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间温暖的小店遇见精致的你(过去的这个春天)

发布日期:2024-12-22 06:56:47     作者:逑虐逑撡祚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wvr361707.html     违规举报

澎湃新闻记者 钱成熙

过去的这个春天,对于大多数不能出门的上海市民来说有一点寂寞。但对于另一批人来说,却是格外忙碌。他们是我们的邻居,是我们平时上街时会打个招呼的熟悉的小店主。在特殊的日子里,他们骑上电瓶车穿梭在社区街头巷尾忙碌送货,成为保障日常生活能进行下去的平凡英雄。

澎湃新闻私家地理找到三位社区保供服务提供者,他们中有“一份菜就能起送”的菜场老板,有为社区志愿者带去鲜花的花店经营者,还有把孤老的需要放在心上慈善超市主理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他们为这座城市的居民带来温暖。

我想用鲜花来治愈这座城市里的居民

口述者:徐嘉谊 从广告跨界鲜花行业,花店“我享花坊”主理人,同时也是花店社群“沪花拾者”和国内优质花店线上联盟“沪花真爱联盟”的创始人&总经理;新华路街道

芍药被称作“五月花神”,一年一度的芍药季差不多是从 4 月底开始到 5 月 20 号左右结束。往年,上海的鲜花消费在全国占据着龙头的位置,但今年怎么办呢?

我经营的“沪花拾者”拥有全国范围内2000多家加盟花店,其中有一家会员店在舟山,他姐姐是做生鲜生意的,目前也是上海的保供单位之一。4月中旬,物资吃紧,他想办法用冷链给我送来了舟山的海鲜,我发现这些海鲜又新鲜又好,就又买来送给客户、朋友、员工,大家都很喜欢,所以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售卖海鲜套餐。

当时,刚刚进入芍药季,我想到我可以在海鲜套餐里加上一把芍药,因为我们毕竟还是花店。为此,我们还专门做了一款海报,用了电影《爱情神话》里的故事,说在上海封城的日子,我们需要海鲜,也需要鲜花。


要海鲜,也要鲜花

渐渐的,我就有了想法,既然海鲜的运输做得那么顺利,那么为什么不能用冷链和泡沫箱来运送鲜花呢?我们从山东用冷链运送芍药,辗转到上海后还特别新鲜。销售情况也特别好,我在小红书发的芍药笔记,收到了上百封私信询问购买方式,绝大多数都来自上海。到目前为止,光我们花店在上海就卖了20多万支芍药。

越是在难的时候,越是需要生活中的一抹亮色作为慰藉,花就是其中之一。我的花店一直营业到封城前,还记得3月底的那几天,傍晚时我还会在新华路上摆摊,封城前的最后一天,许多路上的人手里都拿着囤货的大包小包,但是看到我卖的花还是忍不住停下来买一把带回去。

花也为我们传递着情意和感激。3月,我曾经把花送给我们街道的“大白”,当时我们还组织了一个骑行的送花小分队,引来许多媒体的报道。刚过去的520,我又送给街道志愿者洋甘菊,洋甘菊的花语是“逆境中的坚强”,特别适合我们的志愿者。


为志愿者送去了洋甘菊

5月12日护士节时,也有人想来找我订花送给医院。今年母亲节,我又为我们新华路的17个居委会的每位工作者一束芍药,而那天的第一批芍药我送给了我自己小区的志愿者,都是邻居。他们都特别惊喜,把芍药放在各种各样的花瓶里,在各种场景下拍照,其中有一位男生,他非常高兴,告诉我说,这是他人生收到的第一捧花。


母亲节的芍药

上海这座城市,骨子里有一种浪漫气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追求生活之美。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花店经营者,没有办法在抗击疫情中出什么大力,但是在自己的能力所及范围内,我想用鲜花来治愈上海这座城市的居民。


电瓶车上的鲜花,为疫情下的上海带去一抹亮色

哪怕只有一份菜,也要送到居民手里

口述者:袁老板;“万园鲜品”店主;新华路街道

“万园鲜品”来到新华路已经五年多了,今年起,我们的销售转为线上,有微信群,邻居们一直很帮衬。到了4月初,我们都被封在家里,但是每天都要接到很多电话和微信咨询,有新华路、番禺路一带的老客人,甚至还有住在松江、青浦的居民,他们都有买菜的需求。

但是那时候我们出不来,所以特别着急,想尽了一切办法,终于在4月10日拿到了保供资质。4月12日,我就和9个同事一起住进了超市,同事们本来就住在超市附近的宿舍里,过来也比较方便。

自从过来,我们就没有再回过家,吃住都在超市里,睡觉也是简单垫泡沫板或者是纸板在地上。平时每天进货、送货,要做一次核酸和两次抗原,如果不做,通行证就失效了。

现在进货和过去大不一样。以前我们都是自己去市场采购一车物资,现在都是单品单送,蔬菜一车,鸡蛋一车,从不同的库房过来,每天平均要陆续来5车到10车,像水果要来三车才能配齐品种。

刚开始的时候,需求量大,我们人手也少。每天我们基本上要从早上八九点钟,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那时候真的是非常辛苦,所以同事也让我蛮感动的,他们都很主动,说只要可能,就愿意到店里来上班。

后来人手多一点了,有同事居住的区域成了防范区,他们就返岗了,但也要从早上10点忙到晚上11点左右。

我们最特别的一点,是只送半径两公里内的社区居民。现在大多数购物形式都是走小区团购,尤其是在一开始的时候,要凑30份50份甚至100份才能送货。但是我们街道上有很多比较老的小区、弄堂,再加上老人比较多,要凑满团购的量就不是很容易。所以很早的时候,大概在4月20号,我们就推出了单笔送,服务范围都是社区里的居民,解决他们无法团购的困难。


