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传承历史经验掌握历史主动)

发布日期:2024-12-22 10:20:43     作者:吧啦吧啦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sil510276.html     违规举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内容提要,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和发展“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将其作为掌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指出:“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反映了党百年来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生动实践,深刻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掌握历史主动提供了科学指引。

全面反映党掌握历史主动的生动实践

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我们党披荆斩棘、栉风沐雨的百年奋斗史充分表明: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就能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对近代以来的中国极为重要。从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

《决议》全面总结了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全面反映了我们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生动实践。从党在社会主义兴起的世界大势中产生,到抗日战争时期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强烈愿望的大势出发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顺应社会主义发展壮大、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潮建立和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到深刻洞察世界经济科技快速发展时代潮流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我们党始终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牢牢掌握历史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百年来,党展现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始终掌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充分表明,党对自身历史经验的总结必然伴随党和人民主动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而不断深化,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必然伴随对历史经验认识的深化得到进一步发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全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致,增强了全党团结,激发了全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有力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统一了全党思想,使党进一步掌握了历史主动,对推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深刻揭示党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

《决议》概括提炼的“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得出的科学结论。指出,这十条历史经验“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我们要从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的高度,深刻理解“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是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所在。

始终注重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掌握历史主动,根本在于党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从“坚持党的领导”到“坚持自我革命”,“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我们党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比如,“坚持敢于斗争”这一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我们党为了人民、国家、民族,为了理想信念,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这是我们党自身的独特优势。又如,“坚持自我革命”这一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这是我们党自身的独特优势。我们党注重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当外部条件有利时,能够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党和人民事业高歌猛进;当外部条件不利甚至出现危机时,依然能够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通过顽强斗争,在一次又一次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中不断掌握历史主动。

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能否牢牢掌握历史主动,关键看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党来自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强调“坚持人民至上”,强调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牢牢掌握历史主动。

始终保持政治上的主动。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每一个坚持都是重大政治问题,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全局性战略性错误。百年来,我们党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推动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保持政治上的主动,就能牢牢掌握历史主动。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牢牢掌握历史主动

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是党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出发点,也是党坚持历史经验的重要落脚点。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和发展“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将其作为掌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运用“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不断巩固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和运用“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更加自觉地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始终锚定既定目标。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有目标的,目标是调动人的主动性的重要动力,目标的实现程度是衡量人处于主动或被动的重要标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的既定目标,也是我们党总结“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的根本指向。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努力振奋历史主动精神。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坚持和运用“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牢牢掌握历史主动,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把握斗争主动权,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领导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原因就在于党敢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牢牢掌握历史主动,必须坚持和运用“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执笔:齐 彪)《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22日 09 版)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sil51027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1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