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看你一直在看着你最近有一部高分惊悚悬疑剧《他人即地狱》,从韩国火到中国。故事的内核简单来说就是:我在看着你,一直看着你。
男主角忠友,自从住进「考试院」,天天被人盯着看。
开门时,一声不吭地看你。睡觉时,大眼珠子掏个洞看你。
上班路上,隔着马路远远地看你。趁你不在,进你房间看你的电脑。
忠友忍了几天,终于爆发,打算教训偷进房间的变态。
架还没打,一楼道的变态都出来看你。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考生」都疯了么?
所谓「考试院」,其实是一栋廉价公寓,相当于北京的地下室。肮脏、逼仄,没疯也能把自己住到疯。
忠友从小地方来首尔工作,住不起一个月几十万韩元的正经公寓,只能住进「考试院」。
从房东到邻居,一个个都是怪咖。
如果只是样子奇怪、行为奇怪,那还能忍。
可怕的是,整个「考试院」都非常阴森,经常发生奇怪的事。
忠友住进来没几天,黑社会邻居失踪,医生邻居也失踪。
躲在房间里看禁片的变态,好几次说要杀死忠友。
楼上明明是无人居住的火灾禁区,却时常传来哐哐的声音。上楼查看,绕了一圈啥也没有,但好几扇门是紧锁的。
忠友越来越怀疑,这群奇怪的邻居,很可能是变态杀人狂。先杀外国人,再杀黑社会,然后捅死追查黑社会的刑警。
最后牙医老大亲自出手,弄死破坏规矩的自己人。
期间房东大婶偶遇死敌,骗回公寓也给杀了。
掐指一算,五连绝世。
下一个杀人目标,就是男主角忠友没错了。
意识到危险的忠友,能逃过这一劫吗?
所谓人际关系 不过是面具《他人即地狱》改编自人气网漫《惊悚考试院》。
主线剧情加上原著名,很容易被看作是「考试院恐怖故事」。
实际上,变态杀人狂的恐怖,只是最肤浅的一层。
真正恐怖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我们的社会发展到现在,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脆弱。
糟糕的人际关系,困扰着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
这种糟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坏的人际关系,比如忠友和他的邻居们——关系紧张,时有冲突,甚至扬言要杀了对方。
第二种是虚假良好的人际关系,看似和谐,其实更要命,让忠友濒临崩溃。
他搞不明白,到底是自己太敏感了,还是这些人真的有病。
这种如鲠在喉又无法言说的社交烦恼,韩国首尔的上班族有,北上广深的小白领有,每一个生活在都市的现代人都有。
甚至还没毕业的学生,老老实实住在女生宿舍里,也能被烦到自闭。
所谓的人际关系,说到底不过是社会性面具。
戴上笑脸,不代表你真的在笑。别人跟你称兄道弟,不代表真拿你当自己人。
表面维持和谐,心里乌七八糟,大概是每个人共通的心情,谁都跑不了。
他人 即地狱哲学家萨特写过一句很有名的台词:何必用烤刑?他人即地狱!近百年来,人们对这句话进行过各种解读。甚至这部剧直接用后半句话作为剧名。
但到底,什么是“他人即地狱”?从哲学的层面准确来说,萨特的意思是:
他人与我从来都不是认识的关系,而是存在与存在的宿命。我只能遇到他人,却永远不能构成他人。他们和我一样都是自为的存在,共同存在于一个真实的世界中。但是一旦我和他人之间发生关系,我就会感到这个世界从我这里逃脱进入另一个表现和计划中去,从另一个自为结成整体,也就是说,我和他人是平等的。
但是问题在于,他人与我的世界相混交错,他人的出现引起了我的世界的混乱。我既不能将他人引向我自身,我也不能只是将他看作一个像桌子、椅子那样纯粹的对象,他人的出现注定要将我固定在一个我所是的存在中。
他人成为从我这里将世界窃取的存在者,使得以我为中心的世界开始分裂。正如每个人都是他人,每个人都有他人,他人又可能不是“他人”的“他人”,于是世界也就纷乱不休,他人就是混乱的根源。
那么我又是如何与他人发生关系的呢?这主要是通过注视实现的。
所谓的注视,意思是说:一旦他人的目光落到我身上,注视我的时候,我本身就发生了变化。在他人的注视之下,我就成为“为他人的存在”,就从一种“自为”变成了一种“自在”。
在他人的注视下,我被固定化了,我成为世界上的我之外的我的存在,变成了非我之我。我接受了别人给予我的存在,我被彻底物化为纯粹的对象。
影片《禁闭》剧照
在《禁闭》中,懦夫加尔洵明白他不能爱杀人犯艾丝苔尔,永远也不能忘掉他的懦夫身份,因为同性恋者伊乃丝的目光永远在注视着他,威逼着他。加尔洵也知道,他永远不可能逃脱他人的目光,永远改变不了他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只有一个注视的目光,他之前所有的努力伪装都将统统垮台,而只能绝望地呼喊:“他人就是地狱”。
加尔洵只是一个死者,他已经无法改变自己在他人中的形象,其实世界上有些人从来都是屈服于他们的目光,他们都是像懦夫一样以死的方式而生。
话剧《紧闭》舞台照
而「他人即地狱」最大的讽刺,就是这种「我中有他」的宿命。
《禁闭》的前言早已说得清楚明白,“要是一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恶化了弄糟了,那么他人就是地狱……世界上的确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生活在地狱里……因为他们太依赖于别人的判断了。”这些人因循守旧,拘泥于习俗、旁人对他们的评论,他们感到无法忍受,但是他们又不想设法去改变这种情况。这种人就是活着的加尔洵,这种人虽生犹死。
其实如果不能将自己从忧虑、偏执和习惯的束缚中彻底解脱,谁又能避免自己成为他人议论的受害者。
萨特早就注意到这种状况,所以他转而强调争取自由的重要性:不管我们生活的地狱如何禁锢我们,我们都有权力去打碎它,去打碎他人目光的威胁,去争取自身的解放和最终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