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老师说诗词有什么用(总有一句让人费解)

发布日期:2024-12-22 02:16:45     作者:假裝很自由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qow128171.html     违规举报

说实话,一开始郦波教授写诗我并没有在意过。我一直认为,他的专业不是写诗,所以写好写坏都没什么。后来,闹到了郦波教授离开头条,这倒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便开始注意起他的诗来。后来发现,郦波教授虽然离开了头条,但在微博上还在继续写诗。


郦波教授

这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现在还有人写诗,也还有人在读诗。郦波教授主要写的是古体诗(与现代诗相对应的说法啊),写了还不少,基本几天就一首。最近,郦波教授在陕西蓝田,写了一首《蓝关道上》。到了娄山关,又写了一首《入夜,过娄山关》,这首诗还收入了他的《云水堂集•卷三》里。

《蓝关道上》前两句还不错,“情放蓝关道,心怡太白云”。可后两句就有点费解了,“感怀多国故,我辈复耕耘”。这里的“国故”比较少见,后来有人解释,是指“我国故有的传统文化的意思”。这样,后一句就表示是我们这些人要继续研究的意思了。


郦波教授诗作

在《入夜,过娄山关》里,有着同样的现象。“先贤伟业证时坚,吾辈中年鬓已斑”,这个好理解,就是想起了著名的娄山关战役。可后两句,“衣钵远来云水暮,犹擎薪火入雄关”,又有点不好理解。这个“衣钵远来云水暮”是什么意思?就是题目“入夜”的意思?衣钵从远处来,天已经暗了?

犹擎薪火入雄关”比较好理解,就是薪火相传的意思。无论前面有什么艰难险阻,都不会挡住薪火相传的脚步。不过,这里的“入”字有些不妥,入了雄关还能不能出来?显然,用“过”字可能更明确一些。“犹擎薪火过雄关”,那就真是有艰难险阻都挡不住的意思了。


郦波教授

从这两首诗来看,郦波教授的诗总有一句让人有些费解。《蓝关道上》的“感怀多国故”,《入夜,过娄山关》的“衣钵远来云水暮”,只怕需要专业人士写一篇分析的文章,才能够明白他的意思了。这难道就是“专业”的体现,专业的、水平高的诗就是要让人捉摸不透?

郦波教授也生怕别人读不懂他的诗,专门加了注释。可是,他加的注释大家其实都明白。他没有加注释的地方,反而是别人不明白的地方。比如“国故”就应该注释一下,“云水暮”也应该注释一下,而“蓝关道”、“太白”、“娄山关”、“薪火”真不需要加注释(有点没明白,为何要用“蓝关道”而不用“蓝田道”?)。


郦波教授

但是,唐诗宋词里的那些作品,好像并没有多少是让人费解的。有些可能需要知道写作背景,才能明白其深意,但好像没有字面意义有些让人不懂的地方。“床前明月光”、“横看成岭侧成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等,让人一看就明白是什么含义。

那一首诗,到底是浅显易懂好呢?还是需要长篇大论的解释才能让人读懂的好?我觉得是前者。如果一首诗让人一下子不明白作者什么意思,在现在这个快速的时代,估计就没有几个人会耐心地去深究其“深意”,而是直接跳过了。


郦波教授

郦波教授喜欢写诗,但又故意弄出一两句高深的句子,估计是想表明他与普通人的区别来。郦波教授毕竟是诗词鉴赏的专家,功底应该是深厚的。但是,如果写诗的时候也要表现功底的深厚,那应该是越明白越好才对。这才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将普普通通的词句表现出不一样的诗意出来。

而不是用一些不太让人明白的语句,伤脑筋地要去考证半天,然后才能明白诗意。这其实不是“高明”的表现,而是斧凿的痕迹太重,有故意而为之嫌。写郦波教授诗的文章,是要“冒大风险”的。不少人会说“你算什么?人家可是大教授”。


郦波教授

但是,即使是再大的教授,都应该有别人提问甚至是质疑的权利,这与对方是不是教授无关。不懂就问,这其实是个好习惯不是?应该要鼓励,而不是一句“你懂什么?有什么资格”一棍子打死了。我虽然不是诗歌鉴赏家,也不是诗人,但真的觉得郦波教授这两首诗一般,很一般。

写了这么多,我就凑合着也来一首《入夜,过娄山关》吧:

欲摘彩云红,故上娄山关。

回望百年路,何惧万重山?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qow12817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0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