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为什么被暗杀(史学历史之最壬寅宫变)

发布日期:2025-01-22 10:35:28     作者:囚我終老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xmw464038.html     违规举报

明世宗朱厚璁(1507-1566),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公元1521年,武宗驾崩,死后无嗣,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年号“嘉靖”,在位45年,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明世宗朱厚璁(

一、年少丧父,老成持重,意外“兄终弟即”得皇位

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而朱祐杬又是明孝宗的异母弟。作为皇族子孙,朱厚熜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儒家十三经的《孝经》、《礼经》、《大学》等儒家经典著作是他的主要学习教材。正德十四年,父亲兴献王朱祐杬去世了,13岁的朱厚熜承袭爵位成为新一代的兴王。13岁的年纪便开始主持大局,独立支撑一座王府,这段经历也在朱厚熜身上打上了少年老成的标签。


儒家十三经

公元1521年,久病不治的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了,更可悲的是并无子嗣来继承皇位。朝廷经过短暂的混乱,内阁首辅杨廷和与张太后达成了一致意见,并以《皇族明训》和《武宗遗诏》为法理依据,正式宣招年方15岁的兴王朱厚熜“兄终弟即”,入京继承大统。

二、即位遇“改认”事件,“大礼议”逐步实现皇权巩固

按照明朝《皇族明训》和《武宗遗诏》,皇位由伯父明孝宗朱祐樘的亲儿子堂哥明武宗朱厚照传给嘉靖帝朱厚熜,从宗法传承的角度,朱厚熜应该追认明孝宗这个伯父为父亲,而改认自己生父为叔伯。这就是在嘉靖初年历史上最著名的“大礼议”事件。一般说来,一个15岁的少年遇到这种事情,说改认也就改认了。一方面大明皇帝位太有诱惑力;另一方面,虽然自己贵为天子,可毕竟自己少年登基,根基不稳,这么多文臣武将一起上奏。可朱厚熜从小学习儒家经典,13岁就主持兴王府的经历让他有自己的“礼制”,就是不愿意改认!


兴王朱祐杬

后世来看,“大礼议”问题实质上是一次围绕朱厚熜生父政治地位与皇统问题的政治冲突,爆发于君臣之间,反反复复长达数年。最后以杨廷和致仕、杨慎罢官、群臣被杖责而宣告结束,明世宗朱厚熜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不仅生父朱祐杬的身份得到了承认,被追封成皇帝;生母的名号也得到追封;父母的牌位也要放进太庙和奉先殿供后世祭祀。


祭孔礼制

明世宗朱厚熜还对孔庙祭祀进行改制,天、地、日、月都要分开祭祀;他还要求朝臣对现有礼法不足之处提出意见,动态地对籍田礼、乐礼等进行改进。通过一次次的议礼,明世宗朱厚熜的威望得到了提升,权力越来越巩固,并借此实现了朝廷的人事调整,真是一举多得。

三、前期励精图治,创造“嘉靖中兴”

明世宗朱厚熜通过“大礼议”实现皇权巩固的同时,完成了朝廷一系列忠于自己的人事调整,在张璁等一大批心腹官员的支持辅佐下,施行了一系列改革,实现了“嘉靖中兴”。


“嘉靖中兴”

政治方面:强化皇权、整饬言路、裁革沉冗,严防外戚宦官专权。经济方面:限革庄田、清理勋戚庄田,改革赋税制度。军事方面:肃清倭患、挫败鞑靼,击败葡萄牙。文化方面:重视教育、整肃科举、激励士气、整顿学政,使得白话小说和戏剧传奇创作得到了极大繁荣。四大名著的《西游记》、历史言情小说《金瓶梅》就是在这一时期问世;儒家道学的阳明心学广为传播,流派纵横;命人开始抄录《永乐大典》一书副本,直到公元1567年才宣告完成。


《金瓶梅》

嘉靖年间还进行了驿递制度改革,改造北京城,新建了地坛、日坛、月坛。《明史》赞曰:世宗御极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称治。顾迭议大礼,舆论沸腾,幸臣假托,寻兴大狱。夫天性至情,君亲大义,追尊立庙,礼亦宜之;然升祔太庙,而跻于武宗之上,不已过乎!若其时纷纭多故,将疲于边,贼讧于内,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经,营建繁兴,府藏告匮,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虽剪剔权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所以,前期的明世宗一派中兴气象,可惜高开低走,后期一路急转直下。

四、宠信严嵩、沉迷道教、朝政腐败,造“壬寅宫变”

如果说前期的嘉靖帝是一个好学生的话,后期嘉靖帝就慢慢堕落了,开始沉迷于道教,信任道士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很多国家大事都取决于上天的旨意。宠信大奸臣严嵩,让朝野上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另一方面嘉靖帝开始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到处修建宫殿,只为炼丹修仙。


