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推崇贤能,百姓就不会为了得到贤能的位置而互相争夺。不标榜贵重的东西,就不会有人去偷盗。不炫耀能够引起人们欲望的东西,就不会迷乱人心。
几年前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并不是很赞同这些话。虽然这样的太平之景非常和谐,但是也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很难推动社会的发展。或者说,发展将会是缓慢的。
人类为什么会进化?社会又为什么会发展?正是因为出现了进步和美好的东西,被大家看到了,引起了众人的兴趣,引得大众去追逐。所以社会制度才在不断的完善,经济才在更快速的发展。
如果好的不推崇出来。那么经济或者体制落后的地方,就很难得到改善。
但是现在再来看这些话,或许是因为自己理解的太浅薄了。以老子的智慧,并不会把这样荒诞的理论拿出来作为“道”。
所以我又反复的读了又读,并且查找了很多文献。终于发现了更深一层的解释和理解。
其实这里的尚贤并不是表面上的推崇贤能,而是以人的意志去推崇贤能。真正的选贤举能,应该是通过一些项目和指标的考核选择出来的。比如说某些人熟读诗书,能征善战。经过考核之后,他还有管理的才能。那么把他选为贤能的人,给他一份官职,是合理的。这种世界是一种有制度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是相对公平的,会给所有人机会。
而老子所说的尚贤,实际上是个人的推崇。比如说现在的裙带关系,或者是家族企业的传位。
其实这种尚贤就是一种人治的世界。这种世界充满着不公平。人们为了得到高位,阿谀奉承,尔虞我诈。真正得到高位的人,并不是一些有才能的人,而是一些狡诈之徒。比如说宋朝的高俅。它本身没有什么才能,但就是靠着自己巧言令色,乖巧善佞,并且不断迎合上司的喜好,这才得到了高位。
老子更崇尚的是一种清平的世界。大家都靠自我的本领,去获得该得的位置。而不是靠这些旁门左道。
所以老子推崇是自然的获得,只要一个人本身拥有贤德的才能,那么他自然就会得到贤能的称号。但如果为了得到贤能的称号,而特意使用一些手段,那么就是有意为之,就会引起纷争。
其实就在现在我们身边,也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很多学生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也能够当班干部。会给老师送礼,然后让老师选举他做班长。但实际上孩子的能力根本不够。这样做会造成两个结果。一个是造成世风日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争相效仿。听一个小孩子说,他的班级里有十个班长,和十五个副班长。而这个班级里一共只有三十个学生。
还有一个结果就是,因为孩子的能力不足,没有办法真正担任这个角色,所以会越来越自卑。
无论是哪个结果,其实都不利于社会发展。老子一直主张无为。这种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有意为之。明明没有达到贤的能力的时候。就不要逞强,否则就算你到达了那个高位,能力也支撑不了自己的地位,才干也支撑不了自己的野心。就好像有句话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想要得到至高的位置,必须是能力达到了才行,否则就算得到了高位,也没有办法承担王冠的重量。最后的结果也会是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