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的民俗意义及由来(甘肃庆阳香包绣制的传承与发展)

发布日期:2025-01-22 05:28:08     作者:一问三不知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wkc100761.html     违规举报



庆阳香包绣制是甘肃省庆阳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丝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做成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这种刺绣品叫做香包,民间亦称“荷包”“耍活子”“绌绌”。庆阳香包既包括填充丝棉和香料的香包,也包括没有填充香料及填充物的各种绣制品,如绣花枕顶、绣片等平面刺绣品等,造型丰富、图案精美、淳朴典雅、芳香浓郁,表达着人们的图腾崇拜、趋吉避邪、祈求福寿平安、子孙繁衍、爱情幸福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2006年5月,庆阳香包绣制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8年6月,庆阳香包绣制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02年以来,庆阳市连续成功举办17届香包民俗文化节。借助节会的举办,小香包闯出了大市场。与此同时,对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发掘、搜集、整理、保护与传承,目前已形成了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琏,使庆阳香包绣制的传承发展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有效地带动了庆阳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庆阳香包绣制已成为庆阳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形成了显著的品牌效应。

一、庆阳香包绣制的历史渊源


香包,古名香囊,又叫荷包。庆阳地方民间一直沿袭着巧女娴妇制做香包比手工,端午节赠送、佩戴香包祛邪纳福的传统习惯。庆阳现存最古老的香包是在2001年庆阳市华池县出土的,距今至少有800多年的历史,出土时仍图案如新,色泽艳丽,所以被称为“千岁香包”。根据史书的记载,庆阳香包刺绣形成于黄帝时代,大概成熟于舜命禹制作衮服十二章的“衣绘而裳绣”时期。我国著名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记载有医师歧伯曾携一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开创“熏蒸法”,这种方法在当地渐成习俗,草药被称为“香草”,药袋演变成为“香包”。周先祖公刘在庆阳开创了农耕文化的先河,《诗经》中的“豳风”叙述的“猗彼女桑......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的丝绸织纺工艺,应该是刺绣普及于庆阳的历史根基,庆阳妇女有“七岁八岁学针线,十一十二作茶饭”的俗话。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说明香包在战国时代已经成为一种装饰。汉代,《礼记》记载:“男女未冠笄者……衿缨陪容臭”。容臭即香包,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唐宋时期,香包又演化为香囊和荷包两种,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荷包则为男士专用。当时的香囊和荷包与现代香包不完全一样,香包里主要装的是香草,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细物”的。明清两代,庆阳香包十分兴盛,发展成为人们佩戴或馈赠亲友的佳品。清代,香包发展成为爱情的信物。现当代,香包多是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辟邪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张道一、冯真、曹振峰、靳之林、杨先让及法国友人吉莱姆等人考察推介,庆阳香包刺绣率先走向市场,走出国门。2002年庆阳市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

二、庆阳香包绣制品的种类


庆阳香包绣制来自远古的历史遗传,构型简单质朴,不失美观和多样;刺绣粗拙敦厚,有浮雕和蛮荒韵味,给人以原始生命的状美感。其造型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既是庆阳妇女世世代代对原始、传统刺绣手工技能的承袭,又是个人技能和智慧的再现。它是一种立体造型艺术和平面刺绣相兼融的纯手工艺品,绣品可以分为四大类,各自的制作工艺自成体系。

(一)绌绌类。绌绌又名藏针绣,审美角度与刺绣相反,特点是把针线藏起来,以造型状物形神俱佳而不见针线为最高技能。一般都是立体物,制作工艺有五个环节。1.创意,指心里想作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不画图样,只打好腹稿,想什么,做什么。2.选料,选好各种颜色的布、缎、绸、绒等底料。3.剪裁,将选好的材料按意象的物体,剪裁成平面形状。4.状物,即填充物,一般用棉花配装上中草药,把裁剪成的底料“状成”物的形态。5.绌合,用针线把状物用绌的针法缝合成完整形体,要求看不见针线在那里。绌绌的绌法是最古老,最稚拙的针法。但要求绌成的物象立体感强,形态美,精致好看,玲珑可爱,大至一尺二尺不等,小到不超过5厘米,既是针线缝合的布制物,又看不见针线的痕迹,这是一种针法上的高超技艺,功夫就是技能。庆阳香包就是这种绌法的代表作,在技艺的表现上,自然界有什么东西,庆阳妇女就能用布绌成什么,属表现原生态文化的原始技能,在中国手工针艺上独树一帜。