炼丹修仙

嘉靖帝到了后期就迷上了修仙,无比痴迷的崇尚道教,一些道士给嘉靖献上了极其奇葩的修仙方式,修炼丹药必须要用处女的经血才能练成。为此嘉靖帝从民间招选大批的年轻女子进宫,而为了保证经血所谓的纯净,嘉靖帝下令这些宫女不能吃食,饿了只能吃桑叶,渴了也只能喝露水,搞得这些宫女苦不堪言,二百多宫女因此丧命。暴行结果激起了民愤,杨金英、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等十几个宫女在皇宫试图勒死嘉靖帝。那天晚上,以杨金英为首的那些宫女来到了皇帝的寝宫,在皇帝熟睡的时候,将事先准备好的绳子套在了皇帝的脖子上,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是由于其中一位宫女由于太紧张而把绳子弄成了死结,怎么也收不紧,于是嘉靖皇帝就逃过了一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壬寅宫变”事件,宫女集体刺杀嘉靖,最后以失败结束,全部被凌迟处死。


“壬寅宫变”

虽然“壬寅宫变”事件对嘉靖皇帝没有带来多少实质性的身体伤害,但是却给他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阴影,有点心灰意冷,直接不参加早朝20多年,待在皇宫里专心修道。


宫女被凌迟处死

五、蒙古兵临北京城下,发生“庚戌之变”

公元1550年三月,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作为土默特部首领和右翼三万户盟主,主动向明朝称臣纳贡,希望扩大和增加两国边境贸易。明世宗朱厚熜不仅拒绝了俺答汗的请求,还斩杀了来使。于是,俺答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希望通过武力来逼迫明朝签下城下之盟。


“庚戌之变”

六月,俺答率军进犯山西大同,大同总兵张达和副总兵林椿皆战死。此时,宣大总兵的仇鸾不仅没有积极防御,反而用重金来收买俺答,希望对方不要继续进攻大同了。八月,俺答汗移兵东去北京,入古北口,杀掠怀柔﹑顺义吏民无数,明军一触即溃,俺答长驱直入,屯兵驻扎于潞河东二十里之孤山(今通州东北)、汝口等处,直接威胁到明朝都城了。明朝上下一片恐慌,无人能够带兵,大奸臣严嵩只想着尽快息事宁人,屈辱议和。八月,德胜门﹑安定门相继失守;俺答汗率兵由巩华城(今北京昌平县)攻入明陵寝(今明十三陵),转掠西山﹑良乡以西,保定皆震。明朝已经毫无抵抗能力,完全是外强中干。此时,明朝再次接到俺答的“贡市”书信要求后,明世宗君臣紧急磋商,无奈采纳徐阶的主张,先劝俺答撤退,再由大同地方官就通贡问题与之周旋协商。

明朝答应通贡后,公元1550年八月二十三日,俺答率军撤退,这就是历史上的“庚戌之变”。

六、东南沿海,倭患四起,“南倭北虏”困扰嘉靖一朝

嘉靖年间,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南方倭患渐起,与北方少数民族蒙古人的侵扰遥相呼应,“南倭北虏”始终困扰着嘉靖一朝。明朝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东南沿海工商业逐渐发展起来,而海禁依然厉行,沿海民众不断受到“倭寇”的袭扰。据《明史·日本传》所说:“倭寇”中“大抵真寇十之三”,而大部分是中国的民间海洋集团,称为“假寇”。因他们对抗“禁海”,被冠名“盗匪”,又因被迫出走日本或其中雇有一些日本人,就被扣上“倭寇”、“汉奸”之名,朝廷将这部分本来并不反对王朝的基本人群推向了对立面,一概称为“倭寇”。


南方倭寇

其实,不管是日本“真寇”侵扰,还是国内“假寇”的对抗,造成沿海乱局,都是朝廷“禁海”政策造成的特有产物。大明王朝守着“片板不准下海”的祖宗家法,极力压制民间海上贸易,导致“南倭”的发生,对于沿海地区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打击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明王朝放弃了开放、开发海洋的机会,却集中力量进行“剿寇”,而且对“真寇”、“假寇”实行无差别的打击,导致越剿越乱的结局。经过明朝名将胡宗宪、戚继光与俞大猷的努力,倭寇问题在嘉靖末年基本被解决。

公元1567年1月23日,嘉靖帝驾崩于紫禁城乾清宫,享年60岁,葬北京昌平永陵。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我是@草原风大,国学弘扬者,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分享国学经典和智慧,共同成长。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xmw46403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62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0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