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非去不可的地方灵隐寺(三潭印月灵隐寺)

发布日期:2024-12-22 07:10:12     作者:易多情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xsv357912.html     违规举报

点击↑城市秘密关注,为你用解密的方式读懂城市


阮毅成在《三句不离本杭》里写道,“抗战胜利,我自桐庐乘民船下驶,远远见到六和塔塔顶,即知杭州已近在目前。八载归来,首先映入眼帘者,即为此塔。船再下驶,复经几折,方见到横卧江上之钱江大桥。同舟者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狂呼,此为平生所最不能忘者。”

建筑、地标,从来不是冷冰冰的地面构筑物,背后承载着对一座城市的仰望和憧憬,是人们生活流水里难以忘怀的锚点。10月11日,“城市秘密”联合杭州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杭州“新十大”评选活动一经推出,立刻点燃了新老杭州人的热情。一时间,杭州的十大代表性历史文化建筑、十大文化新地标等迅速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


▲经过7天投票,活动总计拥有近80w 浏览量,35w 点赞量。

网友@周锦虹 提出了自己的建议:“2016年以来,中国文物协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发布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迄今总共公布了三批,杭州有5个建筑入选。除了西泠印社以外,都没有入选此次评选的候选名单,现列出其他4个并诚意推荐:1、沈理源设计:浙江兴业银行总部(现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分行营业部,中山中路261号);2、莫里森·威尔逊J.Morrison Wilson等设计:之江大学(现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之江路51号);3、戴念慈设计:西湖国宾馆(杨公堤18号);4、程泰宁设计:杭州黄龙饭店(曙光路120号)。”


▲浙江兴业银行总部旧址 摄影@朱页川

“在延安路住了十多年,从来不知道灯芯巷有个大隐隐于市的龙兴寺经幢。游人四季如织,奔赴灵隐寺,而杭州唯一的唐代建筑却鲜有人问津。”网友@糖糖不吃糖 感叹。网友@巴骏 看到新十大的评选,特意去了一趟孔庙(杭州碑林),发来打卡图“ 直到今天才发现杭州有这么个好地方,也是醉了,枉称本地人。”

网友@钱溪源 则盛赞候选项中的东信和创园:“逛和创园十次也逛不了印象城一次,印象城这种商业综合体无趣,且嘈杂,和创园溜达起来可舒服多了,矮房子 老树 有一批有意思的人,曾经到北京出差也想找这么一个地方逛一逛,可是没有,so这是杭州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值得推荐为杭州文化新地标。”

网友@李大宝 觉得三潭印月不仅是历史建筑,更是杭州地标。“70年代西湖结冰,骑自行车顺着湖面一路骑到三潭印月,差点刹不住车摔个嘴啃泥。后来有一年看到游船撞落一潭的新闻,心里暗暗窃喜,以后只有双潭,那我也是摸过三潭的杭州人了。”


▲从我心相印亭看向三潭印月 摄影@清可

网友@芳菲 则强烈推荐新增之江大学建筑群,“无论在历史、建筑、规划尺度、自然环境、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其独特深刻的底蕴,其综合品质高度当数一数二,怎可遗珠?!”

很高兴这次评选让许多杭州本地人都不熟悉的建筑,进入了市民的眼帘。杭州的城市秘密,远比我们大众熟悉的更丰富。


▲西泠印社 摄影@hexiang

无数新老杭州人的生活涓流,汇聚成河,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与文化潮流。7天时间里,活动吸引了80w 次浏览、35w 次投票。每一个生活在此处的我们,都与这座城市休戚相关,以热爱赋予杭州鲜活的温度。在专家与市民的共同参与下,「最江南·杭州味」新十大评选最终名单出炉。我们的杭州,终将如我们想象中的模样,自由生长。





全国人民的灵隐寺,不出意外,高票当选。但在专家组研讨会的候选名单阶段,差一点,灵隐寺就要被淘汰了。

与之相反,这次大众投票环节里,“知名度最低”的龙兴寺经幢,在专家研讨会上几乎是少有的全员一致认同,应当列入名单。


▲雪中灵隐 摄影@许志伟

龙兴寺经幢乍一看并不起眼,杭州人也很少知道,闹市中心马路边边的亭子里,藏着杭州目前年代最久远的地面构筑物,是杭州唯一的唐代建筑。

“尽管名声在外,从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上来说,几经重修的灵隐寺并不比名单里的其他建筑更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嘉励直言不讳。

龙兴寺经幢和灵隐寺,以不同维度的优势,进入名单,恰恰体现了这次“杭州十大代表性历史文化建筑”与以往历史建筑类评选的差异化和指向性。


▲附近居民在龙兴寺经幢外转经 摄影@朱页川

事实上,评审研讨会开始前,杭州全域范围内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名录悉数被收集,其中的重量级历史建筑,专家们烂熟于心。

“绝大多数历史建筑的学术价值已有定论。如果以选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准,我们可能会大量集中在唐宋元等历史时期,如今名单里的很多建筑或许都不会被列入。但这次评选的另一个核心关键词,是‘代表性’,因而我们在文化、旅游、区域、年代和建筑类型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找到最能够表达杭州特质的历史建筑。”

