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后卫师100团团长(绝命师对30万敌人团长生还)

发布日期:2025-01-22 08:05:32     作者:苦情泪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qtu194057.html     违规举报

(老梁说)毛主席在抗大演讲,一眼就瞅见了藏在角落里,不敢看他一名学员。

下课后,毛主席把这位学员叫到跟前,两只眼睛静静地看着眼前的学员:“韩伟,回到延安为什么不来看我?”

学员就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两只手不知道该往哪里放了:“我,我,我的工作有点忙!”

忙?什么忙工作?借口,这是借口。韩伟算是毛主席带出来的兵,他心里想什么,其实毛主席很清楚。

湘江一战韩伟所在的绝命师后卫,他们几乎都牺牲了,活下来的没几个人。

现如今哪里都有一个民谣: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太掺了!红三十四师说是一个师,但你不管怎么算也就六千来人,敌人三十万,他们作为部队的后卫成了一支孤军和敌人奋战了四天五夜,烈士的鲜血将整个湘江都染成了红色,水都变成了红的。

而韩伟作为唯一生还的团长,跳崖后却活了下来,在这种愧疚下,在返回部队的路上,居然还被敌人抓了,坐牢了,而且一坐就是三年。

战友都死了,都没了,他活了下来,居然还坐牢了,他感觉自己活着的每一天都没法面对死去的战友,更加没脸见活着的人。

如果让他再选择一回,或许他更加愿意去死,而不是活着。

今天小编就给小伙伴讲一讲绝命师,讲一讲活下来的韩伟,有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

韩伟


韩伟1906年出生在湖北省黄陂县,这个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了武汉市的一个区——黄陂区。

他在1922年参加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由此接触到了革命。

在1924年他就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这个阶段,他来回奔走在安源和长沙,任务是给毛主席,刘少奇等人传输信件。

您可以说,韩伟一参加革命,就已经认识了毛主席。

到了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加入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7年的八月份,韩伟作为国民党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的一员,他没有赶上南昌起义,却参与到了九月份的秋收起义。

当时这个警卫团接受改编,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第一团,而韩伟成为了这个团三营九连一排的排长。

您可以说,韩伟绝对是红军队伍中最老资格的战士。

大家伙都知道,秋收起义失败了,而在这次战斗中,韩伟所在的九连是损失最大的,一个连队一百来人,连队干部活下来的没几个人,战士也就十来个人。

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毛主席很明白秋收起义部队的问题,所以到了三湾之后,就对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党组织进入到部队,从连级开始就设立了党代表,还设立了士兵委员会。

最终将剩下来的七百多人,进行了缩编,一个师变成了一个团。这就是中国工农革命军家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下辖两个营,七个连,而韩伟成为了第一营,第二连二排排长。

三湾改编之后,部队接受任务,分散开了,在这个时间点上韩伟离开了毛主席,去了大湾进行驻扎。

此后部队发展很快,由最初的七百来人,转过年来就发展到了六千多人。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28年的六月份,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就成为了工农红军第四军。

部队发展快了,国民党就开始上心了,对着第四军下手。咱别的不说,到了1929年的二月份的时候,红四军的前委驻扎在寻乌县项山圳下村,就休息了一个晚上,也不知道国民党军刘士毅,咋就搞到了消息,天刚一擦亮,带着所属的两个团就跑来偷袭。

说真的,当时对方人多势众武器装备还不错,再加上是偷袭,红四军前委在这种的情况那是相当不妙,要不是部队战士奋力突围,结果还真就不好说。

因为有了这件事,两天后毛主席召开了前委会,打算为前委会组建一个前委混成大队,毕竟这次刘士毅的偷袭已经表明前委的保护力量太少了。

您要知道之前的红四军前委其实就只有一个警卫班,一个班能有多少人?十来个人,这显然是不够的,最终这个警卫班,被扩充成了警卫排。

而混成大队成立之后,韩伟不仅担任起了这个大队的副大队长,还兼着警卫排的排长。

当时毛主席作为红四军的书记,这个警卫排的任务之一就是保护毛主席的安全,所以韩伟算是毛主席身边的第一任警卫排长。

韩伟作为毛主席第一任警卫排的排长,这当了没五天的时间,就遇到了他的第一次战斗。

咋回事呢?原来那个刘士毅在二月二号的偷袭中,没能留下红四军的前委,那是气愤不已,还想着循着前委留下来的足迹追上来,打一下。

而且他选择再次下手的时间是二月九号,这可是大年除夕夜啊,按照刘士毅的推测,这都过年了,红军应该有所懈怠,趁着这个机会要给红军来一个措手不及。

显然刘士毅是想多了,他拿自己的习惯去套红军的思维,那够啊。


毛主席算准了刘士毅一准会来了,所以早就给他搭了个口袋,就等着刘士毅往里头钻。

刘士毅紧追不舍的两个团,当时就被红四军给包了一顿饺子给款待上了,而那俩团长也乖乖地做了俘虏。

你看好好的大年夜不过,偏偏跑来学人家偷袭,这下好了,年夜饭是吃不上了。

而红军不仅打了下井冈山的第一个打胜仗,还欢欢喜喜地过了一个好年啊!

