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常用诗歌意象分析(文学课李商隐)

发布日期:2024-12-22 05:49:05     作者:凌宵阁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tia318606.html     违规举报

我们将此前一个小栏目“文学课”

重新“打捞”出来,每天重发一篇旧文

用通俗的方式

讲解文学经典、分享文学知识、梳理大家生平

愿各位文学爱好者能籍此积累一些文学知识

而今天的文学课

还有音频可以听

一曲锦瑟解人难

文 | 娜塔莎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之前说过,李商隐是唐诗中的“高数”,今天我们说一下高数中的高数,《锦瑟》。

对古诗词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要说《锦瑟》是很难的,如果咱们有一个古诗词无解排行榜的话,《锦瑟》极有可能荣登榜首。一曲锦瑟解人难,古诗中有一种难是因为用典生僻而且繁复,一般把典故查实了基本上意思也就明白了。但《锦瑟》不是这样的,就算把其中的典故都弄到清清楚楚,仍旧氤氲迷离,不可捉摸。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基本上什么都没说。

先大致翻译一遍:

无缘无故地,锦瑟有五十根琴弦,

每一弦每一柱都在追忆着华年。

在清早的梦的边缘,(那一个身影)

到底是庄周还是蝴蝶?

望帝泣血的丹心,

无奈只化作声声哀啼的杜鹃。

明月照着沧海之间,

那一颗小小的珍珠的泪滴。

在温暖的日光之下,

蓝田美玉氤氲如烟。

可是那样的深情都从我的生命中消逝了,

只留下一腔回忆,

空空的,怅然若失。

有人说,这是悼亡诗,有人说是怀念以前的某个女朋友,也有人说是政治托喻。我的感觉,这是他晚年的回忆录,他不是在回顾某个特定的逝去的亲人或者相知的爱人,他在怀念他的一生,这首诗就是他的“追忆似水年华”。很奇特地,有时候把人的一生放在几百万字的宏大巨著里还是说不尽,而有时候,那么短,只要八行诗句就说透了,说到再无可说了。

我们先不要管这诗的内容,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它的质地。为了更好地了解它,我们用一些别的名句来做参照。譬如老杜“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清清楚楚;再譬如“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虽然有神话色彩,但基本的叙事要素还是很清楚的。

到李商隐这儿,你能找到时间吗?是庄周梦醒的清晨还是珍珠流泪的夜晚?时间是跳跃的,完全没有关联。地点呢?一会儿蓝田一会儿沧海,万水千山变化无端。更奇怪的是没有一个真实人物出场,也没有任何事情发生,什么都没有!

到了《锦瑟》这里,我们所熟悉的最基本的叙述要素一下子全没了。如果这些要素搭建起我们理解文学作品的最基本的阶梯,那么,李商隐是不会给你梯子的。他像海市蜃楼一样,是悬浮的,是飘渺的,是可望不可即的。

在一般的文学作品中,最笨拙的是写故事,一大堆惊天动地的事儿。高明一些的,不写故事写人物,人的模样,人的性情,人的格调。再轻灵一些的,干脆把故事和人物都放到次要位置,写细节。像《追忆似水年华》这种神书就是铺天盖地没完没了的细节。但是,到《锦瑟》这里,连细节都没有了!所有但凡有一丁点重量的东西都被他剔除干净了。那么,这些谜一样的文字所构建的到底是什么呢?是感觉,最纯粹的,没有任何质量的感觉,梦一般的感觉。

所以,李商隐的难解正如梦的难解,一旦进入他的世界,理性和逻辑统统作废。这是梦的解析,但我们解析的不是背后的潜意识,不是寻找背后的一堆事儿——那个叫八卦,那怎么办呢?我觉得既然他什么都没有说,我们不妨把自己的经历代入进去,用我们深情去呼应他的深情,用我们的悲伤去映照他的悲伤,把《锦瑟》当成湖水,去投影我们独特的人生,把《锦瑟》当作音乐,去激发我们内心的共鸣。不要去破译它,而是,通过它,反过来看待我们自己——真年华似水,美不胜收!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端,无缘无故的。这个词用得很奇怪,锦瑟五十弦需要理由吗?我是这个样子的,你是那个样子的需要理由吗?树为什么是树,花为什么是花?这些需要理由吗?问这些问题的,要么是三岁以下的孩子,要么是诗人或者哲学家。当我们追问其中理由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跳出了一般的因果逻辑,我们在追问背后的那么一种力量,一种超越我们、安排我们、掌控我们而又无从捉摸的力量。

