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战役全集(赣鄱战水记)

发布日期:2024-12-22 06:17:43     作者:嘿胖子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ydp397652.html     违规举报



7月13日,江西鄱阳县珠湖联圩出现多处管涌,第72集团军某旅出动200余名官兵赶赴现场封堵管涌。

新华社发(张毛摄)


武警江西总队上饶支队的一名战士脸上流下的汗水(7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万象摄


7月12日,江洲镇柳州村的村支书洪棉雪(右)和村民一起打桩,加固堤坝。

●“那真是瓢泼大雨,洪水来得急、来得猛,河水两天暴涨两米多,我长这么大,也经历过1998年的大洪水,但从未见过昌江涨这么大的水!”

●“出门啥都没来得及带,家里的平房很快就进水了!”

●鄱阳湖是江西的“集水盆”,是长江中下游重要“蓄水池”,鄱湖“战况”,关系下游安危!

●逆水而行,众志成城,面对万千子弟兵和赣鄱儿女筑成的“堤坝”,滔滔洪水会不会“低头”?

本报记者刘健、李兴文、吴锺昊、余贤红

“那真是瓢泼大雨,洪水来得急、来得猛,河水两天暴涨两米多,我长这么大,也经历过1998年的大洪水,但从未见过昌江涨这么大的水!”

站在碗子圩堤上,望着昌江湍急的水流,谈起几天前的那场洪水,今年62岁的江西鄱阳县古县渡镇马埠村村支书汪日明仍心有余悸。

7月7日到9日,48小时内汪日明家门口的昌江水位从19.98米上升到22.43米,水位接近堤面,渗水、泡泉、跌窝……马埠村村口的碗子圩险情不断。两天两夜,他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一直在堤上拼抢,排除险情后才打了一个盹。

19.01米、20.73米、21.97米、22.53米……

7月以来,江西多地遭受强降雨袭击。7月12日零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内,湖水漫过一道红色标记——“1998年洪水位22.52m”,标志着鄱阳湖突破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

Ⅳ级、Ⅲ级、Ⅱ级、Ⅰ级!

7月10日,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升级发布鄱阳湖湖口附近江段、鄱阳湖湖区洪水红色预警!

11日10时,江西省防汛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程度最高的Ⅰ级。

长江下游支流很少,作为长江进入下游之前的重要“蓄水池”、江西的“集水盆”,如果鄱阳湖水位高位运行,洪水下泄,可能会对长江下游的江淮、太湖流域造成危害。

下游安危,看鄱湖“担当”!

险情到底有多险?鄱阳湖能否守住?百姓能否安全?

骤雨:“家里的平房很快就进水了!”

“出门啥都没来得及带,家里的平房很快就进水了!”

今年70岁的九江市都昌县周溪镇大屋场邵家村村民邵自祥从小生活在湖区,见惯了洪水,在7月10日深夜接到紧急转移通知时愣了一下。

今年的汛情有多急?周溪镇干部向恭和用了一组数字来描述:从超警戒水位到超历史水位,仅用了一个星期,最快的一天涨了半米多。

“没过多久,我们就开始执行上级要求开闸清堰分蓄洪水,水确实太大了。”向恭和说,这种情况非常罕见,过去每到汛期镇村干部都要护堤,由于大多是土坝,加上水位太高、来势太急,今年如果再加高就很危险了。

都昌县共有24个乡镇,其中有21个乡镇濒临鄱阳湖,建有大小圩堤89座,其中万亩以下圩堤83座,这里发生的一切正是鄱阳湖流域的缩影。

7月6日开始,江西北部连续遭遇强降雨,南昌、景德镇、九江等赣北多个城市相继告急。截至7月11日,全省河道超警戒站数达32个,河水汇聚加上长江干流的顶托倒灌导致鄱阳湖水位迅速上涨。水利专家分析研判认为,鄱阳湖流域面临严峻的防汛形势。

