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版教案(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发布日期:2025-01-22 08:35:26     作者:火爆男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pmz239415.html     违规举报

信息窗4 ——解方程教学内容:较复杂的方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版教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版教案

信息窗4 ——解方程

教学内容:较复杂的方程

学习目标:1、 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

2、 实现学生思维的转变——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

学习过程:

板书课题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较复杂的方程。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好?

出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预习学案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预习学案。

(二)出示预习学案:认真看课本第71 页的内容,着重看线段图。

5分钟后,比谁做的题正确率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导学案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议一议)

讨论第一题,看做的对不对,如果错错在哪里,并说出正确的答案。

讨论第三题,重点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方程。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全课总结

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列方程的专项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认识到一般把表示一份的数设为X,这样便于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求出一个未知数时,不要忘记求另一个未知数,但是有的学生就偏偏忘记求另一个未知数,而且还把答语中的两个未知数答成一个结果。

信息窗4一 练习课学习目标:1、 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

2、 实现学生思维的转变——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

学习过程:一.板题示标我们前面学习了较复杂的方程。今天我们来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要达到一下目标(示标)二.生独完成P72-73 2题1.生独立完成2.评议三.独立完成P4 4题 (找2人扮演)

1.生独立完成2.生更正补充3.评议四.课堂作业 (写作业本上)独立完成练习册P27 1、2、3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列方程的巩固训练课,通过训练让学生认识到一般把表示一份的数设为X,这样便于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求出一个未知数时,不要忘记求另一个未知数,答语要和方程的解对应起来。

第四单元复习(简易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数量和数量关系。

2、掌握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并能准确地判断方程与等式。

3、能正确地解出稍微复杂的方程。

4、能根据事物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应用题。

5、让学生意识到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简易方程,我们的目标是(出示)你们有信心吗?

为了能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看书。

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

1、学生认真看课本55—74页的内容,重点复习有关的定义和方程检验的步骤。

2:做测试题时仔细审题想清楚再做。

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学生都在看书。(6分钟)

做一做

学生做检测题

议一议

同桌互换,相互改正。

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了以下几点:1.复习题的设计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整理复习课不只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更是对学生已学内容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复习课的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基础练习和发展练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2.注重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第五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的基础。

新教材把组合图形的面积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之后学习,学生在进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中,要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进行计算,可以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练习的编排减少了直接用公式计算的习题,安排了较多的应用问题、变式题、用间接条件求面积及画一画、分一分的操作性习题,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习题的探索性也加强了。

学生状态分析:

本班学生从以前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点来看,学生对周长和面积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另外学生对面积单位和面积非常不理解,有一次无意中问及学生,1平方分米有多大,要求学生画出来,全班只有一个学生能画出来。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本单元的教学要先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且要使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然后再教学新课。

教学目标:

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1.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教学措施:

1.让学生通过数、剪、拼、摆等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利用讨论和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信息窗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习过程: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出示目标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请大家齐读一下。

预习学案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预习学案。

(二)出示预习学案:认真看课本第75页——第78页(看图、看文字)内容,重点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导学案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79页“自主练习”的第5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的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做的请举手?请说一说计算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巩固练习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信息窗1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课学习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习过程:一.板题示标我们前面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要达到一下目标(示标)二.生独完成P79 2、3、4题1.生独立完成2.评议三.独立完成P79 5题 (找3人扮演)

1.生独立完成2.生更正补充3.评议四.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册P30 1、2、3、4、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意更新教学观念,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资助探索,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图形的转化中,利用图形的特征之间的联系进行转化“为什么沿高剪开,就能拼成长方形?”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图形转化的依据,为后续知识作了铺垫。突破以往的教学思路,不但引导学生转化图形还要让学生明白图形转化的依据,为以后的图形转化起了一个导航作用。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大胆之一,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配合教师的适时点拨质疑,把问题引向深入,从而也发挥教师的引导者作用。