郑嘉励为我们清晰地归纳了4条评选原则:

第一,注重文化,以旅游为辅。

第二,注重建筑,以区域平衡为辅。

第三,注重年代的平衡。

第四,注重建筑类型的平衡。

建筑在杭州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价值是首要考虑,同时考虑建筑作为城市空间的公共性和可达性。在注重学术价值的同时,立足于多样化的文化信息表达,强调文旅融合。很多知名历史建筑,如兴业银行、之江大学,也曾在候选之列,但由于疫情特殊期间以及本身属地管理等原因,这些建筑难以对公众开放,因而与本次评选的契合度不高,被排在较后的位置,未能上榜。


▲胡庆余堂 摄影@子夷

从唐代的龙兴寺经幢,宋代的岳庙、孔庙等,到元代的凤山水城门,明代的拱宸桥,清代的西泠印社、胡雪岩故居,民国时期的钱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后的浙江展览馆等,每个建筑都是杭州不同年代历史的印记,反映这座城市变迁的轨迹。这也是为什么浙江展览馆虽在美学上仍有争议,但仍然作为杭州人的一个集体记忆和时代烙印,被列入了候选名单。可惜的是,唐朝以前的建筑,已经很难找到了。

不仅仅是老房子,名单涵盖了塔、桥、城门、经幢、庙宇、民居、园林等不同制式形态的地面构筑物。每个建筑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本土文化意义,拱宸桥所象征的大运河水网、钱塘江大桥开启的现代化序章,都是古今杭州的发展脉络,而时常作为城市形象出现的三潭印月,则更被称为这次名单里的“神来一笔”。



▲70年代时VS现在的浙江展览馆 供图@章胜贤、子夷

“可惜的是,街巷里弄的民居,我们一个都挑不出来。”郑嘉励在回顾这次评选活动时不无感慨,“尽管名单里包含了胡雪岩故居,但最能体现杭州寻常老百姓生活的建筑却是缺失的。”

当然,位置只有10个,理当选入的代表性建筑却多得多。仅在专家初选阶段,孤山上的西泠、文澜阁之争,江边的之江大学、钱塘江大桥、六和塔大战等等,每次取舍,“杭州101”们就已经历了“粉丝”们一次次的争论、投票乃至拉票。

任何评选都有遗憾,但无论从建筑年份、独特性,抑或代表性、多样性等角度看来,这份融合专家评选和大众投票共同选出的最终名单,基本囊括了杭州主城区范围内现存的,足以代表与体现几千年城市文明史,承载着丰富文化信息的历史文化建筑。





杭州一度缺少新地标。

地标(LANDMARK)顾名思义,原指地面上的标志物。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形态奇特,以其富有特征的视觉效果,在为人们指明方向的同时,构建人们的城市印象。

在全世界追逐摩天高楼、建筑奇观的时候,杭州却淡定地以限高的方式,坚守着西湖的景观天际线。


▲城湖一体、湖光山色 摄影@朱页川

而随着城市审美的不断提升,人们回过头来意识到,简单粗暴地追求天际线或猎奇的造型,不仅不能帮助我们体认一座城市,反而造成一种误读。如今当我们谈起地标建筑的文化性,譬如成都太古里、长沙文和友,我们在谈的,是一个城市精神内核的空间外沿表达。

“在地标前加上文化两个字,我们就已经跳出原有对地标的限制与想象。在视觉层面之余,标识物也成为人们感知城市生活的的精神坐标。”Line 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孟凡浩如此解释。

文化地标塑造的空间印象和感性体验,会影响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感受与理解。文化新地标中的“新”,既指建筑年代,也指建筑内涵。换句话说,文化新地标评选的,是杭州这座新一线城市,在人们心中的整体样貌。


▲换个角度看吴山 摄影@肖奕叁

这也解释了各个区县市推荐的47个地标物中,为什么许多建筑尽管富丽堂皇,却最终落选的原因。

具体来说,入选杭州十大文化新地标的判断标准是丰富而鲜明的。

首先,建筑审美包容并蓄、雅俗共赏。如普利兹克奖得主、葡萄牙知名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设计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的“大屋顶”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等,既是专业层面有口皆碑的建筑美学标杆,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网红打卡点。

其次,需要与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有所关联,承载杭州当下的某一部分人文内涵,如城市更新、乡村建设、亚运精神等。以桐庐的放语空乡宿文创综合体为例,在山间汇聚了13位国内外建筑师作品,以艺术家民宿、言几又书房、云舞台等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体业态,让文化艺术唤醒乡村,重塑乡村。


▲放语空乡宿文创综合体 摄影@贾方

同时,文化地标需要具有一定的在地性和独特性。既可以单一大型建筑为载体,也可以是吸纳城市的小聚落。聚落形态如实反映杭州在空间地理和历史人文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应对和打造空间的策略。以东信和创园为例,这个由创意人和设计师自发聚集的老厂房,重新点燃了现代人对工业时代的复古怀恋和赛博幻想。