7月8日晚,滨湖的鄱阳县万亩圩堤问桂道圩出现漫决险情。到了10日,汹涌的洪水就将圩堤冲出一道长达120多米的口子,洪水裹挟着浑黄的泥沙滚滚而下。

在都昌县三汊港地区,记者看到,一段长达数千米的公路已完全被水淹没,当地政府不得不临时用大型挖掘机帮助有需要的干部群众出行。

据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截至7月15日16时,洪涝灾害已导致江西643万余人受灾,65.4万余人被紧急转移安置,58.47万公顷农作物受灾。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罕见特大洪水,为减轻鄱阳湖及长江九江段防洪压力,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13日宣布,对鄱阳湖区185座单退圩堤,全部主动开闸清堰分蓄洪水——经分析,此举可降低鄱阳湖水位20厘米以上。

鄱阳湖是江西的“集水盆”,江西境内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汇入鄱阳湖后进入长江。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削峰补枯的重要“蓄水池”,经鄱阳湖调蓄注入长江的多年平均水量占长江总水量的15.5%;长江水丰则江水入鄱阳湖,长江水枯则鄱阳湖水入江。

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秘书长徐卫明说,守住鄱阳湖,也将大大降低长江下游地区的防汛风险。

抢险:封堵决口、死挡洪水

随着操作手张剑文驾驶推土机将最后一车土石倒入决口处,鄱阳县问桂道圩决口封堵现场汽笛长鸣、红旗猎猎。在抢险人员连续与洪水“近身肉搏”83小时后,127米宽的决口成功合龙。

“决口封堵的每一米,都是老乡们回家的一大步。”鄱阳县是张剑文的老家,这位24岁的推土机操作手见证了127米宽的决口一米一米缩小,最终将最后一米封堵。

鄱阳镇问桂道圩堤发生漫决后,近万名群众被紧急转移,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迅速调集400余名抢险人员、52台(套)装备星夜驰援,并与陆续赶来增援的火箭军、武警和预备役部队,会战于鄱湖之滨。

暴雨之下,水位猛涨,决口封堵战十分艰险。他们采取“堤头裹头保护、石碴戗堤进占、水上分层碾压、黏土抛填闭气”的机械化单向立堵战法,同时利用GPS测量仪、雷达流速仪掌握决口处水位、流速变化,确保封堵作业高效。为尽快完成抢险任务,每辆工程车由两名操作手轮流作业,“人歇机不停”,24小时不间断封堵。

13日23时8分,问桂道圩成功合龙。

因汛情严重,连日来,鄱阳湖沿湖区域多条圩堤险象环生。

9日晚,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发生溃堤,决口长约170米。

12日晚,江西修河三角联圩发生溃堤决口险情,决口长度达到200米……

泡泉、穿孔、跌窝、漫决……截至7月14日,江西境内,长江干流、鄱阳湖区及其他圩堤超警堤防长度达2531公里,沿线险情不断,处处是“战场”。

在位于鄱阳县城附近的昌江圩,水位已超过堤面一米。堤坝上,工程车辆来回穿梭运送土方和砂石,干部群众冒雨垒砌装满土方的编织袋,对堤坝进行加高加固处理。

与洪水较量,比的是意志,拼的是韧劲。

去年9月入伍的武警江西总队机动支队“00后”小战士刘意飞跟随部队一同来到昌江圩。几轮暴雨过后,高温预警不断。在地表温度40多摄氏度的圩堤之上,刘意飞与战友们挥舞着铁铲,将泥土一袋又一袋装填完毕后,扛着30多公斤的沙袋朝着洪水浸泡的圩堤冲去。经过近一周的奋力拼搏,堤坝垒起了一条高1.5米、长1500米的“土龙”,将洪水死死拦在城外。

水实在来势太猛,并不是每一条圩堤都能“挺住”。它们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

“跟着我,不要怕!”

洪水彻底冲破双峰圩的那一刻,鄱阳县双港镇双丰村村支书彭芳蜡带着11名武警官兵一口气跑了5公里,才成功撤退到制高点。

“本来我们是誓保双峰大堤的。”彭芳蜡说,但那时圩堤已经千疮百孔,洪水即将漫堤。11日凌晨4点,天突然刮起风,洪水漫堤后,漏洞突然变大,堤身瞬间溃决……

“赶紧找制高点,这里已经保不住了,先保人!”一名战士接到上级指令后,向彭芳蜡打听制高点位置。熟悉地形的彭芳蜡带着他们一路狂奔。

“如果晚一点跑,我们可能都被冲走了。”彭芳蜡说。

圩堤除险,险象环生,这样的故事并不少。

每公里6个人,每隔1个小时巡堤一次——在鄱阳县,10万多名干部群众奔忙在抗洪一线,守护着417公里圩堤。

转移:救援船被浪头掀翻,村支书抱住一根木头才脱险

暴雨如注,水深处有四五米!