您都不知道,当时红四军就只剩下六千块银元。既然打了一个大胜仗,而且又过春节,所以就准备给部队每一个官兵发了一块银元,拿着这些钱就算每个人做一条裤子也是好的。

而钱有六千块,但部队的人数却有六千零八个人,当时作为主要领导的毛主席,朱德,陈毅等等,就主动提出不要了。

结果韩伟知道这个事之后,也把自己的那一份上交。后来毛主席劝他,结果韩伟就说:“那你咋没收呢?我也不要!”

“我是前委书记,还是党代表吗?”毛主席很坦然地说道。

没成想,韩伟倒跟了一句:“我大小也是警卫排长,说起来也是个兵头,我不要!”

一句话弄得毛主席感慨良久,反复说道:“是个兵头!是个兵头!”

随后毛主席就说:

“是啊,参加我们这支队伍的人,只要能冲锋在前,享受在后,就不愁打不败敌人。”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蒋介石前前后后发动了对红军的五次围剿,而红军进行了五次反围剿。


在和国民党的碰撞中,还能发展,就算最后失败了,转入战略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还是有那么多人追随。

在随后被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情况,吸收俘虏,俘虏也愿意变成为老百姓打仗的红军,跟着爬雪山过草地的原因。

红军这支部队压根就不是为了自己打仗。

以上,算是对韩伟老将军的一个简单的介绍,有了这个打底,接来下我们再聊一聊,湘江战役。

血战湘江。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中央红军开始进行转移,当时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作为先锋部队冲在最前边,红八军团和红九军团作为护卫的侧翼,分列部队左右。

而中革军委和中央政府,被所有的部队围在了最中间的位置。

在整支部队的最后是红五军团,他们作为殿后部队,担任掩护任务。

在红五军团中,红三十四师是最后,而在红三十四师中最为殿后的是红一百团。

也就是说,整个红军转移的过程中,红一百团是整支队伍中最后的最后,是后卫的后卫,当时的韩伟就是红一百团的团长。

1934年十月份的时候,红军开始长征,在随后的一个多月中,中央红军连续击穿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的三道防线。

到了十一月中旬的时候,红军已经突破至湘桂边界,眼瞅着就要达到湘江了。

湘江这个地方是中央红军去湘西必须通过的一个地方,蒋介石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在这里他给红军布置了第四条封锁线。

这一次蒋介石下了血本,他想要将红军歼灭于湘江东部地区,不仅任命何健围追剿军总司令,还划拉出十六个师合共七十七个团进行追击。

捎带脚的他还命令桂军足足五个师在全州,灌阳一带对红军进行狙击。

除此之外,还有粤军四个师停在粤湘桂边界上,阻止红军南下。

这些军队零零散散地加起来有近三十万的兵力,不论你怎么看,红军仿佛已经陷入到了,国民党的重重包围之中。

1934年的十一月二十五号的时候,中央红军已经过了湘江,突破湘江已经是眼前的事情了。


而在这个时间点上,国民党的这个口袋其实已经成型了,红军想要突围出去,难度可想而知。

情况可以说是相当的危机,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还是发生了状况。

本来按照计划,三天就应该打过湘江。

没成想,二十五号下的命令,部队按照计划推进,二十六号红军主力进入广西,并在第二天也就是二十七号的时候,就已经占领了从屏山渡到界首这一段湘江的全部渡河地点。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国民党军的攻击开始了。

让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到了十二月一号的时候,中央纵队这才开始过江。

时间延长了足足一倍,战场上一分一秒的变化,都是致命的,又延长了三天,这意味着中央红军的后卫部队要面临更多的责任,更多的危难。

而湘江战役最先和国民党军打起来的是红三军团红五师的新圩阵地,他们一共两个团,三千人的队伍,对手却是桂军第七军,一万四千人。

您要知道桂军第七军,是桂军的主力部队,那可是号称钢军的部队。

装备自不必说,战斗力他也不差的,除此之外他们地上不仅有大炮,天上还有飞机。

就这么的三千多人的两个红军团,硬生生地打了三天三夜,最后红军战士手里的枪把子弹都打空了,连手榴弹都扔没了,接着是拼刺刀,和敌人抱在一起用嘴咬,用膝盖顶。

在整个中央红军纵队渡湘江的时候,整个红三军团红五师,损失的人员就高达两千人。

从师参谋长,到十四团的团长,副团长,团长等等全牺牲了,营以下的干部可以说是无人幸存。


而红一军团在脚山铺进行的狙击战,最终让红一军团伤亡近六千多人。

在部队陷入弹尽粮绝的时候,红一军团的战士们和冲上来的国民党军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

