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间计的取胜关键点是什么(反间计你知道多少)

发布日期:2024-12-22 09:12:37     作者:从来佳人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ssg457148.html     违规举报

奇谋妙计,往往或以其精巧,或以其智谋,格外吸引大众注意力。

反间计,在我们通常的理解中,也是计策的一种。

诸如王猛的“金刀计”,毒计深沉,巧思连环;三国的“群英会”,蒋干盗书,将计就计,都是其中极其精彩,抓人眼球的篇章。


上述两条,都是以反间的方式,起到离间的目的。

反间跟离间,是不是一回事?

不是。

要说清这个事,咱们还是从“间”说起。

一,

间,狭义的理解,就是谍的意思。

广义上,间包括一切对信息的正向,反向搜集,利用,引导。

无论战争还是竞争,在力量的对抗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对于交通,通讯主动权的掌握,利用。

通讯之争,代表着信息掌握的控制与反控制,欺骗与反欺骗。

放在古代的背景下,间,实际上就是广义的信息战。

《左传》中,记载有中华最早的一场间谍行动,“少康使女艾谍浇…遂灭过,戈”

少康是夏朝的一位君王,但是信息战这种方式,间,这种行为,一定是早已有之。


孙子兵法中,《用间篇》列五间,分别为,因间,反间,内间,生间,死间”

这样的说法,主要是根据执行对象的不同,而做的区分。

1,因间,就是乡间,利用敌方的同乡之人。

2,反间,利用敌方的使节,间谍,反过来为己所用。

3,内间,利用敌方内部有影响的高官,内侍等。

4,生间,利用有能力的人为我所用,对敌方作出有利于我方的诱导。

5,死间,利用刑罪之人,传递错误信息给敌方。

后来到唐朝,《李卫公兵法》中,又据此作出正反两种的区分。

就执行对象,李靖的说法与孙子大同小异,为“因邑人,因敌使,因任子,择贤能,缓罪戾”,与孙子五间,一一对应。

就实际影响的对象及其功能,李卫公又推衍,发展出“间亲,间能,间君,间助,间邻,间纵横”,作出细分。

其中,无论孙子还是李卫公,又都把“反间”列为群间之首,视其为根本。

二,

从以上单纯的语句,字词解释,很难理解这个说法。

古人写文章时,词句精省,多以会意为先,于实际应用,大多粗略为之,一笔带过,或更多以具体事例,以作参照对比。

反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并不仅仅是以上提到的,利用敌方人员的情报,信息误导,也不完全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离间”,策反功能。

反间,甚至不能简单的以“计”名之,他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以欺骗,策反,收买等手法,将敌方人员反为我用,传递错误或不完整信息,影响敌方决策,战略的形成。


2,离间,上述李靖对间的功能性目的区分,都属于反间范畴。

同样以欺骗,策反,收买等种种手段分化,瓦解敌方有生力量,或误导其力量投送方向,造成或局部,或整体的敌我力量对比失衡,影响其力量构成。

3,加强我方对信息的控制,对交通,通讯,等重要节点加强保护,对信息管理人员加强审核,以达成对信息的有效掌控。

这三条,几乎囊括了古代信息战的全部功能性目的,其他所有都成了建立在反间基础之上的执行方向区分。

其中,第三条更是重中之重。

没有己方信息的严密防守,所有的间,就都失去了根本,成为飞蛾扑火,自欺欺人。

对于这一条,古人用了一个字概括,“密”。

《周易•节卦•初九》,“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

孙子说,“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莫贵于间,莫密于间”。

这一点做得不好,不是能不能用间的问题,而是自己随时会面临败亡的结局。

三,

说得太抽象,大家看的头疼,咱们就具体事例来看。

1,王猛金刀计。

最终目的,是离间苻坚,慕容垂。

计谋核心,执行方式,是间左右,即收买,策反慕容垂的护卫金熙。

通过策反,完成错误信息的传递,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最终达到离间目的。

2,三国赤壁,群英会。

最终目的,离间曹操与荆州本土的精英,水军指挥蔡瑁,张允。

计谋核心,执行方式,因敌使,间左右。

用欺骗的方式,将探营的敌使蒋干,反为我用,传递错误,虚假信息,达成离间目的。


再说一个,用大家熟悉的案例,说一说大家不太熟的“死间”。

3,韩信攻齐。

主观上,郦食其说齐归降,是正使。

他并不知道,无论韩信,还是刘邦,对他的死活根本不在乎。

最终韩信伐齐的突然性,就建立在把他当成了弃子,“死间”,达成了欺骗性信息传递的效果之上。

历史上,“死间”并不罕见,主动被动皆有。

主动者,北宋边将种师道,用法崧,离间灭杀西夏大将野利。

被动者,如韩信破齐,又如大唐李靖,以说服对手的唐俭为死间,大破突厥。

这两例,都是用死间的方式,一个达成离间目的,一个达成诱导敌方决策错误目的。

再来说“生间”。

这是所有间中,难度最高的一种。

说难度高,不在其他,在于对行间之人的智慧,能力要求特别高。

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可谓典型代表。

这两人自身都具备对当时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认知,在此基础之上,或因势利导,或以欺诈手段,既能保存自我,又能达成于己有利的目的。

四,

只要有战争,竞争,有“争”,就会有敌我。

所谓敌我的概念,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


这是因为,无论敌我,作为一个整体,都是由一个个的人,以及一个个小的人群,团体,汇合而成。

在“争”的背景下,无论敌我对立,还是各自整体关系的形成,除了共有的文化,信念之外,是基于多种利益博弈之下的考量。

利益诉求的多样性,基于对各种信息的判断,方能成为一个整体。

缺少共有文化,信念之类的支撑,所谓利益集合体的存在,其实是非常脆弱的。

如果对各种信息加以欺骗性,深入性的诱导,对其中整体与个体的利益,作针对性分化,就可以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改变。

不仅如此,文化,信念的形成,也是建立在信息判断的基础上,也存在个体的差异。

通过不同方式的信息诱导,可以对文化,信念等加以影响,改变。

其与利益判断,只有影响,改变难易的差别,没有本质的不同。


结语: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或曰这个世界的一体两面,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正如,争与和。

对历史战例的分析,对战争中经验的总结,对影响战争进程因素的深入了解,对我们在茫茫未知中,作出选择,无疑是利大于弊的。

毕竟,如果说和平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存状态,那么战争也是。

既然同为生活方式,生存状态,那么,在我们通常认知的更深处,他们遵循的,其实是同一种规则。

同理,正如争与和。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ssg45714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