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4000亩地都是黑土地吗(神奇土地的沧桑巨变)

发布日期:2024-12-22 04:40:49     作者:谁与拥风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yak403827.html     违规举报


北大荒:神奇土地的沧桑巨变

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

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

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

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

这是诗人郭小川在《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中写下的诗句。正如诗中所言,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肥沃丰饶,沉睡了千万年却无人踏足,成为世人眼中的蛮荒之地。从1947年起,为响应毛泽东同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号召,这片土地终于打破沉寂,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心怀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理想的建设者。他们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啃着冰冻馍,雪花汤就饭”,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终于将莽莽荒地变成锦绣良田,将丛生荆棘化作滚滚稻浪,将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北大仓,在新中国发展史上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这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金黄的稻田出发,从矗立的粮仓出发,我们追寻着垦荒人的足迹,找寻那片孕育了北大荒精神的广阔田野,追忆那群永远向前的奋斗者的故事……


1958年,十万官兵到黑龙江开发建设北大荒(资料照片)

英雄无畏立家园

回首北大荒人那段战天斗地的艰苦岁月,有太多义无反顾的身影,有太多默默无闻的奉献,有太多无私无畏的牺牲,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奏响了北大荒巨变的乐章。

第一把荒火燃起蜕变的华章

1954年,时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的王震将军来到黑龙江省汤原县视察。途中,他捧起一把黑土后不禁感叹:“这土多肥呀,肥得都冒油花了。我们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就需要粮食。所以,我主张把大批复员军人留下来,在这里办农场,为国家多生产些粮食。”1955年初,当北大荒的土地还在刺骨的寒风中沉睡时,王震又在爱民大队开起烧荒现场会,他亲自点燃第一把荒火,只见烈火卷着野草向远方蔓延,肥沃了土壤、赶走了虫害,北大荒的春天也从此开启。

一次,王震前往八五二农场视察,并来到战士们的驻地进行慰问。当时,战士们住在用泥巴和树枝搭建的马架子中,冬冷夏热,条件异常艰苦。王震来时又正值天气转暖时分,屋里的冻土开始融化,马架子俨然成了大泥塘,一沾地便是一脚泥。大家伙心疼王震,坚决不让他住进来,但王震笑着说:“蓝天当被,大地当床,月亮当灯,蚊子还为我们唱歌伴奏,我倒是乐在其中哩。”说完,他就和战士们唱起了《南泥湾》,还鼓励大家要艰苦奋斗,早日把北大荒建设成丰饶的北大仓。那一夜,王震鼾声如雷,战士们却久久不能入睡,大伙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北大荒彻底变个样!

1958年,党中央在成都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已经担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提出了动员10万转业官兵挺进北国边疆、进一步开发北大荒的建议,并豪迈地补充道:“新中国的荒地都包给我干吧!我这个农垦部长有这个信心!”

征服荒原,垦荒人的先锋是个红军老战士

出生于1905年的余友清,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是个地地道道的湖南伢。1954年5月,已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兵第五师副师长的他率部从朝鲜回国,驻扎在黑龙江省汤原至伊春一带,一面筹建汤原北大营,一面承担起建设汤旺河森林铁路的任务。当年10月,王震将军来到第五师视察,偶然间发现余友清带领战士们利用空余时间零星开荒种下的瓜果蔬菜收获颇丰,便提出了开荒办农场的想法。余友清听到王震的这个打算后,激动非常,主动请缨道:“要搞试点,打头阵,我去!”王震听后,高兴地说:“这是打头阵,必须打好。以后要母鸡下蛋,越办越多。”很快,在余友清的指挥下,第一个铁道兵军垦农场——八五〇农场在虎林县正式诞生。

俗话说,农时不等人。1955年的第一场春雨刚落,余友清便急忙动员战士们扛起农具去开荒。但是,由于当时物质条件匮乏,战士们除了人手一把铁锹外,再无其他工具可用,开荒效率也低得令余友清焦心不已。就在大家伙一筹莫展之际,余友清想起自己先前踏荒时,曾在一处山洞里发现不少日寇未来得及销毁的炮弹。于是,他立即率领一中队的战士,一点点抠、一寸寸挖,愣是将山洞里的炮弹全部“请”了出来。紧接着,余友清又当起“打铁匠”,带领队伍用废铁和炮弹头制造出各式农具,工具少的问题总算得以解决。此后,为进一步提高耕作效率,余友清几经探索、几经改进,终于研制出20人拉双轮双铧犁,生产效率一下提高了两三倍。

为了调动大家拉犁的积极性,余友清还当起老师,不仅带头拉犁耕作,还经常给战士们作讲解、搞示范。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伙干劲十足地喊着号子、迈开步子,用汗水唤醒沉睡千年的黑土地,用人犁征服沉寂已久的万里荒原。

1960年11月19日,朱德委员长得知余友清率先垂范垦荒不辍的先进事迹后,在《中国青年》杂志上亲笔题词道:“青年同志们:学习红军老战士的不断革命精神,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把青春献给党的优秀青年

