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到底是什么(价值投资究竟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5-01-22 04:29:56     作者:后来很美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shu276957.html     违规举报


如果你从事炒股,或者各种其他投资活动,那几乎肯定听说过价值投资这四个字。

当今世界,最有名的价值投资传奇,当属沃伦·巴菲特。巴菲特在全世界有数以万千的铁杆粉丝。每一年的五月份,这些粉丝都会齐聚美国的奥马哈,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公司股东年会,聆听他们的精神导师(巴菲特和芒格)对他们的教诲。

问题在于:到底什么是价值投资?是不是粉巴菲特就算价值投资者?价值投资是否真的管用?如果答案为是,价值投资管用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和大家好好分析一下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近似的把公司净值理解为公司的内在价值,而公司市值则等同于市场价格。当净值市价比比较高的时候,公司的内在价值相对于市场价格比较高,因此买入这样的公司,就是价值投资。反之,当净值市价比比较低的时候,公司的内在价值相对于市场价格比较低,价值投资者应该把这样的公司抛售。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做如此死板的规定?凭什么一定要用净值市价比这个指标?为什么不能用我自己喜欢的另一套标准?

这个问题,就好像我们问:为什么要用米作为长度单位?为什么要用克作为重量单位?答案也不复杂: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公认标准,那接下来的任何讨论都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浪费时间。

当然,比较常见的价值衡量指标,也不仅仅限于净值市价比这个标准。像市盈率(Price to earning Ratio),市现率(Price to cash ratio)等在价值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对来说,基于净值市价比的研究和应用最为普遍。

我们需要花费很大精力,来定义价值投资适用的标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标准应该符合下面一些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1)持续性:即按照这套标准去进行投资,可以持续的,长时间的获得比市场平均回报更好的投资回报;

2)广泛性:不光在美国市场管用,在中国市场,英国市场,德国市场等世界各国股市都管用;

3)可投资:市场上有现成的金融产品(比如基金,期货等)可以让投资者购买并且获得投资回报;

4)逻辑性:有合理的逻辑原因,来解释为什么运用该投资策略能够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这一点,涉及到本文要论述的第二个大问题,即价值投资为什么会管用。笔者会在下文中展开讨论。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喜欢的价值投资哲学和标准。上面提到的几个条件,可以帮助我们去评判那些林林总总的价值投资标准的优劣,去粗取精,沙里淘金。

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用这些标准来检验基于净值市价比的价值投资策略是否管用,其结果如何。

1)持续性

根据研究显示,如果我们持续的买入净值市价比比较高(最高的30%)的公司,卖空净值市价比比较低(最低的30%)的公司,那么长期坚持该投资策略的话,就能获得比市场平均回报更好的投资回报。


上图显示的结果基于美国股市过去88年的历史(1927~2015)。在任何一年中,运用价值投资策略,战胜市场的概率为63%。如果我们坚持价值投资5年,那么在过去88年中任何5年,价值投资战胜市场的概率上升到78%。如果我们坚持价值投资20年,那么我们战胜市场的概率进一步上升到94%。

这个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两个重要道理:

一、价值投资并不是万灵药。

在美国过去88年的历史中,任何一年,价值投资的投资回报都有37%的概率不如市场平均水平。比如在1995~1999年,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时,价值投资的投资回报比市场大盘(标准普尔500指数)差了许多。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度有很多声音质疑巴菲特是否已经太老,他倡导的投资方法是否已经过时。

价值投资,是可能亏钱的,而且有可能连续好几年亏钱。

二、耐心是很关键的。

如果我们仅坚持价值投资一年,那么战胜市场的概率并不是很高(63%)。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耐心坚持价值投资20年,那么战胜市场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94%)。

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Cliff Asness曾经撰文指出,他们仔细研究了巴菲特的交易记录,发现巴菲特最难以让人模仿的地方,是他能够三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其倡导的投资理念并付诸实践。现在很多投资者,跟他们说1~2年都已经觉得很长,更别提30年了。这是绝大多数投资者无法真正获得价值投资回报的重要原因之一。

2)广泛性

说完了持续性,我们再来看看价值投资的广泛性,即这样的投资方法,是否在世界各国不同的股票市场都管用。

根据研究显示,价值投资不光在美国管用,在英国、日本、以及其他欧洲各国的股市都管用。


如上图所示,价值投资,在美国的股市样本(1972~2011年)中,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每年5.8%左右的超额投资回报。相同的策略,在英国、欧洲、和日本都可以为投资者带来大小不一的超额投资回报。以全球股市(发达国家)过去40年的历史来看,坚持价值投资,大约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每年5%左右的超额回报。

