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铁厂创办于哪个历史时期(忘不了的武汉往事)

发布日期:2024-12-22 02:15:21     作者:醉长安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qei356821.html     违规举报


沧桑汉冶萍

求学的人琢磨捷径,读史的人寻觅“虫洞”。庞杂纷纭的中国近代史,读得久了,慢慢地会遇到一个逢场必到的当事人,几乎在每一个重大的场合,都有它的影子,读懂了它,就等于读懂了中国近代史。这个当事人,就是汉冶萍。

清朝洋务运动,汉冶萍独领风骚许多年;武昌首义清廷覆灭,是汉冶萍的创始人点着了这把烽火;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二十一条”,中国几乎快成为日本的藩属国,是汉冶萍的人在背后暗中操作;秋收起义,汉冶萍萍乡煤矿的矿警和矿工成为武装部队的主力,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今天的中国军队。

十月里,为汉冶萍的历史所吸引,我特地走访了汉冶萍时代的工业遗址,从湖北汉阳到江西萍乡再到湖北黄石,几天的行程走下来,晦涩黯淡的汉冶萍,在我心里变得越发清晰起来。深深感觉,汉冶萍这本书实在过于厚重,让人读了又读,叹息了再叹息……

第一站 汉阳铁厂

从武汉汉阳琴台大道的华园路旁张之洞公园对面的山门牌坊走进去,就是汉阳铁厂遗址了。从1924年的时候,这座铁厂的高炉就熄火停炼了,大量的设备和厂房都在乱世风雨中睡大觉,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的设备大量起运到四川,搬不走的悉数被炸毁,已经没有什么遗迹存在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不过是1951年在废墟基础上重建的汉阳钢铁厂。

如今汉阳钢铁厂也熄火了,整个厂区已经变成了钢铁贸易市场的堆栈。铁锈和尘灰是这里的主人,空荡荡的红砖厂房上原来笼罩着的煤灰,被一年年的风雨洗涤,整个建筑已经变成棕黛杂糅的沧桑色彩。走过废弃的铁轨,油草、葎草和早熟禾把轨道间的空隙填得严丝合缝。走过一条条管道、一道道烟囱和一间间厂房,上面都被武汉市文物局挂上了文保标识,走遍整个厂区,鞋子上沾满了积尘,空气中除了冲人的铁锈气和空荡荡的风,已经看不出任何清朝钢铁雄厂的威风了。







汉阳铁厂的缔造者是湖广总督张之洞。他是翰林出身,也就是人称的“清流”。长期以来,人们鄙视清流,认为他们眼高手低,善于批评拙于建设,其实这是成见。张之洞就是清流,但他在湖广总督任上,把湖北拉升到全国第四的发展阶梯,超过了广州,和天津处于伯仲之间,仅后于京沪地区,这种发展奇迹至今湖北还达不到,也足以反击那些自命为循吏的庸人了。

在汉阳铁厂牌坊门口,汉阳钢铁厂特地修建了一个小广场,为张之洞立像。顶戴花翎的张之洞面沉似水,注视着他一生最大的手笔。我想起他的外号“钱屠”,他大半辈子都在办理洋务,兴办各种新式学堂、创办各种新式企业、修建了卢汉铁路,送湖北年轻人出去留学,花钱如流水一般,把湖北发展成中国最发达地区之一,这一点我们湖北人永远不可忘记。



汉阳铁厂旁如今修建了一座“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张之洞的读书墙。两面墙夹成走廊状,上面撰刻着他经常阅读的各种书籍,我仔细端详半晌,发现绝大部分都是洋书,其中有不少是西方各国的法律和政治制度方面的书籍,还有大量西方工业生产制造方面的书籍。

我想这也许就是“湖北新政”的奥秘所在。一个地方领导人的知识结构,决定着他治下百姓官民的命运。能海纳百川的督抚,会开辟地方发展的新方向;而死守四书五经的,地区则停止在中世纪的古老时光中。张之洞是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但他担任地方领导人的过程中,以西方为师,大刀阔斧兴办各种新事业,功在湖北,利在千秋,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鲁迅在其杂文《华盖集—青年必读书》中说:“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印度的除外”。托克维尔也曾说:我们在历史中见过不少领导人,他的知识结构、文化水平、政治判断力和价值选择,会停留在青少年时期的某一个阶段。然后不管他活多久,也不管世界上发生多少变化,他都表现为某一时刻的僵尸……他选择的理念,推行的政策,无一不是发霉的旧货。