信息窗2——三角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学习过程: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出示目标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请大家齐读一下。

预习学案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预习学案。

(二)出示预习学案:认真看课本第81页——第83页(看图、看文字)内容,重点看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导学案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83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的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会做的请举手?请说一说计算三角形的计算公式?(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巩固练习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习题,同时又挖掘了学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补充练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本节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信息窗2一(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学习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学习过程:一.板题示标我们前面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要达到一下目标(示标)二.生独完成P84 2、3、4题1.生独立完成2.评议三.独立完成P84 5题 (找3人扮演)

1.生独立完成2.生更正补充3.评议四.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册P32 1、2、3、4、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在为学生提供亲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让学生做一个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体验成功喜悦。较好地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作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

信息窗3——梯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学习过程: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梯形的面积。板书:梯形的面积

出示目标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请大家齐读一下。

预习学案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预习学案。

(二)出示预习学案:认真看课本第87页——第89页(看图、看文字)内容,重点看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导学案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90页“自主练习”的第3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的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会做的请举手?请说一说计算三角形的计算公式?(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巩固练习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做数学”的思想,把空间让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以研究性学习为教学的主线,组织学生展开了一系列的操作、观察、交流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探索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从而完成自己的知识建构。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不仅能获取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这一新知,同时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汲取数学思想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探究性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信息窗3一(梯形的面积)练习课学习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学习过程:一.板题示标我们前面学习了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要达到一下目标(示标)二.生独完成P91 4、5、6题1.生独立完成2.评议三.独立完成P92 8题 (找3人扮演)

1.生独立完成2.生更正补充3.评议四.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册P34 1、2、3、4、题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强调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第五单元复习(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多边形的面积,我们的目标是(出示)你们有信心吗?

为了能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看书。

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

1、学生认真看课本75—98页的内容,重点复习有关的定义和公式。

2:做测试题时仔细审题想清楚再做。

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学生都在看书。(6分钟)

做一做

学生做检测题

议一议

同桌互换,相互改正。

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整理复习课不只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更是对学生已学内容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复习课的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基础练习和发展练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第六单元备课

本单元安排的教学内容是

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呈现 “百数表”和“列举法”让学生从表中(或列举的数据)找出2和5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圈出,再观察其特征。在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揭示偶数和奇数的含义。对于2、5的倍数的具体特征,则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2、3、5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分解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探究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实例,了解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3、5的倍数;理解奇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

了解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3、5的倍数;理解奇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1. 加强探究意识的培养和探究方法的指导。

2. 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 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4. 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课时安排:

信息窗一:舞蹈表演 2课时

信息窗二:团体操表演 2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信息窗 1——因数与倍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2、5倍数的特征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2、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学习过程:

板书课题

过渡语:今天我们学习新的内容:2、5倍数的特征。

出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预习学案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预习学案。

(二)出示预习学案:认真看课本第101 页——第102 页的内容,重点看百数表,看谁的发现最多。

5分钟后,比谁做的题正确率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导学案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

2、板演练习,请两名同学来上讲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议一议)

(1)讨论第一题

谁做的对,为什么?

(2)讨论第二题

哪个做的对,为什么?然后说一说奇数和偶数的特点。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

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

信息窗1 ——因数与倍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3 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

学习过程:

板书课题

过渡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5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我们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

出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预习学案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预习学案。

(二)出示预习学案:认真看课本第103 页的内容。认真看百数表,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

5分钟后,比谁做的题正确率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导学案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议一议

1、学生更正

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议一议)

讨论第七题

两生判断的对不对,不对的话,说出为什么?