(二)线盘类。轩辕黄帝活动的摇篮地庆阳,曾是螺祖训蚕剿丝的始足地,中国蚕丝发明成为世界农业文明之一,“线条文化”成为一切艺术的母体。庆阳香包系列中的线盘工艺,是我国端阳节包棕子这种普遍习俗的独特艺术表现,用各色线条盘成五角菱形的“棕子”、八卦、贯钱等,作为端阳节佩带、馈赠品,挂在门庭表示祥和平安,是中国阴阳五行和谐的古哲学思想的文化遗风。制作过程有四个环节:1.折壳子,用硬纸折叠成棕子或其它物象的形状,然后用针线缝合或者用胶粘合。2.配色线,根据形状决定颜色调子,搭配好需用的各种彩线。3.彩线盘,用彩线从菱角盘起,绕过面缠在对角上,从浅到深,过渡均匀,层次分明,色彩柔和,成彩色棕子形状或其它物象。4.成果,成果一词是庆阳香包制作的专业术语,指的是将线盘完成品连裰在一起,吊上装饰性的彩穗,达到“好看”的效果。庆阳民间对线盘的审美角度是物象、形美,讲究棱角分明,线头扣节棱凹工整,线条走向清晰,配色自然谐和,表现出工稳精细的创造技能。


(三)立体刺绣类。立体物制作是庆阳香包刺绣系列内容最庞杂,形式花样最多的一个类别分别有单面挂件、佩件、双面挂佩件、立体挂件和摆件近400种。工艺环节有一个构图造形、刺绣、彩染、缝合、成果相交叉的过程。讲究意味、神似,不严格要求物象。大红大绿的色彩物体,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技艺有八个环节。1.过样子,画出一个平面图形。2.打样子,将平面图按立体构形进行分解。3.扩背子,将刺绣料布、绸缎用面糊浆粘合在打好的背子上,压平,晾干。4.上样子,按平面图的构图纹样,分别画在分解开的部分样子上。5.绣花,即刺绣,包括用颜色染出各种底色,立体物刺绣多半用的是齐针、掺针、绷针、蓬针、挑线等针法,线料普品用棉线、精品用蚕丝线。6.状物,用棉花填充好分解部分。7.成果,将刺绣和状物好的分解片按平面图要求进行重新组合,缝合为立体形状。8.打扮,指的是吊彩穗的装饰和形态矫正最后一道工序,按各种立体物的形态吊上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彩穗,增强视角冲击和富丽堂皇效果。庆阳香包刺绣系列中的立体类民俗工艺品充分表达了华夏始祖摇篮地的民俗遗风,妇女的针工技艺在千姿百态的立体造型中自然流露出来,在各自擅长的艺术表现造型体上得到发挥。


(四)平面刺绣类。此类绣品风格敦厚凝重,厚实中流露出隽永。绣法上分为:破线绣、合线绣、掇绣三种绣法。主要有齐针、辫针、缉针、掺针、抢针、挽针、盘金、点金、圈金等。工具有花绷子、花架子。庆阳香包刺绣除过以上四大类别,更多的运用在日常生活及婚喜寿事上,枕头、肚兜、绣鞋、窗帘、桌布、围裙等等都有刺绣工艺,是美化生活的一种传统文化。


三、庆阳香包绣制的艺术特征

庆阳香包绣制古拙质朴、富有原始文化遗存,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原始生态文化蕴味浓厚。庆阳是华夏民族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远古文化积淀深厚,很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地方民间工艺刺绣中,大量蕴藏着人类童年时期的多神崇拜和以“龙蛇虎鹿”等为图腾的原始文化痕迹,很多香包中渗透着巫神文化和古代阴阳平衡的哲学观念。如用绿布卷成盘蛇,再扎上几朵梅花,便是龙的化身。它是龙蛇崇拜和以龙蛇为图腾的原生态文化在地方民间刺绣中的遗存。

