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古钱币收藏家排名(沉痛悼念钱币藏家杜维善)

发布日期:2025-01-22 02:45:48     作者:四角短裤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wme170055.html     违规举报

温哥华当地时间3月7日11时16分,中国知名收藏家和古钱币研究专家杜维善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8岁。


杜维善

杜维善,1933年12月16日出生,系杜月笙最小的儿子,排行老七。杜维善生长于旧上海豪门、名伶世家,当过一晚上兵,没有“子承父业”,却终成为台湾软玉勘探地质师、中国和丝绸之路古钱币收藏研究大家。他曾亲睹以其父杜月笙为主的黄金荣、张啸林三位大亨的成败兴衰,与以蒋氏为核心大家族的明争暗斗,与京剧名家梅兰芳、孟小冬,书画大师张大千,收藏家谭敬、孙家骥、张寿平等的传奇交往。杜月笙去世后,杜维善随母移居台湾,从事地质学研究,晚年定居加拿大温哥华。


杜月笙全家福

1991年起,杜维善先后7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古钱币总计2128枚,并且承担起为上海博物馆培养专业人才的任务,同时上博为其设立专室予以陈列。2013年,在历年多次捐赠之后,杜维善再向上海博物馆捐献了400多枚西域古代国家钱币文物,包括古代贵霜王朝、阿拉伯—萨珊王朝、白衣大食和黑衣大食的金、银、铜币。


上海博物馆馆藏钱币 图源上博官网


上海博物馆馆藏钱币 图源上博官网


上海博物馆馆藏钱币 图源上博官网

他捐赠给上博的“丝绸之路”古钱币和中亚古钱币,填补了内地博物馆这一领域收藏研究的空白。作为顾问,他在上博的5楼还有一间办公室。身为知名收藏家和古钱币研究专家,杜维善荣获过上海市白玉兰奖。

不忘家父遗言,豪门幼子坚韧勤工

自1951年其父杜月笙病故后,杜维善便随母移居台湾。家道中落,生活拮据,母子二人时常举债度日。虽说已经落魄到这个程度了,但杜维善一直不敢忘记父亲的遗言,就是永远不踏入黑道,永远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努力读书,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姚玉兰也深知,只有供儿女们苦读,将来才有可能翻身,因此无论在外面借钱会遭遇到什么样的白眼,她都坚持供四给儿女读书。


杜维善一家

“我在台北读完了小学和中学后,考入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学习地质学。为了节省费用,我一直坚持勤工俭学,到银矿当过矿工,钻过矿井,勘察过地质,画过图纸,甚至帮人贩运过牛羊、到屠宰场去打过短工。没想到,正是当年这段勤工俭学的经历,为我以后搞收藏艺术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后来,杜维善发现澳大利亚的牛羊肉无论品质还是价格,在台湾都有很强的竞争力。于是,他果断从石油公司辞职,当起了牛羊肉商贩。赚了一些钱之后,杜维善买下澳大利亚一个银矿,后来又做起了石油生意,加上父亲杜月笙生前一些故交的帮助,很快富了起来,成了亿万富豪。

杜维善的收藏情趣可以说是其先辈的延续,他的妻子谭端言是上海滩有名的富豪、收藏家谭敬的二女儿,自己的父亲杜月笙也有收藏文物古玩的雅兴。当时,杜、谭二位收藏钱币,在沪港之间颇有名气。

杜维善以收藏为乐,藏品囊括青铜、瓷器、名人字画,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专门收藏古钱币。收藏初期,为了花两千万台币买下一位天津人收藏的两枚萨珊金币,杜维善抵押了刚刚买的新房。据说,杜维善收藏的古钱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估值就达到了十八亿人民币以上。

无偿捐出珍稀钱币,赤诚心,在中国

胡适曾说,真实的为我,即是最好的利人。这正是杜维善的写照。

上海博物馆河南南路馆舍曾经是杜月笙的产业。上世纪八十年代,杜维善第一次走进河南南路以中汇大楼为馆舍的上海博物馆参观钱币收藏,百感交集,从此开始他与上海博物馆的渊源。


上海博物馆

1991年12月26日,杜维善第一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367枚古币,包括西域55国中的20多个国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萨珊王朝的金银币。每一枚古币的护套上都有杜先生手书的中英文说明,在当时还没有一个中国人可以作出这些说明。当时,这一捐赠事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上海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当场惊呼:杜维善是萨珊王朝的使者,是天外来客!