再者,文化地标的公共性和开放性,也反映了本城建设的底层逻辑。正如网友@舒畅HZ 在留言里写道的那样:“杭州很多独具魅力的文化地标都遵循一种独特的‘去中心化’形成逻辑,譬如和创园、天目里等等,一个原本冰冷无温度的‘场’,被一群基因相似的人、品牌慢慢润成有自己独特情绪和个性的地标,把场域变成了似乎有血有肉的人格化所在,继而有吸引到同类的品牌和人们纷至沓来。这完全不是传统的目的性极强的中心化商业项目,而是真正的城市有机体。”

值得一提的是,商业化从来不是文化地标的限制条件。在孟老师看来,“文艺复兴本就是基于商业革命,商业与文化之间,是无法割裂的。”


▲樱花盛开时的大屋顶 摄影@徐世明

而孟老师也认为,我们应当给予建筑之美更多时间。在许多场域里,基础建设虽已完成,空间却仍在自我生长中。“建筑将与生长在其间的花草树木、人群组织共同生活,或许五年,或许八年,才会长成最终和谐统一的状态。”

基于以上文化特色、产业特色、代表性、建筑体(区块)等的标准,结合专家推荐与大众投票评选出的这份名单,已基本涵盖了杭州市域范围内,近年内出现的,具有较为深刻文化内涵,较强辐射及赋能效应的代表性构筑物。





与前面的代表性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新地标评选不同,文化新现象并没有具体的单一实体,却彰显在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杭州十大文化新现象,最终描绘的,是一幅城市的人格画像。

杭州的文化形成于真山真水间,既有西溪的天然野趣,也有西湖的人文园林。新华社浙江分社副总编辑方益波认为,在生活、生产、生态上的“三生融合”,是杭州最重要的城市气质和先天禀赋。山水治愈,是杭州最鲜明的文化新现象。在都市生活中,将生命融入自然。这体现在文人案卷上,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也体现在城市的经济活动中。

自得其乐,形成了杭州的第一重人格特质。古人讲,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在此之上,新老杭州人乐于去做“没用”的事,享受世俗功利以外的快乐,譬如四处寻访探索西湖群山摩崖题刻的文化群体、每年冬天在西湖边拍鸟的长枪大炮社团,这些部落情怀,反映了杭州人骨子里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


▲西湖边的老法师们 摄影@朱页川

与此同时,杭州是极具矛盾又天然统一的。一方面,杭州文化性格的底色是沉静、缓慢的古典之美;另一方面,杭州骨子里又有着一种“杭铁头”气质。

用方老师的话说,“桂花树下打麻将,也不以为低人一等,照样活得很自信很潇洒。在杭州人的性格里,察言观色、长袖善舞的东西比较少。不拿世俗那一套东西来衡量品格,是杭州人骨子里的贵族气,千百年来也没什么大变化。”如此的“杭铁头”气质,其实是一种永不妥协、逆流而上的敢拼精神。在这种精神渴求之下,创业成为杭州常态化的社会选择,是一种人生自信、价值实现的当然判断。


▲书香满城 摄影@子夷

杭州乐于拥抱新世界,城市也为创新者提供了极大的服务便利。在数字文明时代,立于极速变革的科技前沿,成为互联网之城。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治理各个方面,以开放、平等、 协作 、共享、普惠的互联网精神,孕育了杭州如今的城市文化面貌。

既有怡然自得,亦有勇猛精进,杭州文化新现象评选,是对当下杭州城市品格和杭州人精神内涵的勾勒。



至此,杭州十大代表性历史文化建筑、十大文化新地标以及十大文化新现象评选结果正式出炉。除此以外,杭州“新十大”系列评选的10位“杭州文旅新势力”代表人物,此前也已官宣。

他们分别是:

用方言说唱演绎杭州精彩的说唱歌手Tango Z钟祺;

用心讲述杭州故事的新生代“网红”导游员胡娜娜;

重新定义民间工艺价值、展现非遗文化当代风采的自然造物创始人张书雁;

良渚遗址的原住民、1万余张照片记录良渚遗址变迁的摄影师邹程嘉;

用俄、中、英三种语言创作杭州主题诗歌,向世界传播杭州文化的留学生、俄罗斯诗人唐曦兰;

将传统艺术元素与当代生活场景结合,探索传统文化艺术新发展路径的教师、设计师陈炜;

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开发乡村手工艺、为乡村旅游绿色发展注入新理念的青山村“融图书馆”副馆长王幸泽;

为读者打造融合书画、篆刻、旗袍文化的精致体验空间的乾嘉书房创始人黄夏冰;

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推广杭州文化、搭建海外文化交流平台的90后新媒体创业者方晨霖;

南宋官窑青瓷艺术研究者、传承人,以当代语言诠释经典美学的“南宋官窑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叶佳星。

他们在各自领域中引领创新,赋予杭州更深邃的内涵,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诠释了杭州丰富的维度和崭新面貌。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杭州在文化沉淀和输出的过程中,将更加坚定,明确了传承,清晰了方向,在时光的浸润下,能为“最江南”提供越来越多的杭州风度和气度。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xsv35791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1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