(二)表现手法奇异多样。庆阳香包刺绣手法多变,不讲透视,不求比例;不讲形象,只求神似;夸张变形,突出头身。各种动物香包,或大头小身、有头无尾,或有头无足、有头有身无腿,或身长蹄短,以爪代腿等。如肩头狮虎,一般头比身大,有爪无腿,既不是真实形象,又不合形体比例,完全由刺绣艺人随艺术思考绣制。庆阳妇女对生活、对环境的观察相当熟稔。她们把身边最常见的素材,如花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风云、楼台亭榭、几何图案及人物等,都作为自己绣制的范畴。

(三)托物言志,祛邪祈福。托物言志,祛邪祈福是庆阳香包绣制的主要文化内涵。如借老虎狮子的勇猛威武,祛除邪恶之气,保护自身安全;借鱼儿钻莲喻男女爱情;借葫芦、石榴多籽盼望多子多福;借大枣、花生、桂圆、莲子之名,取其谐音,寓早(枣)生贵(桂)子之义;在今年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庆阳香包绣制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创意的五毒螃蟹抗疫香包,绿色代表春天,红色代表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众志诚城,共同抗疫的决心,螃蟹身上的五毒既代表以毒攻毒也代表团结起来共同抗疫,希望在春天新冠肺炎能够得到全面控制。

(四)独具一格的审美观。庆阳香包绣制不从物质生活着眼,而从意念出发,采用意象手法夸张造型,幻化姿态,多变视点,随意创作,与专业美术有天壤之别。很多专业美术家认为无法理喻的东西,在庆阳民间艺术家眼中是合情合理的。比如香包“猫吃老鼠”,在猫肚上绣几个小老鼠,在他们的意念中,猫吃掉老鼠后,老鼠还活在猫肚里。香包“两面人”头上前后都长鼻子、眼睛、嘴。这是他们对人体五官功能的一种理想化的想象。

四、庆阳香包绣制的艺术价值

庆阳香包绣制是华夏民族文化的原始象征,与中华民族的诞生,民族气质的形成,民族灵魂的塑造都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其艺术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一)历史研究价值。根据分布在庆阳的好几处旧石器,新石器遗址发掘的器皿考察和初步论证,“绌绌”针法与人类童年用骨针缝合松紧伸屈的围腰衣裙基本相似,“绌绌”香包是后人对祖先稚拙劳作遗传的文化纪念品。庆阳先人们稚拙的先天素质和生存意识,通过后人将它在香包针艺中传承下来,普及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是研究华夏民族文化的承载力及人类历史发展的实物载体,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二)文化研究价值。庆阳香包绣制系列的图纹造型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古文化的内容。庆阳民间刺绣品造型中有双鱼共用一个头的针扎,合水县出土的大约六千年前的陶瓷盆上边就有“双鱼共首”的纹饰,这种古纹饰是中国古文化中的阴阳合一,原始太极图象民间刺绣与地下文物相映成趣。民间刺绣香包“鱼鸟衔口”,纹样是双鸟双鱼相互口衔着口的图案,意味水火既济的坎离图,造型是一个圆体,中国古太极阴阳八卦图作为工艺形态,形象地反映在庆阳香包绣制中。这种图纹造型具有中国古哲学文化在民间渗透度和传承的研究价值。

(三)医药研究价值。庆阳香包里装载的中药配方是歧伯故里对中国古医学保健活动的一种群众性传承,历史上的民间实用价值被现代民间验方继承,对研究中医、药学的发生、延续及重新对中国端阳节俗的源起、医学卫生的历史探源均能提供有价值的人文研究素材。

(四)民族学研究价值。大量的香包绣制造型保留着古老民族部落对祖先族帜(图腾)的崇拜。如刺绣针扎“人面鱼”就是炎帝神像,与半坡和正宁县出土的陶瓶人面鱼纹饰造型基本一致,成为活的地上文物。绣品中大量的鱼是对先周始祖后稷的崇拜,蛇是对女娲的崇拜,也是女娲族的族帜,牛、虎是对伏羲、轩辕黄帝的崇拜,也是族帜。其它如豕是羌狄族的族帜,猴是夸父族的族帜,鸡、羊是炎帝后裔的族帜等等。在黄土塬上活动的古老民族在大融汇,大同化的民族消亡过程中,既保持着原始意识,又趋向大统一的崇拜物符号,被层累复合的表现在香包绣制的系列作品中,是研究古代不同民族大融合的有力佐证。