8日晚,洪水来袭谢家滩镇。

45岁的鄱阳县谢家滩镇前杨村党支部书记方爱红紧急带着村里的干部鸣锣预警,挨家挨户动员群众转移,把不具备就地高处转移条件的村民全部安排到集中安置点,几乎两夜没合眼。

9日早晨五六点,方爱红在安排村里的抢险工作时,突然接到一名群众的求援电话,说家里快要断粮断水。她赶紧找来一条船,搬上方便面和矿泉水,穿上救生衣准备出发。方爱红不会游泳,男同事主动请缨却被她拒绝。“大家说让男的去,但我是支部书记,我要带头冲在前面!”

早上风浪大,就要进村时,一个浪头打来将船掀翻,方爱红落入洪水中。她当场被灌了几口水,情急之下抱住了一根木头。附近的村民看到方爱红被水流冲走,赶紧划船去追,追了快两公里终于把她救起。

“当时,闪过的念头就是自己这次可能回不去了,但为群众牺牲我不后悔!”她说。

洪水来临前,提前转移是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

7月12日19时40分,修河三角联圩发生溃堤,联圩长33.57公里,堤内耕地5.7万亩,两万多人需要星夜转移。

险情发生后,江西省委、省政府连夜调度,紧急调派救援力量、调拨抢险救灾物资,妥善转移安置群众,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我开始担心被洪水围困在家中,他们很快赶来解救我们,扶着我上车和下车,对待我像亲人一样。”今年73岁的三角乡白沙村村民戴际银坐着武警江西总队鹰潭支队的车安全转移到县城,谈起当时的情景眼噙泪水。

当地县乡村的干部、公安、消防、武警等800余人,采取鸣锣、喇叭呼叫等方式连夜组织群众转移。次日清晨,当地又组织100余名救援人员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不遗漏一名群众。

7月12日中午12时,长江九江站水位22.77米,超警戒水位3.27米。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应急预案,当天果断发布通知:7月13日前全镇老幼病残必须全部转移完毕!

亲历1998年洪灾的江洲村村民刘硕林回忆,当年由于汛情持续时间长且反复,有的转移出去又回来了,破坝的当天出现了拥挤情况。现在吸取了过去的教训,组织指挥更加科学有序,百姓自然就安心。

“今年虽然没来得及带东西,但在安置点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有一荤两素一汤,有热水可以洗澡,还有医生、护士专门负责健康卫生,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在都昌县周溪镇中心小学安置点,47岁的王家山村村民付志华说,1998年自家房子被淹后,匆忙间只得寄宿在邻居家。

“这几天,我在电视中看到安置点孩童的笑脸,非常感动。”出生在鄱阳湖畔、1998年大洪水时才十一二岁,如今在南昌工作的张丽园感到很欣慰。这是因为,安置点不仅有各方调拨的应急物资,江西省委、省政府还要求动员教师和志愿者,想法子丰富安置点少年儿童的文化生活,保护孩子们脸上纯真无邪的微笑。

返乡:3000多儿郎应“召”回来守护家园

江新洲,四面环水,如一叶扁舟孤悬长江。

连日来,受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江新洲水位持续上涨,截至7月13日下午4时,长江九江站水位22.72米,超警戒水位3.22米,一点点逼近历史最高水位。

汛情形势紧急的北堤,江水已经高过坝面,浊浪不停拍打岸边沙袋。江洲镇柳州村村支书洪棉雪站在水中,用一袋袋沙石堵住渗漏。

“大堤背后是良田和家园,堤毁了,家就悬了。”洪棉雪说。11日夜里,当地突降雷雨,为了在大坝外层铺上三色布防风浪侵蚀,他毅然挺身而出踏入江水,连续奋战6小时,腿脚被浸泡得发白。