最后团政委易荡平负伤了,他要求自己的警卫员打死自己,然后让警卫人员突围,但警卫人员不愿意。

“快走!赶紧突围!”这是团政委易荡平留给警卫人员的最后一句话,自己枪过一支枪,对着自己的脑袋就是一枪。

这场战役的惨烈,您应该能体会得到,那么作为殿后的后卫部队,会更加的惨烈。

作为后卫的后卫,当时红三十四师接到的命令是,坚决阻止尾随过来的国民党军,掩护红八军团渡过苏江。任务完成之后,还要为全军断后。

如果在任务中,红三十四师被敌人截断,没法跟上大部队的话,那就返回湘南开展游击战。

您都不知道当时红三十四师接到任务的时候,其实已经可以过关了。

但这个点上,红八和红九军团,打龙虎关,足足打了两天,依然没有拿下,走不了。

红三十四师看到这个情况之后,放弃进关返回北上顶到永安和雷口两关,继续担任狙击。

直到红八和红九军团进入到了雷口关,他才能跟在后边入关。

就这么得,红三十四师又多狙击了一两天的时间。这其实也不算什么,最为要命的是,红三十四师狙击的对象,那可是国民党的中央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当然了,战场上是没有挑选对手的权利,遇到什么就打什么,中央军怕什么,打就是了,红军还就喜欢打中央军。

按照计划,应该是边打边撤,红三十师向后撤,接替红六师的阵地,红六师接替红五师的阵地的。

结果红六师接替红五师阵地的时候,伤亡过半,等到红三十四师开始接替红六师的时候,红六师基本上就打光了,就剩下红十八团的一个残部。

没法子红六师这点骨血只能暂时编入红三十四师的队伍,并入到韩伟一百团接受指挥。

最后的生死诀别


事实上到了个时间点上,红三十四师已经成为了陷入敌阵的孤军。

到最后关头,整个红三十四师,六千多人的队伍,就只剩下五六百人。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现在要做的就是突围。

当时作为师长的陈树湘要求韩伟带领着师主力突围,而他自己带着一零一团这一百来人断后。

陈树湘和韩伟那可是老搭档,老战友了。

秋收起义的时候,俩个人就认识了,当时他俩同在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九连,韩伟师一排长,陈树湘师二排长。

在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时候,他俩又在第四军第十一师同一个团,韩伟是二连副连长,陈树湘师七连的副连长。

当初毛主席成立第四军混成大队的时候,韩伟师副大队长兼警卫排长,而陈树湘是第四军特务大队大队长。

后来俩人一同做了师长,1933年部队缩编的时候,两人一同是团长。

1934年第三十四师师长彭绍辉调任少共国际师当师长,三十四师师长位置空下来,两人互相推让,最后上级决定陈树湘成了师长,韩伟做了团长。

如今红三十四师,陷入这个地步,他们俩谁都清楚,留下来做掩护,那意味着什么?这或许就是一场生死诀别了。

“我带一百团留下来做掩护,你带着师主力突围!你是师长,你在红三十四师在!”

最终韩伟带着一百团的一百五十多个人,进行掩护。

当韩伟掩护师主力突围之后,他的这个一百团只剩下三十几个人了。


面对漫山遍野的敌人,他让每个人留下一颗手榴弹,然后集中到一块,命令战士们分散突围,能走几个算几个,而他带着剩下的五名干部,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您应该知道,这种掩护任务,活下来的机会几乎是没有的。

战斗到最后,六个人把敌人引诱到大山的顶上,他们已经退无可退,六个人就从宝界岭的山崖上跳了下去。

结果韩伟和团司号长以及一位营长被挂在了树上活了下来,后来被上山采药的土郎中王本森给救了下来。

三个人藏在王本森的家里,躲了七天,才躲过了国民党的搜捕。

那位营长因为腿部受伤,所以留在了王本森的家里疗伤。

韩伟和司号长将身上的几十块银元留给了王本森,两人带着几斤糯米,拿着扁担和绳索扮成挑夫,分头去找红军队伍。

韩伟最终没有找到部队,两个月后来到了武昌,结果被叛徒给认了出来,随后就被国民党抓了起来,判了十年的徒刑。

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韩伟这才被国民党放了出来。其实韩伟之所以能被释放,完全是因为在面对国民党的拷打,没有暴露自己是红军团长的身份。

韩伟出来之后,就去了延安,进入到抗大进行学习。

当毛主席听说韩伟来到了延安,他很高兴韩伟还活着,就等着韩伟找自己,结果一等就是半年,毛主席连韩伟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毛主席明白韩伟到底在想什么?这一路打过来,牺牲了那么多战友,尤其是他的老友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在突围的过程中,被敌人抓获,他是撕开肚子的伤口,扯开肠子自杀得,老友死都不愿意当俘虏。


而他韩伟却坐了国民党的大牢,一坐就是三年,韩伟感觉自己没有脸见人,更加没脸见毛主席。

当毛主席在演讲的时候,再次看到躲在人群中,藏起来的韩伟,这才把韩伟叫了过去。

后来一翻长谈后,终于把韩伟的包袱给卸了下来。

建国后,韩伟作为湘江战役活下来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他的遗愿就是,死了之后,把骨灰放到闽西去,他想和他的老兄弟们呆在一起。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qtu19405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9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