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科举考试制度与寒族崛起)

发布日期:2024-12-22 11:47:26     作者:我介意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toi448653.html     违规举报

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始于隋朝,但隋朝国运短促,尚未来得及对科举考试制度加以完善,就在文艺暴君隋炀帝的迷楼之中,在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摧枯拉朽和陇西军事集团的打击之下灰飞烟灭了。但作为一种影响了中国政治社会及文化心理上千年的制度,科举考试制度在唐朝开始完备,在宋元明清之后逐渐走上了它的反面。

科举考试是中国文官制度的一个伟大的发明,这种制度设计让西方学者为之迷醉。西方学者威廉斯曾经这样评价隋唐产生的科举制,他说,“中国政府中文武官吏所由产生的这种著名的考试制度,虽在古代埃及会有类似的制度,但在古今任何一个大国中都可算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制度”。甚至有学者说,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可能经由阿拉伯人介绍,并于十二三世纪传到西西里王国并传入西方。


正所谓“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科举制度对中国政治的深刻影响是,它打破了由隋唐以前的高门大族所把持的官员上升系统的天花板,从而打造了一条寒门知识分子向上的黄金通道,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造成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也就是说,科举考试制度的首创性在于,它是地主阶级全体成员中在一定程度上机会均等的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也许苦寒的农民没有充分的机会享受这种平等,但科举考试制度让寒门与贵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平等。

科举考试制度对中国文化以及文人心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既有正向也有反向的效应。首先,科举考试制度犹如春天里的一声惊雷,如同向一潭春水中投下的石子,带来了全社会的开放与流动。那些出身卑微的寒门可以通过自身的知识与智力优势,突破高门贵族对权力的垄断,登上朝堂,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从而实现并实践“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道路。而这条道路显然来自儒家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因为儒家读书人从来都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安身立命之道的。当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在“登路要津之后,形成了一支生机勃勃的社会力量,从而为中国政治和社会和文化秩序,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从反面来说,科举考试制度对中国文人的心态影响深远,它是一种强力的麻醉剂。对知识分子来说,科举考试是扭转命运鲤鱼跃龙门的制度设计,但对于统治者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得意洋洋的阴谋。唐太宗李世民看着考生们鱼贯而入参加考试的场景,曾经得意地说,天下的英才都钻进我的袋子中去了。也就是说,作为朝廷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作为寒门士登上朝堂的唯一途径,科举考试成了中国文人的唯一选择,这种选择,在超过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演变成了中国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演变成了中国社会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价值观。宋真宗赵恒写下劝学诗,告诉天下的读书人,读书考试好处不要太多: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读六经之书,通过考试实现人生的逆转,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科举考试是观察人性最好的舞台。科场得意者,高头大马回家光宗耀祖,科场失意者有家不敢回捶胸顿足。知识分子们一生的追求就是依附于这个制度,其他再无出路。

唐朝的科举考试尚未实施糊名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非是好的制度设计,但这个制度设计却起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直接促进了唐朝的读书漫游之风。因为有志于参加科考的士人们必须先给自己打响名气,营造舆论。他们就带着自己最好的作品,找到公卿贵族、文坛领袖,以达到推介自我的目的。孤傲如李白,耿直如陈子昂,闲淡如孟浩然,也不能免俗。拿着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找到达官贵人求赞赏求推荐的行为,叫“行卷”,要是对方没有消息,第二年再送一批作品过去,这叫做“温卷”。所以,文人必须走出寒冷孤独的书斋,带着自己的作品和梦想,带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豪情,走向山川河流,走向边关大漠,步入风云变化的大千世界,走向变化莫测的人生战场,从而铸就了唐朝以及唐诗阔大的胸襟,也从整体上提高了全社会的文化水平。


在科举考试的刺激下,孩子们都提前读书透支了美丽的童年。唐朝“五岁童子,耻不言文墨”的风气,造就了一大批早慧的儿童天才,“初唐四杰”当中的王勃、骆宾王如是,而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杜甫更是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科举制度像一把魔棒,影响着文人的喜怒哀乐,这是观察人性最佳的时刻。有焦躁不安打听结果的,朱庆馀向考官打听考试结果,卑微而巧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有再次名落孙山陷入绝望的。孟郊说,“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恨不得抹脖子去死;而在多年夙愿达成终于榜上有名之时,孟郊写下了平生最得瑟的一首诗,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白居易也是如此,考上就考上吧,还炫耀自己年纪最小:“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科举放榜之日就是人生悲欢离合的喜剧与悲剧上演之时。落榜者灰溜溜的回家准备再战,中榜者则迎来人生最为高光的时刻。他们首先要拜见宰相、拜谢座师,然后赴曲江宴会。王公贵族家中有女未嫁的,这时候开始疯狂抢人,要知道,这些都是优质凤凰男,帝国未来的官员。管他结没结婚先抢一个回家再说,于是生活中屡屡上演陈世美般贪恋富贵始乱终弃的人生悲剧。曲江宴会之后,新科进士们要到慈恩塔处写下自己最光辉的名字。然后泛舟于烟水明媚的曲江之上,享受多年苦读的压抑一旦释放的欢乐。

生活自此完全不同了,多年苦读亏欠的身体亏欠的情爱,在那个晚上都可以得到补偿。新科进士们晚上最流行的节目,就是到京城最红粉最暧昧最繁华的娱乐场所“平康里”找姑娘,在依红偎翠之中完成人生最欢乐的仪式。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toi44865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9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