袁老板对社区事务一直热心参与,去年还参加过“日日好食”社区展

每天一两百单,肯定是有的。我们都是自己骑电瓶车送货,不叫闪送或跑腿,主要是怕时间不好控制。这就遇到一个问题,就是电瓶车不够。我们只有两三辆电瓶车,就想办法去买了电瓶车,还有就是向邻居租他们闲在家里的电瓶车用。所以可以说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去满足居民的需要。

开爆四部电瓶车,为社区孤老送去温暖

口述者:薛姐,珠宝设计师,臻圆文化美学空间主理人,江苏路街道慈善超市运营者和发起人,热衷于公益事业,一位不是上海户口、却对上海弄堂文化充满感情的“外来人士”。

我对上海的弄堂很有感情,我在新华路的工作室在梅泉别墅,如今可以说是一个打卡地,许多人都来参观。其实,它之前是一处已经变成废品回收站的老房子,可想而知非常落魄,是我和我的几位有老洋房保护情怀的客户一起出资出力,让它恢复了往日的光彩。工作室建成后,我渐渐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去,不仅把工作室向小区居民无偿开放,有时街道活动也会把工作室作为据点,我还挺开心的。我还会在这里举办各种文化沙龙,让文艺活动走进社区,有许多社区热心人和我们一起做志愿者,尤其是退休阿姨,我们年纪最大的志愿者已经有90岁了。

后来,在2021年1月,我在武定西路又开了一家为老弱服务的慈善超市,很多老人来超市买东西,也会房间里坐坐,拉拉家常。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一种融入感。这里不管是上海人还是外地人,大家都很热心地互相帮忙。我觉得,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互相麻烦出来的。


慈善超市也是老人们可以社交和放松一下的地方

说到这次疫情,4月4日那天,外面菜已经很贵了。我们社区的很多老人,不会抢菜。我们有一位志愿者想办法弄了很多蔬菜来,社区居民可以原价购买。后来,我就在我们超市推出了保供菜套餐:6斤各种蔬菜,加10个鸡蛋,定价60元。

然而真的到了配送的时候,这些菜的成本已经到了80元。但是我们的居民都非常需要这些菜,所以我还是向供应商拿下了这些菜。

当时没有经验,没有走团购形式,而是在群里接龙,哪怕一个人的单都送,结果,当天就有了800多单,那几天电话都打爆了。有时有骂人的,问我们怎么还不送过来,也有些老阿姨打电话来,可能觉得我们是慈善超市,就是政府名下的,她们就靠我们了,电话一打半小时。不止那几天,甚至好几个礼拜,我都在给她们做“心理疏导”。

后来我们就去发展小区团长,帮我们统筹小区居民的需求,她们也很辛苦,一分钱都不加,有时半夜一两点还在核对信息,和我们沟通,真的是很考验人,就这么一步步坚持下来。

4月上旬,大鱼营造(一家活跃在新华路、江苏路等街道的社区营造组织)的工作人员找到我,说新华路街道上有个工地,里面有80多位工人住在个工棚里,因为储存的物资不够,停工也没有收入,已经快吃不上饭了,她问我能不能想办法送点大米、蔬菜过去。

其实我住的武定西路属于江苏路街道,和新华路也不通,但我很愿意做些帮助,哪怕是些小事。我就准备了蔬菜、20袋大米和一些防疫、消毒物资,想办法弄到了可以跨区的车,让志愿者送了过去。后来我听说,那些工人拉着我们志愿者,都要流泪了。


当时的聊天记录

封城以来,我们还重点帮助了很多孤寡老人。江苏路和新华路街道的老龄化都很严重,老洋房多,老公房也多。许多老年人没有和子女住在一起,很多是老夫妇,或是孤老。还有些人因为有很多病,要忌口,许多东西没法吃。他们都会打电话去居委求助,居委就会转给我们,不管有多忙,收到这些请求我们都第一时间想办法满足,如果他们生活实在困难,也就不收钱了。

我们现在主要靠电瓶车送货。一方面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大车,另一方面也因为弄堂里的弯弯绕绕,电瓶车进出最方便。我本来对街道的路也不算熟悉,尤其是小区里的弯弯绕绕,但现在已经倒背如流了。我还记得有一次夜间送货,我同事开电瓶车,我因为不太会开电瓶车,所以骑着单车和他一起。结果半路电瓶车胎爆了,我们两个人好不容易把东西送到门口,发现那扇门封了,又绕了好大一圈,晚了一个多小时。

我们的电瓶车也不太够,本来志愿者只有两部电瓶车,后来又问邻居借了电瓶车。这些日子,我们开爆了四部电瓶车,现在还剩两部,仍然在坚持。有几天我晚上都睡不着,做梦就是想着送货,想明天单子怎么排,哪条路先送。


沉重的大米,也用电瓶车送到社区居民手里

但是居民也对我们很好,经常问我们,你们需要帮忙吗?我们可以过来。有些居民年纪很大了,我真的很感动,说你们不能拿重物,心意我领了,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有阿姨打电话过来,说我们是她们的救命恩人。还有一位姓许的志愿者,其实也是我们的邻居,为一位阿姨送货后,阿姨拉着他的手,说我儿子在国外,但你和他真像。他回来后学给我们听,我们都很感动。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我现在说起来,都想掉眼泪。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刘威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wvr36170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72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