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如何取得帝位(从燕王到永乐大帝)

发布日期:2025-01-22 03:48:10     作者:你被蛇繞過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xsr225195.html     违规举报

1398年,朱元璋驾崩之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

少年意气的建文帝朱允炆,搞起了削藩,一年之内朱棣五位兄弟落马,那时候的朱棣心自难安。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的“靖难之役”。

战争的结果不言而喻,朱棣攻下了金陵城,登基为帝。


而关于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他做皇帝最为主要的政治成就,当属设置“内阁”雏形,完善中央制度;迁都北京,稳定边疆 。如果再细分大体主要能分为四个方面:

加强皇权

夺位后,瓜蔓抄这种诛戮建文诸臣的手段,像瓜蔓之伸延一般,残酷诛戮。胡闰之死如是,董镛之死如是,卓敬、黄观、齐泰、黄子澄、王度、卢原质等之死亦如是。终究一个目的,便是为了加强皇权。

厂卫合势

为了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永乐皇帝先后复周、齐、代、岷诸王旧封,皇位巩固之后又继续实行削藩。不得不说他很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让官吏互相告讦,着实取得不少效果。但让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也让人些许有自危之感。为加强了专制统治,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还有锦衣卫,厂卫合势的确起到了不少作用。

改革吏制

此外,我们知道明太祖朱元璋的时候,因为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但你想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亲自处理,皇帝能不累吗?太祖这么干,永乐皇帝可不这么干。也就是在永乐皇帝的时候,文官制度得以完善,促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时有这么一个潜规则,说是“不是庶吉士不能进内阁”。意思就是说啊,要进内阁,得先要经过翰林院庶吉士锻炼。虽然永乐皇帝时代,内阁还能真正称为内阁。

迁都北京

永乐皇帝另外一项重要的举措便是迁都北京。要知道,北平是朱棣兴王之地,朱棣在此经营30多年,统治比较稳定。作为边防重镇,北京以北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由南则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因此呢,自永乐皇帝即位起就准备迁都北京。至到永乐十九年,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

但你要说永乐皇帝朱棣仅仅做了这么些事儿,那就大错特错。

军事上,他北征蒙古、南征安南、望海埚大捷都是他在位时期的事儿。

文化上,他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就这样历时1年多编成了《文献大成》,也就是《永乐大典》。可别小看这《永乐大典》,它可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不得不说这也是永乐皇帝的一大功劳。

当然,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的成就功过并非三言两语叙述殆尽,纵观永乐皇帝一生,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荣受直言,保全功臣。尤其外国受封之国多达三十余个,国势极盛!但对于建文帝帝忠臣处理过狠,不能说是没有遗憾的。

有明一代,作为一个多智多谋和精力充沛的征战者,永乐皇帝是无愧的;但他又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虽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总体来说是功大于过。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xsr22519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2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5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