我觉得这是我在汉阳铁厂一行中最大的精神收获。回想起今天社会上对太极武术、中医药、国学孔孟之道等陈腐之物的东西倍加推崇的歪风邪气,我就隐隐生出悲哀,德先生赛先生等先进之物,被张之洞等洋务名臣慢慢请进中国,但只要我们稍微一松劲或者变得骄傲,过去古墓中的那些魑魅魍魉,又会重新在现实生活中借尸还魂。

第二站 大冶铁矿

汉冶萍的名号已经消亡了70年,但它的实体依旧活着。当车子开进大冶钢厂的门口时,厂部里头依旧有不少单位在继续生产,穿过重重管道和房屋,爬上一个缓坡,就到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沿着缓坡往东走十几分钟,就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的毛主席塑像,他的身后,就是一口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的矿坑。这就是汉冶萍时代的大冶铁矿。1890年6月底,大冶矿务局在大冶县铁山铺成立,开始购山买地,建设矿山。经过百年的挖掘,高山一层层褪去衣衫、刨掉筋骨皮肉,露出了隐藏在土地之下的国之重宝——铁矿石。






如果说在冷兵器时代,人口和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实力象征;那么,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钢铁和纺织则决定这一个国家的国运兴衰。拥有了铁矿石和钢铁厂,就拥有了和别的国家平等对话的底气。

老子说,“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放在汉冶萍在黄石的大冶铁矿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大冶铁矿的开采,引发了东邻日本的觊觎。1904年,主掌汉冶萍的盛宣怀为了挽救经营不善的汉阳铁厂,被迫以向日本每年提供大冶铁矿头等矿石7万吨每吨3元期限30年的代价,从日本兴业银行借款300万日元,作为改良汉阳铁厂的资金,从此就被套上了日本债务的枷锁,慢慢地从亚洲第一钢铁企业,逐渐沦落为日本制铁的原材料供应商。

矿坑的西北处有一处山丘,山丘上有一个“怀盛亭”,亭子后面还有一块摩崖石刻,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创造汉冶萍辉煌的盛宣怀而设立的,摩崖石刻用楷书赞颂了盛宣怀开创大冶铁矿事业,使得大冶地方日渐富庶上的成绩,落款是大冶铁矿全体同仁暨大冶士绅等建立”,与旁边不远的毛主席塑像相望,两个奇人,两段历史,在这处天坑旁因缘聚合,仔细咂摸其中味道,忽然觉得,为了追求同样的强国富民之梦,中国人一代代人碰破了头、流尽了血,真是心酸又悲伤。

沿着怀盛亭往上爬到山顶,荆棘杂树之中有好几处颓圮的碉堡,这就是当初日本人留下的遗物。汉冶萍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对日借债史。从1904年盛宣怀向日本兴业银行借款300万日元开始,1913年又向日本借款1500万日元,1925年又借款850万日元,1927年再借款200万日元,日本人势力从此一步步深入汉冶萍公司内部,最后完全控制管理权。

1938年10月大冶沦陷。汉冶萍公司总经理、盛宣怀之子盛恩颐投靠了日本,日本制铁吞并了大冶铁矿,就是在这些军事碉堡的监控下,铁矿石最高时期产量达到历史之最的145万吨,再由日本人运到日本炼成钢铁,变成枪炮轮船飞机坦克,然后在中华大地上四处蹂躏。

离开天坑的时候,大部分的游人啧啧称奇这个坑穴的庞大体量,但若大家对历史多一些了解,也许就不会赞美这处矿冶奇观,而是体会出中国近代史的灰暗底色。

出了大冶钢厂后,往西塞山方向前往新冶钢的位置。这里有一处汉冶萍煤铁厂矿博物馆。这里还残存着两座汉冶萍时期的化铁炉遗址,但很可惜的是,由于新冶钢是国防生产重地,并没有把旅游通道和生产通道分开,所以极少对社会开放,我们去到这里也只能望炉兴叹。

第三站 萍乡煤矿

萍乡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江西城市,许多人如果不百度,几乎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但如果说到禅宗中的杨岐宗和毛主席到安源,许多人就会恍然大悟到:原来在萍乡啊!