讨论第六题(2)

看学生板演的对不对,不对的,说出为什么?然后说一说3的倍数的特征。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互改,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全课总结

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尝试练习、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加以引导,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整节课似行云流水、波澜不惊,但我想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了训练,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的。

信息窗2 ——质数与合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质数与合数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经历观察、归纳、推理,获得什么是质数和合数的数学猜想。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初步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过程:

板书课题

过渡语:前几节课,同学们对于因数与倍数的知识很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知识——质数与合数,相信同学们同样学好。

出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生齐读学习目标)

预习学案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预习学案。

(二)出示预习学案:认真看课本第 107 页——第 109 页的内容,提示:认真体会质数与合数的含义,找出判断质数与合数的方法。

5分钟后,比谁做的题正确率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导学案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议一议)

讨论第一题 看板演的对不对,不对的,让其他生说出错的原因。

讨论第二题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第六单元复习

教学内容:复习第六单元

学习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因数与倍数,以及2、3、5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特征与联系,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2、灵活运用本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学习过程:

板书课题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六单元。

出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预习学案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预习学案。

(二)出示预习学案:认真看课本第 101 页——第 112 页的内容,重点复习本单元的概念,以及方法。

5分钟后,比谁做的检测题正确率高。

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学生都在看书。(6分钟)

做一做

学生做检测题

议一议

同桌互换,相互改正。

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七单元: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

信息窗1——城市保洁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之后安排的,学生已经会用条形图表示各种数量。本课以此为基础,引入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该信息窗提供了一份威海市1998—2002年市区环保建设情况统计表。拟引导学生提出与环保有关的现实问题,引入对折线统计图知识的学习。教学重点是学画折线统计图,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难点是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目标:

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第 1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学案

谈话:同学们去过威海吗?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荣获了2003年度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为什么威海市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威海,了解威海,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奥秘。请看120页信息窗一,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入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

教学反思从现实的素材入手,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激活有关统计的经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入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了统计的作用。]

二、导学案

(一)解决红点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尝试统计,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谈话: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先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做完跟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2、班内交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谈话: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你是怎么表示的?(引导他们明确,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地表示变化情况)

谈话:有没有更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结合教材,边演示,边讲解,总结出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先根据数据描出各点,再用线段依次连接各点。)

3、对比分析,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谈话:刚才有的同学根据统计表进行分析,有的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还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你觉得解决“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用那种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

谈话:解决像“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能直观地反映出事情的变化情况。www.xkb1.com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量增减变化方面的优势。]

(二)解决绿点问题: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1、独立制作。

谈话:刚才我们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了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前面同学们还提到了许多问题,比如,1998—2002年全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表示这个变化情况,应该用哪种统计图呢?

谈话:能自己在教材图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描述取水量的变化情况吗?先自己画图分析,再和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2、班内交流。

谈话:谁愿意展示你画的折线统计图,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画法)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有不同意见吗?(根据学生的交流强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经历画折线统计图和根据统计图分析事情的变化情况, 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体会用折线统计的好处--能直观地反映同一个内容不同时间的增减变化趋势。]

三、自主练习,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1)独立填写。

(2)班内交流。(关注学生对第4小题的回答,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

2、用折线统计图描述其它事件的变化情况。

四、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新课标第一网

第 2 课 时

一、基本练习

1、补充练习,巩固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下面是某市一年各月份日照时数统计表,请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全年的日照情况。

单位:小时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日照时间

167

170

233

255

278

216

206

176

178

187

225

184

(1) 独立绘制。

(2) 班内展示。(引导学生交流绘制方法。)

(3) 对比分析:某市一年各月份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二、变式练习:

1、自主练习第2题,会对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

(1) 独立完成。

(2) 比较分析。

谈话:你能说说移动电话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3) 反思小结。

(引导学生体会除明确变化规律外,还要找到发生变化的原因,推想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综合练习。xkb1.com

1、自主练习第3题,读图分析。

(1) 独立观察条形统计图。

(2) 你能分析一下小彬的锻炼成绩吗?