(五)生活实用价值。庆阳香包绣制传承历史久远,传承群体众多,造型丰富多样。在庆阳的民俗理念中,香包能祈祥纳福,趋吉避邪,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护身符号功用,数千年来成为家家户户的制造品、佩带品,如鞋垫、绣花鞋、云领子、小孩的枕头、针扎,等等,每一个品类都向人们诉说着一种意味、一个故事,乐观、向上、向善、向美的文化内涵秉承着人类童年淳真、质朴、善良的先天基因,有很强的社会教化功能;香包刺绣属妇女的智慧与技能的体现,绣品能够装饰庭院,婚喜寿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给人们带来生活的愉悦及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六)社会和谐价值。庆阳留守在家的老幼妇女在空闲时间都在绣制香包,而且一边绣制香包一边唱庆阳民歌,妇女年龄越大,她们的绣制技艺越精到,将她们的精湛技艺传递给自己的姑娘及儿媳,既为家庭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绣制香包也减少了家庭矛盾的发生,有利于维持家庭关系的和睦及庆阳社会的和谐发展。

(七)经济价值。经过多年的努力,庆阳香包绣制已形成地方文化产业,绣品率先步入国内外市场,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亮点。香包刺绣专业户,营销公司应运而生,全市生产基地100多处,从业人员10多万,全国许多重点城市和旅游景点都设立了销售窗口,年产值上千万元,给庆阳普通百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五、庆阳香包绣制的传承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庆阳地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庆阳香包绣制技艺的传承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偏大,香包绣品不能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设计人才匮乏等窘境。为了解决庆阳香包绣制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庆阳市委、市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

(一)注重人才培养,做好新产品的研发设计。为了解决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偏大,香包绣品不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设计人才匮乏等窘境,庆阳市在人才培养和新产品的研发设计上做好文章。市县(区)每年定期举办非遗传承人和文化产业培训班,对全市非遗传承人、文化产业管理人员、企业厂长经理、香包刺绣技术能手4个层次的从业人员进行轮训;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赴庆阳就市场营销、企业管理、香包生产设计等进行专题讲座。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连续五年与中国美术学院合作共同设计研发新产品,每年研发新产品50余件;与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庆阳香包创意设计大赛,评出创意设计奖52个;成立了专门从事庆阳香包文化产品设计研发工作的庆阳民俗艺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庆阳凌云服饰集团、庆阳岐黄文化传播公司、甘肃省龙影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先后组建了各自的研发队伍,设计研发具有庆阳本土文化内涵、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200多件。这些企业陆续成功注册国家商标、甘肃商标30多个,岐黄、岐伯药枕、轩辕、巧儿、龙影、红凤蝶、义渠戎国等品牌在国内独占鳌头。支持传承人和生产性保护企业成立研发机构,鼓励自主研发。

(二)将香包绣制技艺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庆阳市有效地将香包绣制技艺与精准扶贫相结合,通过“两种模式”,突出文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策。一是“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香包民俗文化产业运营公司将生产任务分解到乡镇一级的生产基地,基地再将任务分解到农户,农户加工生产后再逐级上交公司。为了对贫困农户进行有效帮扶,庆阳市对所有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特别是香包制作技艺情况进行摸排分类,技术精湛的分配制作高端绣品,技术一般的领取简单任务完成,因人而异,精准施策。二是能人带动模式。主要依靠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大师带动周边妇女进行生产。在他们的带动下,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通过以上两种模式使一大批贫困户脱贫,加工生产香包已成为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一大批生产大户年均收入在4万元以上,每个大户还可带动当地20多户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已初步形成近10多万人香包绣制文化产业大军,办起了一批香包绣制龙头企业,对促进再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加大香包绣制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庆阳市政府提出“以民间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全力打造文化品牌,实现小香包、大产业、大效益”的发展思路。通过政府扶持企业经营,搭建市场平台,扩大对外交流,开拓市场空间,香包生产经营水平大幅度提高。以庆阳歧黄文化传播公司、红凤蝶陇绣文化传播公司为首的文化产业公司达200多家,民俗文化产品达20多个大类5000多个品种,香包年产量900多万件。通过“五种营销”方式,即企业零售、签订大宗订单、团体会展、外设营销窗口,网上销售等拓宽销售渠道。2017年,组织香包民俗文化公司赴外展销民俗文化产品40多次。一些企业先后赴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迪拜进行展销,打开了国际市场;目前在北京、上海、兰州、西安等地设立营销窗口48个;在迪拜、白俄罗斯设立营销窗口2个。2017年搭建互联网 文化产品电商销售平台12家,陇绣阁等23家文化企业在淘宝网建立了网店,初步形成了香包绣制产、供、销为一体的产业链。

