阳城黑猪养殖拓宽脱贫致富路(弃养野生动物不耽误脱贫攻坚)

发布日期:2025-01-22 06:58:02     作者:你在耳后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paw217540.html     违规举报


■已动工开挖的鱼塘边,陈路军(中)和柳城村驻村第一书记郑俊灶(右)、党建指导员一道谋划柳城村鱼塘养殖项目。


■陈路军身后的处理现场,深埋着他精心育养的2000多只竹鼠,送别竹鼠那天,他掉了眼泪。

“以前是竹鼠的粮食,以后是游客的风景。”高官新拍拍身边的竹子,又指着不远处轰鸣的挖机,“那里要建荷花池,有60亩,到时跟养鸡场、香菇场连成一片,说不好我还能开一间农家乐。”失去近500只竹鼠的痛心犹在,但在驻村工作队的迅疾扶持下,他很快走出阴霾。种植香菇和扩养三黄鸡的计划已施行,第一书记薛远鹏还为他规划了更长远的农旅项目,“舍了竹鼠不耽误脱贫致富。”高官新信心满怀。

高官新是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曲滩村的竹鼠养殖户,河源全市,像他一样涉及特色养殖的贫困户分布四县一区,总计231户,养殖门类包括竹鼠、豪猪、蛇、果子狸、梅花鹿等五类,产值675万元。

在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社会反思的当下,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势在必行。但是,如何应对才能减轻贫困户受到的影响?紧急刹车、平稳转向、给力加油!连日来,河源市扶贫工作局审时度势快速反应,交出一份可供借鉴的样本答卷。这一波有勇有谋的主动作为,不仅为合作社及贫困户争取到复工复产的宝贵时间,同时抓住时机补产业短板、以强项替代弱项,为脱贫攻坚的收官决胜夯实基础。

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河源东源县多个贫困村,目睹众多“高官新”在各方及时有力的帮扶下步出情绪低谷,“辞旧迎新”,顺利转产。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通讯员 袁定央 ■图片: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群星村

弃蛇养鸡, 新旧衔接快步走

“不能养蛇就改养三黄鸡,年终给贫困户的分红不会少,合作社转产,绝不会影响脱贫攻坚。”来回几趟,邹亮把坡地上的喂食器全部搬回鸡棚,围在他身边的鸡仿佛收到指令,三三两两“咕咕”叫着回笼。天色渐渐暗下来,被鸡群吵闹了一天的山林恢复宁静,邹亮开着小货车下山,细雨迷蒙中,山路上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

东源县群星村位于河源北部贫困山区,全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71人,贫困户46户150人。囿于耕地面积紧缺的现实,深圳市文联在对口帮扶群星村后,因地制宜打造水律蛇养殖基地。中专毕业后的邹亮去年6月返乡,协助叔叔成立东源县裕仿专业养殖合作社,建设养蛇基地。叔侄俩改装了16间废弃老宅,置办各种配套设备后购进蛇蛋孵苗,一门心思扑在蛇场,等待可观的回报。“晚上11点基地还亮着灯。”驻村第一书记梁超告诉记者,合作社负责人邹裕仿和侄子邹亮都很勤快,在3000条水律蛇身上投入极大心血,眼看着蛇蛋变成小蛇,蛇苗日渐肥硕,却突然面临转产,情绪难免低落。

“我特别理解他们。”梁超和驻村党建指导员、村“两委”干部一次次来到蛇场,与他们沟通,耐心分析形势,指导合作社寻找新项目,及时止损转产。

邹亮的工作不难做。事实上,这个嗅觉敏锐的90后,在疫情发生不久便觉察到养蛇的危机,“我发现鸡苗价格正在谷底,25元一只,所以说服叔叔早做打算,半个月前就购入了2000只半大的三黄鸡。”邹亮的鸡棚搭在距离蛇场1公里外的半山腰,两个粉色的长条形大篷藏身苍山之中,从远处望过去,红绿相间,别有一番景致,“四个月以后就能卖,净利润有8万元。”邹亮打算每月扩养2000只,尽快弥补受疫情影响而进行无害化处理的3000条水律蛇的损失。记者了解到,尽管东源县率先全市拿出200万元为扑灭境内野生动物止损,乐观估计该合作社可获得20余万元补贴,但尚不足弥补场地、人工、水电等方面损失,蛇场涉及群星村46户贫困户收益,叔侄俩都明白扶贫产业的责任所在,“要加倍努力……”叔叔说,2020年合作社的养蛇项目预计可为贫困户每户增收260.87元,转产之后,该项增收仍可保证。