(3) 推测小彬第8周的成绩,并在图中表示出来。在推测第8周成绩时,教师要适当引导,提示学生在可能的取值范围内进行推测。

练习时,可让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对锻炼成绩做出合理分析。

2、自主练习第4题,综合巩固折线统计图。

(1) 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

(2) 通过折线的变化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3) 调查本校近四年学生人数情况,完成下面折线统计图。

练习时,要特别注意第(2)小题。一方面要组织好调查活动,通过合理渠道获得可靠的数据;另一方面要组织好分析交流活动,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信息窗2——城市绿化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该信息窗呈现了两份统计表,一份是2002年我国部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一份是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通过观察分析这两份统计表,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可进行比较的不仅是各年绿地面积本身的多少,还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来观察绿地面积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五个城市的绿地面积,所能够进行比较的主要是数量的多少。考虑到学生独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难度较大,教材也以对话的形式给学生做了适当提示。

教学重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在统计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威海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荣誉。其实,威海还是著名的“国家园林城市”呢!那里依山傍海、风景秀美、楼在林中、人在绿中。让我们一起看看威海的绿化情况,好吗?

2、观察统计表,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出示2002年我国部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观察威海市与其它城市统计表,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表1提供的信息是:部分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各是多少。)

谈话:(出示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观察表2,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表2提供的信息是: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谈话:比较这两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

教学反思:

选取现实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突出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渗透环保教育。同时激发了统计兴趣,激活了已有的统计经验,为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尝试选择。新课标第一网

谈话: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先自己想一想,再把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准备班内交流。

2、班内交流,了解特征。

谈话:分别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比较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数量变化趋势,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3、尝试作图,加深体验。

谈话: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统计图,再比较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班内交流,提升认识。

谈话:谁愿意展示你制作的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通过折线统计图呢?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城市人均绿化面积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地看出威海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减变化情况。)

谈话:为什么图一横轴下的威海、苏州……对着的是格子,图二横轴下的1992、1993……对的是线?只能画“点”,所以画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两个统计表的特点,从而恰当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在学生交流时给予适当的点拨,有利于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的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课本 页自主练习第1题:调查本组(4人)同学每日睡眠时间,并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xkb1.com

(1) 组内调查统计同学每日睡眠时间,填写好统计表。

(2) 独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绘制。

(3) 班级展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你选用哪种统计图?为什

么?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由于突出的是睡眠时间的多少,所以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2、课本 页自主练习第2题:根据表中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1) 学生独立解答。

(2) 班级交流。(引导学生说清楚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网站一

周访问人次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教学反思:

选取的先独立解答,再展示交流,教师引导点拨的练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四、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1、教师谈话: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通过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班级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回顾反思,让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以便形成

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青少年每日睡眠时间为几个小时比较合适,并向同学们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第2课时

一、基本练习

1. 填空

(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选出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话题,在()里打对号。

(1)小明从4岁到10岁的身高( )

(2)一天的温度变化( )

(3)班级中同学喜欢吃香蕉、橘子、苹果、荔枝的人数( )

(结合学生的举例,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适合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统计;而条形统计图适合用于不同事物,同一时间的统计。)

二、变式练习:

1、我国“五岳”主峰的海拔高度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选择合适完的统计图。

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海拔高度(米)

1532

2160

1290

2017

1440

“五岳”主峰的海拔高度情况统计图

单位:(米) 年 月

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1)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2) 班级展示交流: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统计图?

(3) 班级交流:通过以上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三、综合练习

1、课本129页自主练习第3题。

(1) 集体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每人只能选一种)

(2) 独立思考并选用合适的统计图

(3) 小组交流。

(4) 班级交流(引导学生说清为什么要选用这种统计图?选用这种统计图的优越性是什么?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3、课本129页自主练习第4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统计图。

(2)小组交流。

(4) 班级交流。(通过分析数据,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这个统计图,能说明什么问题?)

4、课本129页自主练习第5题。

(1) 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交流。

(2) 班级交流。(引导学生说一说,根据王大鹏家苹果收入的变化,

你知道了?)

四、课堂总结

教师谈话: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pmz23941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7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