价值投资策略,不光在发达国家管用。在发展中国家股市中,价值投资也能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


比如上图显示,基于1989~2015年的数据样本,发展中国家价值指数的年回报为13%左右,优于同期的发展中国家增长股票指数回报(9.3%左右)。价值指数每年的超额回报为3.7%左右。

这些研究表明,价值投资在世界各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能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

3)可投资

得益于金融投资行业不断的创新,现在可供投资者们购买的价值投资工具越来越丰富,成本也越来越低。


比如上图列举的是一些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的价值投资指数基金(Value ETF)。除了这些指数基金之外,在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领域,也有数以千计的各种价值型投资理财产品供投资者们选择。

由于它们并非本文的重点,因此笔者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woodsford)进行讨论。在本人的小乌龟资产配置网络公开课中,也会给广大读者朋友更多详细的分析和实用的建议。

4)逻辑性

要真正深刻的理解任何一种投资策略,我们需要在两个层面做仔细的检验。

第一层:是不是?就是说,这种投资策略究竟是否管用?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用靠得住的证据来支持。上面提到的持续性和广泛性,其目的就是通过比较严谨的研究来科学的回答这个问题。

第二层:为什么?就是说,光确认一个投资策略能够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还不够,我们还应该追本溯源,把这种策略为什么能够带来更好的回报给琢磨透了。

这个问题,体现的是业余级投资者和职业级投资者的差别。业余级投资者的心态是:不管什么原因,只要管用就行了。问题在于,如果不知道其背后的逻辑,那么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比如某段时间该投资策略回报不佳),你就无法判断发生故障的原因,也拿不出什么解决办法。因此对于一个严谨的投资者来说,要回答“为什么”,比第一层的“是不是”更加重要。

现在回到本节的关键问题:价值投资,为什么会管用呢?

大致来说,有两种解释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是认为价值型股票的风险更高。

在一个有效的市场里,没有免费午餐。要想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投资者就需要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通过购买价值型股票,投资者获得了更高的投资回报,其实只是对他们承担的更大的风险的一种补偿而已。在笔者和美国著名金融作家William Bernstein的对话中,也曾经提到过类似的观点。

第二种思路,主要来自于行为经济学。该思路认为,我们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有血有肉有感情,因此我们经常会犯一些愚蠢的错误。股市中充满了各种不理性的投资者(俗称”韭菜“),他们那些低质量的投资决策造成了价值股票被低估。这些被低估的股票被聪明的投资者捡到,因此让那些聪明人获得了更高的投资回报。

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我们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

先来说第一种逻辑:价值型股票的投资风险更高。

研究显示,那些净值市价比比较高的公司(即所谓的价值股),通常这些公司的运营风险也更高。比如这些公司减少分红的概率更高,公司的负债率高于平均,并且公司盈利十分不稳定(有时好有时差)。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费舍尔商学院张橹教授曾经撰文指出,价值股和成长股的一大区别在于,价值股的风险不对称。在经济大环境比较萧条的时候,价值股的风险远高于成长股,因此股价下跌更猛烈。而当经济进入复苏周期时,价值股的风险仅比成长股少一点而已。这种不对称性背后的原因,是价值股对于资本的利用效率通常不如成长股。由于对资本的利用效率不高,因此造成了这些股票在不同经济周期中面临的风险不同。投资者认为价值股票的投资风险更大,因此需要更多的投资回报,才愿意出手买入。

另外也有学者指出,相对于成长股,价值股的股价表现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更大。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更大,因此价值股的投资风险也更高。

之前提到,由于价值型股票普遍有更高的负债率(杠杆更高),因此其内生性违约风险更高,这也导致投资者们需要更高的投资补偿,才愿意在相同条件下买入价值股。

综合来看,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价值股票风险更高,因此价值投资者获得的超额投资回报,只是市场对于这些额外风险提供的合理补偿而已。

下面再来说说第二种逻辑:股市中有很多傻瓜。

行为经济学对于价值投资能够获得超额回报的解释,有以下这么几种。

首先,大部分投资者对于成长股的期望过于乐观,而对于价值股的未来则过于悲观。举个例子来说,如果问广大股民对哪些股票最看好?我相信肯定有更多人会选择诸如谷歌、苹果、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科技股,而不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消费类或者公共设施类股票。

在股民们看来,拥有最炫酷的科技,或者广告宣传影响最大的公司,其未来股价上升的空间也越大。问题在于,这些公司的股价,往往已经消化了未来好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增长前景(比如X-space),因此买入这样的股票,更大的可能是公司成长达不到一开始过于乐观的期望,导致投资者失望而归。