1969年寒冬,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东部的山河农场呈现出一派丰收后脱谷送粮的繁忙景象。上海下乡知青蒋美华做完阑尾炎手术后刚刚拆线,就急切地要求出院回场工作。回到场里后,排长见她刀口发红没有痊愈,就劝她休息一段时间,可蒋美华却拒绝了:“排长,现在脱谷送粮这么忙,同志们都热火朝天地工作,我怎能休息呢?”就这样,这位年仅20岁的姑娘重新回到了生产战斗一线。

1970年1月13日,蒋美华正趁生产间隙与排长谈心,突然听见有人急促地呼喊:“修配厂失火啦,快救火!”蒋美华起身就往外冲。排长喊道:“蒋美华,你还没康复,不要去!”“救火要紧,抢救国家财产要紧!”蒋美华一边说,一边奔向火场。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短时间内,整个厂房的天棚都燃烧起来,厂里仅剩的两台拖拉机眼看就要被火吞噬。修配厂领导怕人员受伤,下令不许再进火场,可是,心里惦记着国家财产的蒋美华和其他数十位青年还是不顾劝阻,一头扎了进去。不久,正当大家在烟火中推着拖拉机艰难地向外移动时,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天棚瞬间塌了下来,几十名同志淹没在火海之中。这时,一根形似火龙的棚桁恰也掉落下来,一头压在蒋美华肩上,一头落在地上,如“拦路虎”挡住了大家的去路。千钧一发之际,蒋美华脑海中“必须让后面的同志先出去”的念头战胜了一切——只见她果断地将棚桁擎到半空,任由烈焰在手上、头发上、肩膀上蔓延……烈火烧身,这位坚强的姑娘痛极了,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咬紧牙关,挺直腰板,像铁人般在大火中一动不动,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最终,同志们安全脱险,蒋美华却倒在了火海中……

紧急送医后,经医生诊断,蒋美华全身烧伤35%,且多为三度重伤。后来,经党组织安排,她被转往上海医治,并在经历了大小16次手术后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1972年7月,康复后的蒋美华再一次回到了她所深爱的山河农场。在那里,迎接她的队伍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人们还给这位勇敢的姑娘送上了一个响亮的称号——“把青春献给党的优秀青年”!


2021年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红星农场有限公司田间立体作业现场(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供图)

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北大荒答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北大荒的建设发展时时牵动着的心。2016年5月,到黑龙江考察调研,亲自擘画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的“三大”蓝图。2018年9月,亲赴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对北大荒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留下了“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殷殷嘱托。对垦区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新时代北大荒发展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历久弥新的北大荒精神也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激励着北大荒人迎接新挑战、再创新辉煌。

近年来,北大荒人在绿色转型发展上持续用心用力,为无垠农场增添了一抹亮眼的“绿色”。2022年秋,在北大荒集团的农场里,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走进稻田,处处弥漫着浓浓稻香。在共青农场有限公司禾田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地块里,几台收割机正在作业。合作社理事长尚成武站在地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样种水稻,是‘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尚成武说,合作社从2015年开始探索“鱼稻共生”的种养循环模式,将鱼苗投入到稻田里,鱼在水中吃掉杂草和害虫,鱼粪还能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种植全程不使用农药化肥,只施用有机肥,鱼和米都能卖钱。”尚成武的话语里透着自豪,“这样种出的水稻不仅健康,而且口感更好,吃起来也香,每亩地综合效益比普通水稻多出1700多元,绿色种养的经济效益真是超乎我的想象!”

除了绿色发展,北大荒人还向“科技兴农”的目标发起了冲锋。在北大荒建三江分公司创业农场有限公司的一块水田里,3台无人驾驶智能搅浆整地机正在忙碌着。前进、后退、转弯……一系列动作智能而丝滑。农机作业完毕,只见黑土和水均匀地掺在一起,原本高低不平的水田,也变得分外平坦。创业农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少宁骄傲地介绍道:“这些无人机械都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控制车辆的行驶轨迹,通过5G网络控制方向盘,利用传感控制器模块发送模拟数据,既省人力也省时间,效率高着哩!”

三江交错北大荒,黑沃千里大粮仓。回首北大荒,拓荒者的脚步撼醒了长梦久远的亘古荒原,每一寸土地都记录着垦荒人辛勤耕耘的身影。今日北大仓,建设者们牢记的嘱托,胸怀“国之大者”,勇夺“三大”建设工程新胜利。眺望新征程,北大荒人探索不辍、破冰前行,正向着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农业集团、打造“国际化新型粮商”的目标砥砺前行。不朽的大荒魂,奋进的大荒人,必将在未来不断书写北大荒一个又一个新的传奇!

来源:2023年第7期《党建》杂志,执笔人:陈龙江

监制:苗遂奇

审核:古丽娟 王群星

责编:王碧薇 朱琳瑄

校对:王碧薇

制作:朱琳瑄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yak40382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2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