我们无缘无故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无缘无故地承受这一段人生,其中各种颠沛流离、莫名其妙又悲欣交集。五十弦,好多啊,多到不可胜数,但是在所有这一切之中,我们最深刻的体验是什么呢?是“华年”,最美好的时光,以至于一弦一柱都在“思华年”,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神经末梢都在追寻那过去的美好时光。

普鲁斯特不就是这样吗?他的似水年华不是用心灵或者头脑去追忆的,而是,用神经末梢去追忆的,无比细微又无穷丰富,当时间流过我们的生命,有些人只记得其中的某些大事,譬如结婚生子,有些人却可以捕捉无数的细节。而李商隐呢,他用梦一般的片段来记录稍纵即逝的感觉,那些感觉居然可以不依傍任何具体的事件,不依赖只言片语,不依赖一个眼神、一次接触,完完全全地独立存在,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样为此而惊叹,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接下来的几句我们只能用梦境来形容,因为在句与句之间不可能找到现实的连接点,这是超越理性,超越逻辑的。我们来看。

第一个梦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梦中是庄子,庄子的梦中是蝴蝶,梦与梦的叠加,如层层叠叠透明的羽翼,炫目迷离。如果刚才的锦瑟啊、琴弦啊毕竟还是实有之物,那么,这一句直接甩脱所有的现实的重量,在梦的气氛中轻盈盈地飞了起来!一般人在回忆的时候,总是迫不及待地要捡起那些零落在记忆里的具体事件,把一桩桩一件件的故事用回忆串起来,力求真实。但《锦瑟》不是这样的,他反其道而行之,用一个典故把一切具体的事件全部抛开,把沉重琐碎的人生置换成轻盈的、不真实的、没有一点点分量的梦境!

为什么说李商隐是一流的诗人,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谁能用寥寥几个字挣脱漫长的一生所有的重量?谁能一步起飞?美有不同方向,譬如杜甫,我们要欣赏他的重,重得好像背着泰山艰难前行。但是在李商隐这里,我们要欣赏他的轻,不是轻如鸿毛——鸿毛毕竟还有分量,而是轻如蝴蝶,轻如夜晚,轻如梦幻!

现在具体的人生已经被他抛开,我们在他的梦里穿行,第二个梦叫“望帝春心托杜鹃”。这是一个很凄美的神话故事,望帝是古蜀国的皇帝,他不幸爱上了一位大臣的妻子,他为此时时刻刻感到很羞愧,但爱似乎又不能完全克制。后来国家发大水了,他派那位大臣去治水。大臣把水治好了,望帝觉得自己不如他,羞愧难当,于是把帝位传给了那位大臣,自己化作杜鹃鸟,在每年春天到来的时候苦苦啼唤: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他的爱人、他的国家在那里,可是他永远回不去了。他啼出血来,血滴到花上变成杜鹃花。

这个故事叫“子规啼血”,有很多种版本。那这个故事里有什么呢?我觉得有三,一是赤诚的,赤诚到啼血的心灵;二是无可奈何的悲剧结局;三是不绝不断不死不休的执着。人活在世上,有一颗赤诚的真心已是非同寻常的了,而这样美好的真心竟然无可托付,失去了爱人、失去了家园,失去最珍爱的一切,独自承受悲剧的结局。如果真的是一个彻底的结局倒也罢了,至少不再有更多的念想,但偏偏不能了结,每年春天都在无望地盼望着,归去呀归去呀,年年如此,至死方休!这是何等深情!这又是何等的悲苦!