到了萍乡之后,一百多年的煤矿采掘业依旧在进行,整个城市上空蒙着一层灰雾,很难见到青天白日。这里是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发生地,也是秋收起义的发起地,是我们这个国家回望历史寻找初心的红色圣地,也正是因为浓重的红色保护色,使得这里的汉冶萍文物保存最完整。

张之洞设立汉阳铁厂的时候,很大程度是拍脑袋决策,在炼铁的燃料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就匆匆上马,结果不得不进口洋煤和洋焦,搞得汉阳铁厂亏本严重,不得不请出盛宣怀来收拾残局。接手的盛宣怀于1898年在江西萍乡安源镇找到产量巨大的煤矿,解决了铁厂的燃料问题,汉阳铁厂自此才走上正轨。

走在安源镇上,一个污浊和喧闹融合质感的矿业城市气息扑面而来,随处可见红色圣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纪念馆在安源镇西北的高丘之上,可以俯瞰整个萍乡煤矿,只见烟囱高竖,尘烟缭绕,眼底街市人流穿行,市声熙攘,显得人间气息非常浓郁。




公务总汇


盛公祠


总平巷



纪念馆内有相当一部分是汉冶萍的历史,里头有一些遗物例如界碑、钱币之类的东西,但因为汉冶萍公司是工人革命的对象,所以描述也略显负面。

走出纪念馆。穿过安源镇,直抵当年刘少奇与汉冶萍谈判的“公务总汇”,为二层砖木结构欧式建筑,今天来看还是觉得非常气派。公务总汇右边就是煤矿的金库,当年成筐成筐的银元就从一旁倒下,但是工人们领的是萍乡煤矿自行发行的纸币,这些纸币如今已经成了拍卖市场上的抢手货。

沿着金库旁的坡道往上走到山顶,上面一座灰色三层德式别墅建筑,这里原来是萍乡煤矿办公楼,因为上下山不便,后来另外修建“公务总汇”作为办公地,这里便腾出来改成了纪念盛宣怀的“盛公祠”,祠内一片萧条,走进屋内,木质楼梯已经成了摇摇欲坠之物,朝头部天井去看,屋瓦破碎成洞,泄下一片清光,看来已经成了废楼了。

走下盛公祠,经过公务总汇,走到头右拐,就可以看到一处清代的煤矿矿井入口,这里就是“总平巷”,从此进入,就可以深入萍乡煤矿的腹心。虽然已经采掘了一百多年,但萍乡煤矿至今还没有枯竭,站在巷口,依然有络绎不绝的小矿车沿着矿坑铁道源源而入、络绎而出。

走出总平巷,深深感觉,只有回访历史现场,才能够真正感受出汉冶萍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尤其是盛宣怀这个人,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一个企业的成败,关键在于它的领导者,有没有足够宽阔的视野和经纶诸事的才能。

汉冶萍虽然缔造于张之洞,但让这座企业走向辉煌的却是盛宣怀。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和萍乡煤矿合并,成立中国第一家钢铁煤炭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总公司。盛宣怀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家托拉斯企业董事长。托拉斯,英文trust的音译。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之一。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列宁说过:“托拉斯是帝国主义经济或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最高表现。”

正是由于汉冶萍托拉斯的出现,中国才有了相当规模的工人阶级,才为后来的红色革命提供了人力资源。在老迈的清朝,盛宣怀竟能玩转一个现代化制造企业,并且发展成欧美才有的托拉斯经济组织,可见他的思维和眼界,已经相当的国际化。

也正是盛宣怀,葬送了两个朝代。一个是他在清朝担任邮传部大臣宣布将川汉铁路收归国有引发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灭亡;一次是他的萍乡煤矿的工人和矿警成为了秋收起义的主力,在此基础发展出来的武装,于1949年推翻了民国。也正因为他,中国的二十四史,翻出了波诡云谲的波澜,也让我们为这段历史而倾倒、而意醉神迷……

作者:俞仓塆,周鹏飞

图片:周鹏飞

更多武汉美食分享请加入: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qei35682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0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