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小品画花鸟(宋代仕女题材小品画)

发布日期:2025-01-22 11:39:07     作者:苦闷散不去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sps437034.html     违规举报


仕女画作为中国传统人物画女性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艺术研究者与学画者重视。《辞源》中关于“仕女”一词的解释是:“1.画家画的美人,宋以后多叫士女,后又作仕女。2.官僚家庭的妇女。”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女性题材的画作都可被称作仕女画。唐代是仕女画发展的高峰时期,许多名家能手都以描绘仕女闻名,如周昉、张萱等。唐人仕女画人物形象上以丰腴为美,总体风格上呈现出一种华美富贵之气。宋代的仕女画在继承唐代画法的基础上风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首先是人物形象上追求纤瘦文静,再者是设色上趋于素雅。唐宋时期绘画审美的差异在仕女画创作上对比尤为明显。本期宋代人物小品画赏析便选取了三幅各具特色的仕女题材略加解读以飨读者。

(一)

《瑶台步月图》,绢本,25.6×26.7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画无款,旧签题刘宗古画。刘宗古,生卒年不详,宋代宫廷画家,为宣和年间画院待诏,今河南开封人。南宋邓椿《画继》上记载刘宗古:“其画人物,长于成染,不背粉,水墨轻成,但笔墨织弱耳。”由此可见刘宗古画人物,在渲染时善于水墨轻染而成,因此不用背粉的技法。所谓“背粉”是一种用于绢本工笔重彩的技法,由于绢底通透,在画重色时为了使颜色沉稳,通常会在绢的反面均匀地涂上白粉。此图描绘了三位仙女瑶台赏月的景象,画中人物身形修长,似乎反映了宋代以瘦为美的审美理想。设色技法与通常的重彩法一致,脸部及白色衣裙都用了背粉的方法,这与《画继》上的记载不同。加之人物相貌十分相近,已有概念化的倾向。因此,亦有学者认为此画未必是刘宗古所作。

(二)

《宫女图》,绢本,24.4×25.8cm,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本画无款,传为刘松年所作。图中描绘了三位仕女于梧桐树下做女红时中途休憩的场景。观看圆形的画面,使人如同漫步回廊时透过圆形的花窗所见的庭院之景。作者在构图上力求平稳,家具的摆放、人物的站位、梧桐树的长势、扶栏的形态都以横向取势给人以平和安定之感。画中人物,清丽典雅,各具姿态。作者用劲挺的“铁线描”画仕女的衣褶,线形多方折,这样的描绘使得画面少了几分妩媚,多添几分清俊。此画对衣物质感的表现极为高妙,衣物的材质、轻重、薄厚、织法都以不同的敷色方法准确地在盈尺间表露无遗。此外,画中家具、扶栏虽用界尺画成,但不板滞,圆转接笔处果断利落,无半点描涂之迹,是为界画楷则。

(三)

《盥手观花图》,绢本,30.3×32.5cm,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本画无款,从其风格推断,应属南宋画院中人所作。图中描绘了一位衣着清丽的宫苑仕女庭前赏花的情景,作者将仕女盥手时回望觚中牡丹的一瞬间捕捉进了画中,使得静态的画面仿佛有了不可言说的生机。画中人物动态刻画得极其微妙,尤其是手捧金盆背对观者的侍者表现得尤为精彩,其颔首前倾双腿微曲的背影,仅透过作者笔端的几根线条便呈现了出来。这看似平常的背影充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绘画表现力。此画设色颇具唐人风貌,浓重而典雅,墨色的巧妙运用让整个画面复归沉稳,虽历经千年破损严重,亦难掩其光彩。

稿源:美术报 编辑:郎照玉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sps43703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0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5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