李商隐有诗“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不论春夏秋冬,不论世事变迁,只要人还活着,这一种深情就不会改变,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深情至此,至死方休!我们能想象那一种深情吗?谁有这样的深情?谁配得上这样的深情?

第三个梦,沧海月明珠有泪。现在我们来到了一片月光之海。李商隐非常喜欢“海”的意象,缥缈的,无限的,永恒存在而又不可征服的。咱们是农耕民族,脚踏实地,对于海其实是陌生的,一般也不大写。但是李商隐很喜欢这一空阔的不真实的意象(他有一首诗叫《海上谣》,写得像美人鱼的歌声一样缥缈)。这是一个寂寥的夜晚,仿佛刚刚创世,混沌初开,万物还在寂静之中。这时候月亮照着无边沧海中的一颗小珍珠,那一颗小珍珠抬头仰望着月亮,珠有泪,可能是小珍珠在落泪,也可能小珍珠本身就是一滴眼泪。

这幅画面很美,其中又有些什么呢?珍珠那么小,沧海那么大,月光那么纯粹,那么寂寥。仅仅看到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看到这画面是有生命有温度的——有一颗卑微的小珍珠,她在凝视月亮,她在流泪。那么她为什么流泪?我们是否有过那样一种觉醒:如此渺小卑微的一个你,忽然之间发现自己独自存在于茫茫天地,空阔宇宙,存在于一望无际的、不知何为的人生,那一种深刻的孤独会在某一个瞬间强烈地震撼到你,使你“怆然泪下”!我觉得这里的“珠有泪”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独怆然而涕下”类似,以有限面对无限,以有情面对无情,以短暂面对永恒……只是小珍珠的意象更加可爱、更加珍贵,更加柔美。这一颗小珍珠何尝不是李商隐,又何尝不是你我?

最后一个梦是“蓝田日暖玉生烟”,是不是很奇怪,玉怎么会生烟呢?这一句太美了,太温柔了!玉一般而言是冷的,一片冰心在玉壶,那个就很冷。但是,这里的玉是暖的,是滋润的。在你的生命之中是否有过那样的柔情,可以称之为“蓝田日暖玉生烟”?你爱一个人,你觉得跟他或她有关的一切都让你心软,都让你觉得温暖,想沉迷其中不愿离开?你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柔软,她的水杯、她的笔她的书都是柔软的有温度的?一切不可能柔软的东西都柔软了起来,一切不可能有温度的东西都变得那么温暖?玉为什么会生烟?因为你的心里一片柔情啊!

但是,这样的柔情是不可把握的,像烟一样迷离,又像烟一样轻薄不可捉摸。这一腔柔情,能让玉变软变暖的柔情,它在梦里缠缠绵绵氤氤氲氲,却终归不能变成现实的盼望,这是一段悲伤的无望的柔情。

最后是梦醒来之后的结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可待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可以待,一切的一切都过去了,但那么深的情感似乎还在,仍旧徘徊、缠绵于心中。另一种说法是“何待”,也就是不能待了,都过去了,年华似水,生命中最好的一切都离开我了,我只有空空的怅然若失的哀愁。我觉得两种都说得通。

这就是李商隐的逝水年华,他什么都没说,但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里面了。我们不能确切地说这里面有哪些人有哪些事,但是否能感受到他的热烈的深情、沉痛的悲伤、百转的无奈、绵密的温柔?我们的年华里面有什么呢?每个人的故事都不一样,我们所遇到的人、遇到的事绝无雷同的可能,但是,等我年老之时,回过头去看自己的一生,什么是值得你怀念、值得你珍视的呢?

我觉得,唯有一片对生命的炽热真心。

即为文学小课有声读物专栏


李商隐的诗作在晚唐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很大。郁贤皓、朱易安编写的《李商隐(精)》从李商隐的童年写起,直到凄凉的暮年,结合其诗作,对其坎坷曲折的一生做了最好的解读。本书初版于上世纪80年代,此次重版,增加了大量与内容相关的图片,最适合大众阅读。

更多文学课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tia31860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291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