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兴衰黄巾起义(东汉亡于黄巾之乱)

发布日期:2025-02-08 11:58:48     作者:影子你好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syf206805.html     违规举报


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皇帝昏庸,朝堂上分为宦官、外戚两派,交替专权。宦官党有侯览、曹节、王甫等,他们任用小人,败坏朝政,为祸社会。

如侯览曾夺人宅舍三百八十一所,土地一百一十八顷等;其兄谋财构陷无辜,聚敛上亿的财富。

相对而言,外戚一党的窦武、陈蕃等人却比较清正, 因此士人李膺、郭泰、贾彪等人与外戚一党联合,对宦官集团进行猛烈的抨击。他们品德高尚,时称君子,被世人称为“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 。


三君指窦武、刘淑、陈蕃三人,为“一世之所宗”,即值得世上人学习的宗师领袖;八俊指李膺、荀昱、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寓八人,为“人之英”,即士人中精英;八顾指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八人,为“能以德行引人者”,即道德可以为他人榜样。八及指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八人,为“能导人追宗者”,即可以引导其他人学习三君宗师的榜样。八厨指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八人,为“能以财救人者”,即不惜家财,救助有难者。

当时人以这些人为士人楷模,朝中大臣自公卿以下,都害怕被他们指责贬损而名声受损,皆愿意与他们接近交往。


东汉桓、灵二帝之前,虽然也有宦官、外戚专权的时候,但有名臣主持朝政大局,士大夫、豪强等心向朝廷,局势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境地,即《后汉书》中所说的“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

范晔《后汉书》:“ 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鲠直之风,于斯行矣。夫上好则下必甚,矫枉故直必过,其理然矣。若范滂、张俭之徒,清心忌恶,终陷党议,不其然乎?”

但两次党锢之祸后,清正的官员不是被杀害就是被禁锢,宦官集团更加为所欲为,朝堂上乌烟瘴气,社会动荡不安,因而很快激起民变,最终酿成黄巾之乱。这时的士大夫、豪强阶层与朝廷离心离德,于是黄巾之乱后群雄并起,导致东汉最终走向了灭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syf20680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7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5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