虽然对转产后的发展抱有信心,但说起被深埋处理的几十袋水律蛇,邹叔叔仍感心疼,“养了那么久,填埋那天,最大的那一条蛇,隔着袋子都能认出来,不敢看。”他叹口气,又道,“政府和驻村工作队跟进转产很到位,梁书记一个月跑来五六次跟我沟通新项目,连销售都考虑到了。没有这些帮助,新旧衔接不会这么快。”

梁超为合作社转产想到的不止销售。他说,鸡棚附近缺水,工作队已协调资金开建储水池,确保合作社的养鸡项目早日走上正轨,“出栏后的销售我们也在想办法,除了帮扶单位联系线下大宗订单,线上电商渠道也在沟通中。”梁超说,此次转产,既要保障合作社利益,更要确保贫困户和村集体稳定增收。

养鱼养羊,东边不亮西边亮

柳城村

河源市扶贫工作局提供的统计表显示,除蛇以外,该市特色养殖扶贫项目还包括竹鼠、豪猪、山猪、果子狸以及梅花鹿等,目前,除部分放弃养殖外,一些贫困户或合作社已明确目标转为家禽养殖,秀珍菇、中药材种植和养鱼、酿酒以及养猪等产业。

柳城镇柳城村即是从竹鼠养殖急转至挖塘养鱼的其中一村。柳城村的竹鼠闻名四里,出自崎澎竹鼠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鼠苗不仅稳定供应东源县,还远销汕尾、梅州等地。合作社是深圳市盐田区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扶持的特色农业产业,旨在提高村集体收入、带动贫困户参与,达到增收脱贫的目标。负责人陈路军是一位退伍军人,从2015年8月开始摸索竹鼠养殖迄今,从他手中售出的竹鼠超过3000对,直接或间接带动百多名贫困户参与养殖。2018年,竹鼠养殖成为柳城村扶贫产业,村里有15户56名贫困人员进入该产业谋求增收,陈路军成为致富带头人。雄心勃勃的他难以预料,2020年的一场突发疫情,会终结合作社的竹鼠养殖。

“按照这个进度,月底一定能注水放鱼苗。”3月13日上午,陈路军和郑俊灶并肩站在坡地上交谈,他们面前,一台挖机正在低洼处作业,荒地上的泥土被一铲一铲挖出,偌大一处鱼塘已见轮廓。郑俊灶是深圳市盐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盐田区城建集团和盐田区科技创新局驻柳城村第一书记,这些天,他和陈路军谈过很多次转产方向,认为养鱼是个“合体”的好项目,“我是学种养畜牧专业的,无论种养,都能第一时间上手。”陈路军告诉记者,尽管深埋竹鼠时自己掉了眼泪,但暂时的困难和挫折,不会动摇他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我还年轻,从头再来都不怕,更何况还有政策支持,有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这个黝黑敦厚的竹鼠“行家”,已经做好全面转型的准备,“我能缓过劲,除了竹鼠,柳城村下一个要出名的,是合作社鱼塘里的塘鲺。”

郑俊灶和陈路军算过账,占地3亩的鱼塘总投资18万元,年产可达1万斤,“跟竹鼠比,养鱼利润稍差一点,但我们需要的是更稳定、可持续的产业。”郑俊灶说,参与竹鼠项目的贫困户有代养、散养两种方式,目前所有参与者都明确了转产方向,有人准备拿出“看家”本领酿酒,还有人计划搭棚育羊养牛。

56岁的贫困户陈秀平打算利用现有鼠舍繁育小羊羔,“长大了放坡上养,棚子这几天就能搭起来。”他带着记者参观自己的“山头”,“你能看到的地方都是我的,有这么大地方,还有工作队帮扶,我就不信干不出名堂。”陈秀平斗志昂扬,已经跟邻村的养羊专业户预定了15只母羊,“不养野生动物是大政策,必须服从。东边不亮西边亮,养牛养羊,一样能脱贫致富。”

陈秀平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家里的独子如今已大学毕业,“这几年儿子的学费全靠教育补贴,我们一家靠扶贫政策过上好日子,转产不是难事,家里没有了负担,我就甩开膀子做事!”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paw21754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6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