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质量就业(高质量充分就业如何实现)

发布日期:2025-01-22 08:34:36     作者:上一次徘徊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wtm179994.html     违规举报

作者:赖德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进一步强调了就业在增进民生福祉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就业的新目标,并指明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实现高质量就业?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实现高质量就业

作者:赖德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进一步强调了就业在增进民生福祉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就业的新目标,并指明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高品质民生最基本的支撑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指人民的生计、生活和发展,贯穿生命周期始终。民生涉及的内容很多,而且不断拓展。比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就是所谓的民生“五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将民生从“五有”拓展到“七有”。虽然民生内容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拓展,但最大、最基本的民生是就业。2022年6月,在四川宜宾学院实地考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强调,“党中央十分关心民生工作,民生首先是就业”。这是因为就业是劳动者获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径,一个人只要有了高质量的就业,他就会有稳定的收入和稳定的预期,就能使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住上更宜居的房子,享受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同时,就业是实现自我价值、得到别人尊重、增进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能使人感到充实和更有成就感,从而拥有更健康的身心。因此,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先就要保障和改善就业,就业稳,民生就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民生建设,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因此,民生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要以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将成为“民生幸福标杆”作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之一,提到要“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这个民生新“七有”在某种意义上就蕴含了具体民生的品质所指,比如厚得就是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就业作为最大、最基本的民生,必须率先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从劳有所得转变成劳有厚得,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着力点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追求的四大目标之一。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和地区如果调查失业率能够维持在5%左右,就可以说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但同样的充分就业,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就业质量差异,我们需要促进的是高质量充分就业,即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前提是实现充分就业。新时代10年,我国就业大局始终保持了稳定,主要就业指标维持在合理区间,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充分就业。未来实现充分就业,仍有诸多有利条件,比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市场主体规模巨大,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等。但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大,“十四五”时期,需要在城镇就业的劳动力年均在2500万人以上,还有大量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因此,实现充分就业压力仍然巨大。特别是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一方面,新科技会创造出很多新的职业和工作岗位,今天的很多工作岗位在5年前是无法想象的,比如人社部今年公布的18个新职业,就包括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数据库运行管理员、信息系统适配验证师、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碳汇计量评估师等,这些新职业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甚至闻所未闻。同样道理,今天我们也想象不出未来5年都会涌现哪些新的职业和岗位。这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多样化机会。但同时,正如凯恩斯在《我们后代在经济上的可能前景》一文所预言的那样,“由技术进步而引致的失业”也会使我们苦恼不已。特别是,有些国家劳动力市场数据显示,新科技不仅会替代部分体力劳动者,还会替代部分脑力劳动者,出现所谓的“就业极化”现象。近些年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大量劳动力需要重新找工作,但他们基于传统产业所掌握的技能很难满足新产业发展的需要,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现象。根据有关预测,未来10年,我国需要转换工作的人数将以亿计,这将给劳动力市场运行带来较大冲击。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关键是提高就业质量。新时代10年,我国的就业质量总体来说不断提升,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与高生活品质的要求相比,就业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虽然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已不断提高,但分割仍然明显,不仅有传统的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而且有城镇内部不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分割。主要由正规部门构成的劳动力市场,社会保护程度比较高,工作稳定,收入和社会保障比较好,职业发展机会多,就业质量较高。比较而言,主要由非正规部门构成的劳动力市场,社会保护程度较低,工作稳定性比较差,职业发展机会较少,就业质量较低。比如,我国有2亿多灵活就业人员,包括近几年不断涌现的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他们对于稳就业、稳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短板,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还不完善,比如城镇就业人员已达到了4.68亿人,但失业、工伤两项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为2.33亿人和2.86亿人,说明这两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还是不够的,有相当数量的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参加失业和工伤保险。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就业优先政策既是积极就业政策的升级版,但又超越了积极就业政策,属于宏观政策层面。因此,各部门、各地区都要贯彻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形成促进高质量就业的强大合力。

一是强化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高质量充分就业归根结底要通过发展来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优先位置,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和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提高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就业扩容提质提供基本支撑。健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重大政策出台、重大项目开工,要评估其对就业的影响,提升重大政策规划、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二是健全人力资本体系。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是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力市场变革的最有效手段。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需要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共同努力,但根本上需要劳动力市场供给侧作出改革和调整。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同样,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把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同深化劳动力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增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对于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变革的适应性,更好地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鼓励支持用人单位和有关培训机构开展各种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可及性和便捷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劳动者工作转换和提高就业质量提供技能、素质等人力资本支撑。

三是平衡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稳定性。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强统一大市场建设,增进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使市场在劳动要素配置中发挥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特别是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打破限制劳动力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畅通劳动者社会性流动渠道,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同时,劳动力市场又不是一般的市场,它需要通过有关制度建设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利益。当前,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稳定性较低,需要推动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加快修订,增强劳动力的包容性,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灵活就业人员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赖德胜)

来源: 学习时报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wtm17999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20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