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断琴(伯牙摔琴以谢知音)

发布日期:2024-12-22 10:16:57     作者:我心里占据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uag270194.html     违规举报
导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据传,这首诗是伯牙摔琴后在钟子期坟前所作。伯牙摔琴谢知音,故事流传至今,令亿万人争相传颂,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和美好的想象与享受。

但也有认为:为了知音而放弃梦想却是未必可取; 知音固然难求,但求到的机会还是有的。所以,应当既要珍惜知音,更要珍惜梦想、不放弃自己的梦想,这才是纪念知音的最好方式。再说了,瑶琴何辜,落得如此下场?


伯牙摔琴

历史文献中记载的“伯牙摔琴”

伯牙(前387年—前299年),伯氏,名牙,后讹传为俞氏,名瑞,字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战国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列子·汤问》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伯牙鼓琴

《琴操》记载:

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

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了琴歌《伯牙吊子期》等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

小说家演绎的“伯牙摔琴”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讲述了“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伯牙从小酷爱音乐,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的知音。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晚上,他在船上弹琴,正沉浸在琴声中时,“啪”的一声琴弦断了一根。惊诧间,就听有人大声说道:“先生,我是打柴的,回家晚了,觉得您弹得琴声绝妙,不由停下听了起来。”


伯牙与钟子期

伯牙心道:一个樵夫,哪会听懂琴呢?于是问:“你既然懂琴,那我弹的是什么曲子?”打柴人笑答:“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可惜,弹到第四句时琴弦断了。”

伯牙大喜,邀他上船细谈。打柴人看到伯牙的琴,说道:“这是瑶琴啊!传说是伏羲氏所造。他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上,又有凤凰来仪。知道梧桐夺造化精气,叫人伐下,取中段发声清浊相济,送长流水中浸72天。制成乐器。这是瑶池之乐,所以名为' 瑶琴'。这琴抚到尽美尽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

伯牙叹服。接着他将断弦重整,其意在高山,抚琴一弄。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将琴再鼓,其意在流水。樵夫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


高山流水遇知音

只这两句,道着了伯牙心事。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子期施礼。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懂,而眼前的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想不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觅不得的知音!

于是他问起打柴人的名字,得知叫钟子期。两人便喝酒聊天,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中秋再来此相会。

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左等右等,也不见钟子期前来。上岸打听得知,钟子期已不幸罹病过世。

在万分悲痛中,伯牙来到钟子期坟前,凄楚地弹起《高山流水》。一曲弹罢,他挑断琴弦,长叹一声,双手捧起这把他心爱的、无比珍贵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伯牙摔琴谢知音

笔者刍议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茫茫人海中,能够遇上一个知己真的是非常之难。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的确是令人荡气回肠,可歌可泣。表面上看,伯牙是因为失去了一位知音朋友,一个知己,而实际上是他失去了一个了解自己心绪和抱负的人。“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自古以来,知音世所稀。但也有质疑:知音固然非常重要,但为了知音而放弃梦想真的可取吗? 知音虽然难求,但只要下功夫,还是能寻得到的。因此,我们既要珍惜知音,也要珍惜梦想、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这才是纪念知音的最好方式。


高山流水遇知音

对于伯牙摔琴以谢知音,世人纷纷交口称赞。情义无价,那是他的个人行为,重情重义也好,一时冲动也罢,反正是摔了。

若他摔的是一把普通的琴,也就罢了,笔者本不欲说什么。但他摔的却是一把极其珍贵的绝世瑶琴,据传是伏羲氏制作(当然是小说家言,仅就事论事,不作考证),这就不得不说两句了。

如果都像伯牙这般,工匠、文化艺术家们都有各自的知己,知己不在了,都把自己或别人的作品摔砸烧了谢知音,岂不没了文化、工艺的传承?好的东西岂不是我们都见不到了?

难道是我们的艺术家都没有知音?显然不是。难道我们的艺术家不重情重义,没有伯牙的境界高?显然也不是。


伯牙

好的东西自有其存在和传承的价值,我们不应当人为地破坏。再说了,瑶琴何辜,落得如此下场?伏羲倾其心血做成如此名琴,本应凤鸣九天,奏出高山流水般至臻至美的华章,如今如此珍贵至极的绝世名琴却被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落得个粉身碎骨、灰飞烟灭的下场,岂不可惜也哉?

难道说,伏羲倾心制作、又得文王武王加弦的这把绝世瑶琴,就只专属于他钟子期、只有他才配听此琴吗?伯牙,真有权力毁掉这把珍贵至极的瑶琴吗?

如果留下这把古琴,使后世千秋万代得以聆听天籁之音,又何尝不是后世亿万民众之幸?

因此,伯牙摔琴谢知音,这种精神令人称赞,这种行为却不宜倡导推广。

想来伯牙摔琴,确实说明他是重情重义。但也不能排除其一时冲动的成分在里面,摔完了后悔也未可知。仔细想想,当时他也许有更多的选择。当然了,当时伯牙如果不是“摔琴”而是做了别的选择的话,也就没了后来这一千古佳话了。


伯牙

试想一下,当时他的选项有很多,比如:

1、可以写篇长长的悼文,以寄托绵绵哀思;

2、可以做一仿制品,砸碎或者烧掉;或者做纸糊的琴一类的东西祭奠烧掉;

3、可以像武林高手一样宣布“金盆洗手”,发誓永不弹琴;

4、可以在祭奠后,将古琴郑重其事地收起封存;

5、可以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弹琴,继续寻找像钟子期这样的知音,世间有不少“千里马”,岂独无“伯乐”乎?

……等等,等等,还可以有很多很多种选择。

有感于此,笔者特作七言绝句以志之:

《瑶琴叹》

伯牙摔地谢知音,凤尾寒魂化粉尘。

枉费伏羲亲手制,瑶琴岂只属一人?

读者朋友们,关于这个问题,本人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交流哦!

参考资料:《警世通言》、《钟子期的墓地》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uag27019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7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