(四)充分利用香包民俗节会,加大非遗产品的宣传推介。2002到2019年,庆阳市连续举办十七届香包民俗文化节,以“庆阳五绝”(即香包、刺绣、剪纸、皮影、道情)为主的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利用,带动了草编、戏剧脸谱面具、戏剧服装、根雕、艺术壁挂、石雕、泥塑等工艺门类的共同发展,推动了文艺创作和文化出版业的繁荣,各项文化演出活动持续不断。世纪广场、世纪大道、周祖森林公园、农耕民俗文化村、双塔森林公园、潜夫山公园、秦直山庄、古石刻艺术博物馆、华池体育馆、各县城的文化广场等一批城镇基础设施和面向市民的文体活动场所及旅游景点纷纷建成,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和商贸繁荣。每届香包节进行的项目洽谈与招商活动,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工作,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提供了机遇。每届节会均实现项目签约资金数十亿元,成为促进庆阳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庆阳市委、市政府及各级文化工作者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成功探索出庆阳香包绣制的传承发展之路,小小香包,闯出了大市场。庆阳市以香包绣制技艺为抓手,充分发挥手工劳动者的创造力,使一大批贫困户通过绣制香包脱贫致富,有效地促进就业,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更好地实现了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大作为,实现了庆阳香包绣制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高莉花 庆阳香包绣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

庆阳香包绣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简介

刘兰芳,1965年5月生,女,汉族,庆阳香包绣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刺绣艺术大师,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甘肃省民间艺术家,陇原工匠,庆阳市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总监。刘兰芳2008年荣获西峰区“和谐家庭示范户”称号、2014年荣获庆阳市“最美家庭”称号,2016年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称号,同年获得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并受到接见。刘兰芳自幼对香包刺绣制作情有独钟。八岁开始跟随外婆和母亲学习刺绣,对配色、针法、描摹花样等刺绣技艺有着独到的领悟能力。1997年结识了甘肃民间艺术收藏家王光普先生,随其学习民间民俗文化产品的保护、研发。近二十年来她收集了大量传统刺绣品及图案纹样,系统研究整理出了十几种刺绣针法,挖掘其文化内涵。她的香包技艺从配色、结构、造型到艺术水准,既保留了传统的庆阳地域特色又兼具实用性,将庆阳远古文明、图腾与现代艺术、吉祥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她的作品《香包——绣花鞋系列》荣获第九届西部民族民间工艺品、礼品、旅游纪念品博览会金奖,并被庆阳市博物馆永久收藏;《九凤朝阳》被中华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专家评为一等奖;《百鸟朝凤刺绣壁挂系列作品》荣获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银奖;《〈丝绸之路〉俑娃系列》、《驴敢当——绣花小毛驴》、《十二生肖童鞋系列》荣获“2014、2017、2018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银奖;2015年刘兰芳被甘肃省文化厅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庆阳香包绣制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16年甘肃省总工会授予“提名陇原工匠”称号,同年被甘肃省妇联授予“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称号。近年来,先后两次赴美国,并到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日本、埃及六个国家,以及台湾等地区进行庆阳香包宣传、推介。2014年,刘兰芳以香包绣制传承人的身份受文化部推荐,参加美国“史密森民俗文化节•中国主题年”活动,相继在华盛顿、多伦多等地现场展示香包制作技艺,活动结束后受到文化部函件表彰。2015年4月,刘兰芳再次赴美国东部地区进行中国传统手工技艺联合巡展。在耶鲁、哈佛、哥伦比亚等大学开展讲座、展演、互动交流。近年来与多所大专院校合作,通过个人传习所带徒授艺,传播优秀文化及技能。刘兰芳任总经理的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为4000多名贫困妇女,200名大学生提供就业,组织培训8000多人次,授徒传艺累计30多名,强化陇原巧手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地方妇女脱贫致富,提高了农村妇女的尊严,体现了女人不是弱者,完全可以凭借自身力量给家庭带来收入,使得家庭幸福和谐。

来源:甘肃都市调频1066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wkc10076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7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