杜维善(右一)捐赠古钱币

萨珊王朝,也称波斯第二帝国,是一个有着4个世纪历史的波斯古国。这个古国的文化不但透过丝绸之路深深影响我国,同时在外交、经济及文化上一直和我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萨珊王朝版图

萨珊王朝钱币以银币为主,银铜合金钱币只见于早期几位皇帝。其中,金币主要是用于宫廷赏赐,铜币作为辅币性质,两者都非常稀少。萨珊王朝覆灭后,不少贵族逃亡中国,这些金银币便沿着丝绸之路流散到了各地。1970年,在张掖大佛寺内的金塔殿基下有一个舍利石函,里面出土的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币,就是中国与波斯经济、文化交流的珍贵历史物证。


萨珊王朝金币


萨珊王朝银币

萨珊王朝的金银币,以其年代久远,种类繁多,价值昂贵,历来为国际货币收藏家所注目,也素为收藏家视为畏途,被誉为世界上最昂贵的金银币之一。


萨珊王朝金币

1992年杜维善夫妇移居加拿大。为了使上海博物馆的收藏成为“国内最佳收藏”,杜先生又作了第二次捐赠。上海博物馆请杜先生撰文编印《丝绸之路古国钱币》。《丝绸之路古国钱币》是杜维善先生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丝路古国钱币之后,在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专著,也是中国以钱币为媒介研究丝绸之路古国历史的第一部著作。


《丝绸之路古国钱币》 杜维善著

1992年以后,杜维善先生又重新开始收集中亚古国货币,主题是塞人、大月氏和嚈哒等钱币。塞人、大月氏和嚈哒等古国西迁使整个中亚动荡不安,战争不断。但关于这段历史的文献记载却比较少,也混淆不清,以钱币断代是最可靠的根据。附带的收藏是安息、萨珊、印安王朝的货币。其收藏的古国钱币比第一次捐赠的更系统,数量也是第一次的三、四倍,其中不乏稀有珍品。杜先生表示:“将来可以弥补第一次收藏中的空白。”


南宋大金锭


明银锭

2004年,杜维善先生向上博捐赠丝路古国钱币2000多枚和丝路钱币的外文图书200多册。2012年6月,杜先生再次将贵霜铜币157枚、金币12枚,阿拉伯—萨珊银币143枚,白衣大食银币63枚、金币7枚以及其他各类钱币28枚等丝路钱币410枚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此批贵霜钱币中有一些是稀缺品,弥补了过去捐赠空白,上海博物馆贵霜钱币几乎是体系完整的收藏。

将货币研究领域由中国本土向世界拓展

杜维善先生撰写的《贵霜帝国之钱币》一书由上海博物馆出版,这是继《丝绸之路古国钱币》、《半两图系》、《开元通宝系年汇考》、《半两考》、《五铢图考》之后在国内出版的第六部关于钱币研究的专著,也是杜维善先生对丝路钱币十几年研究的心得结晶。杜维善先生不仅将收藏品捐赠,一同捐赠的还有专门供参考的历史书籍,而且将研究心得编译成书,让人们更加方便了解这些收藏品。


《五铢图考》杜维善著


《半两考》杜维善著

多年来,杜维善多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大批丝绸之路古钱,搭建了一个古代域外钱币的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看见地中海艺术、西亚宗教、中亚文化,还有那些现象背后各个时代的人类精神。这就使人们对丝绸之路各国产生强烈兴趣,从而促进探讨与研究。杜维善以丝绸之路古国货币研究为引领,将货币研究领域由中国本土延伸向世界。


杜维善、谭端言旧藏丝路古币专室

一句中国人,一个承诺,这就是杜维善倾尽家财给中国送古董的原因。他的爱国之心令人感动,他的赤子情怀值得后人学习。

很多人收藏是为了增值,但杜维善先生的收藏以这种捐献的方式不仅仅是爱国,还是最大程度上的增值,这是非常高的境界。

先生溘然长逝,为收藏界一大不幸。炎黄子孙,落叶归根。不忘祖国,永存善心。铭记先生慷慨义举,愿一路走好!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wme17005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