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口捕舌的故事说文解字(瓠山才子说文解字)

发布日期:2025-01-22 03:53:45     作者:繁華的悲傷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was457756.html     违规举报


不知是什么时候,“道德大讲堂”成了每个单位的一大风景。参加了几次道德讲堂,听取了几场道德讲座之后,不由得对这种新兴的蔚然成风的形式主义有了一种厌恶和抵触。难道是自己的道德真的滑落于不可救药的境地了?

我想我的厌恶是来自于对一幅醒目标语的第一印象:——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我敢肯定的是,《周易》的原文不是这样说的,应该是“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在《国学宝典》上搜索了一下,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凡是正宗的解《易》大家,共有二百多人,都准确地引用了“积不善之家”。只有十来个二三流的解《易》者,在引用时改成了“积恶之家”,“不善”与“恶”,貌似可以互相代替,但改字之后,经典的意味已经发生了扭曲和变化。也许当初改字的人是为了使两句话对仗工整、字数一样,殊不知这种追求属于一种恶习,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虽然我本人也非常喜欢对仗工整的诗句和对联,但是对这种随意篡改经典章句的轻浮之举深恶痛绝。

有一次在一家单位的道德讲堂发现了这样一条标语:——

“虚己者进德之基——屈原”

想了好久,总感觉这句话不是屈原所说。于是,再搜《国学宝典》,原来是方孝孺文章中的一句话。原文是:“人之不幸,莫过于自足。恒若不足故足,自以为足故不足。瓮盎易盈,以其狭而拒也,江海之深,以其虚而受也。虚己者,进德之基。”(明·方孝孺《逊志斋集》卷一、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四十三·诸儒学案上一)

有一家单位讲堂外面有标语:“大车无輗,小车无輗”,而另一家的却是:“大车无軏,小车无軏”。

这个不用翻书查典,好多人知道出自《论语》,原文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还有一次,在某道德讲堂看到了这样的标语:“善者不变,变者不善。”

这应该是出自《道德经》,原文是:“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道德虽然是一个需要长篇大论才能说清楚的抽象话题,但是,我相信,随意篡改经典的人肯定是没有道德或者道德很差的人,除非“认真”和“谨慎”不属于道德范畴。

当讲道德从实际行动演变为一种夸夸其谈的形式主义的时候,我感觉到道德已经成了一种虚饰的符号和招牌了。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was45775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1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5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