其次,每个投资者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他们能关注的股票,也就在几十个左右(很少有人能够超过100个)。这就导致了大部分股民,对于自己比较熟悉的品牌股票,付出了过高的购买成本。

举例来说,像马云、马化腾、刘强东、李彦宏这样的创业明星,由于其非常高的知名度,也带动了股民们对于他们创造的企业股票的追捧。当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这些明星股吸引过去以后,那些没人关注的不知名的股票,自然其价格就被低估。因此那些”无名小辈“类股票,其未来的投资回报也会更好。在笔者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晓蕾教授的对话中,我们也谈到过这个逻辑。

行为经济学中一个比较常见的非理性现象,“锚定”(Anchoring),也可以解释价值投资为什么能够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锚定的意思,是我们会在脑中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形成一种价格参照系。之后,我们在做很多决定时,会基于该参照系去做出各种价值判断。对于锚定这个概念不太熟悉的朋友,请点击这里做扩展阅读。

在股市中搏杀的股民们,对于股票价值的判断,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举例来讲,2018年1月份,腾讯股票的市盈率为60倍左右。当股民购入该股票后,他对腾讯股票的估值认同,就被“锚”在了60倍。因此他会期望腾讯股票的市盈率在将来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接下来如果腾讯股票的市盈率下降到50或者40多倍,股民也不会觉得贵,反而会觉得更便宜,并可能继续买入。

问题在于,很多增长股的市盈率是会快速变化的。某只股票在某个时刻被定价在60倍,或者70倍市盈率,其背后有很多综合因素,并不代表该价格就一定公允。投资者受到虚高的估值的锚定影响,为一些股票付出了过高的购入成本还不自知,那么他们在未来的投资回报不佳,也就情有可原了。

另外一个行为学原因,是很多投资者的”赌博心态“。对于这些股民来说,在一个大概率赚些许回报的投资,和一个小概率赚很多倍回报的投资之间,即使后者的数学期望值不如前者,他们也会更倾向于选择后者。

很多前沿科技型企业,像火星旅行,无人驾驶,人工智能,虚拟三维,基因重组等都属于这样的例子。在上面提到的这些领域里,任何一个获得突破,在商业领域内被证明可行,都是足以载入史册的重大革命。一旦成功,创始人足以名垂青史,被膜拜为世界英雄,而其创办的公司股价也可能一飞冲天,让其股东们赚的盆满钵满。

很多投资者乐衷于参与这样的赌博。他们不在乎投资本身成功的极小概率,更在乎的是万一成功带来的巨大回报。这样的”赌博心态“,导致了这些公司的价值被高估,而相对来说那些没有什么想象空间的”无聊公司“则被低估,成就了价值投资者更好的投资回报。

总结

价值投资的关键,在于购入市场价格比内在价值低的公司股票,卖出市场价格比内在价值更高的公司股票。价值投资只是成百上千中投资策略中的一种,它本身不能保证一定赚钱。

一个可靠的投资策略,需要满足持续性、广泛性、可投资和逻辑性这四大要求。基于净值市价比(BtM)的价值投资策略,被历史证明确实管用,在不同的国家股市中都得到了证据支持。在金融市场上,有不少现成的投资工具可供价值投资者们选择使用,实现其价值投资的目标。

价值投资能够管用,背后有两大逻辑:价值公司的风险更高,以及市场上有很多非理性的傻瓜。这两条解释都有一定道理,也都得到了实证的支持。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伍治坚证据主义之小乌龟资产配置网络公开课开播啦!该课程适合想要完整学习金融投资知识的大学生等年轻读者,以及想要自己动手DIY资产配置的70/80后。】

伍治坚是《小乌龟投资智慧》的作者。

数据来源:

张橹(俄亥俄州立大学):价值投资在中国管用么?

Andrew Berkin and Larry Swedroe, Your complete guide to factor based investing, 2016

Cliff Asness, Tobias Moskowitz, Lasse Pedersen, Value and Momentum Everywhere, Chicago Booth Research paper No 12-53

William Bernstein (Writer): Active vs passive investing

Zhang, Lu, The value premium, Journal of Finance, Feb 2005, 60(1): 67-103

Cheng, Nai-fu and Feng Zhang, Risk and return of value stocks, Journal of Business, Oct 1998, 71(4): 501-535

Petkova, Ralitsa, Do the Fama-French factors proxy for innovations in predictive variables? Journal of finance, Apr 2006, 61(2): 581-612

刘晓蕾(北京大学):新闻炒作对股价的影响

Anderson, Keith and Tomasz Zastawniak, Glamour, Value and Anchoring on the changing P/E, 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 Feb 2016, 1-32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shu27695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1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