“脚破了,鞋穿上就不敢脱了。”洪棉雪说,不是没有换班,但水位一直在涨,根本坐不住。只要干部在场,老百姓就会安心。

孤岛防汛,最缺的是人力。约7000人的江新洲,很多人都外出打工,岛上实际可用劳动力不足千人。为了增加防汛力量,7月10日,九江柴桑区江洲镇发布《致江洲在外乡亲的一封信》,13日南昌新建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也发布了《致新建区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纷纷号召青壮年返乡投入抗洪抢险一线,共克时艰。

“人员短缺,调配紧张,亲爱的父老乡亲们,家乡需要你!”一封封情真意切的防汛“家书”,迅速在线上线下引起强烈反响,甚至成为“网红”。

江新洲众多青壮乡梓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返回家乡,抗洪抢险保家园。

“看到这封信才晓得江水涨这么快。家乡需要我们,我们需要回来。”11日早上8点,在九江市经营着一家公司的江洲镇团洲村村民方大贵和10名老乡坐上轮渡回家,当天上午,他就扛着铁锹出现在大堤上。

56岁的周齐峰在外承包工程,在他看来,大堤是几十年前村里男女老少一担担土挑起来的,虽然那时候自己还小,才十几岁,但挑土筑坝仿佛就是昨天的事。“工程可以不干,但家一定要守住。”

1998年出生的沈捷也回来了,在父母反复的讲述中他才了解到,当年为了防汛,父亲一直坚守到最后一刻,母亲一个人拖着他和姐姐转移。“姓中带水,再加上一个‘捷’,我想,当年父母为我取名的时候是希望能够防汛大捷。”沈捷说,虽然父母都搬到市区住了,但过年过节都会选择回岛上,一家人觉得这里才是真正的家,守堤责无旁贷。

在防汛最吃劲的几天里,江新洲回来了3000多青壮劳动力。40多公里长的大堤上,人们昼夜值守,或巡堤查险,或装沙垒坝。饿了,就随便扒两口;困了,就躺在哨所眯一会,拼尽全力只为把家守住。

在新建区铁河乡,百余名乡贤主动请缨,赶赴抗洪抢险一线,一时难以赶回的纷纷捐款捐物。铁河乡党委书记熊辉在一线坚守多日,双眼布满血丝,嗓子已有些沙哑。他说:“大伙已经值守十多天了,每天休息不到3个小时,亲人们回来了,我们也能稍稍喘口气了。”

“堤坝后面就是家,防洪就是保家,无论如何都要把洪水拦在外面。”江西南昌县塘南镇和丰村22岁的大三学生熊为宏前一天抢收稻谷到晚上10点多,第二天一早直奔坝上,装沙袋、扛沙袋,手上勒出道道红印。

“我是军人,请派我去最需要支援的岗位!”现役军人肖保华正好回乡休假,看到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汛情后,主动找到南昌县塘南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申请到抗洪前线去。

心在一起,家就有希望。

护堤:“他们一排排就地躺着睡,太令人心疼!”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一首讴歌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抗洪抢险的歌曲《为了谁》曾传遍大江南北。

犹记得1998年,滚滚洪水如脱缰的野马,直逼古城九江,数十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危在旦夕。在这场与洪魔的殊死搏斗中,人民子弟兵真正的舍生忘死,一跃跳入江中筑起了人墙,创造了堵口成功的人间奇迹。

时空变幻,又逢大汛,在战士们当年踏过的堤坝上,新一茬年轻子弟兵再次义无反顾。

7月12日晚22时许,刚停下来休整的武警江西总队鹰潭支队支队长徐雄伟连夜率领40余名官兵,火速赶赴三角联圩溃堤处。一路上,到处散落着巨大的石块,部分路段完全被洪水淹没,开进异常艰难。

“就是爬也要爬过去!”徐雄伟和官兵们一边清理道路,一边全速开进。23时许,部队抵达了任务现场。他说:“我们快一分钟,乡亲们就多一分安全!”

“这些官兵都跟自己的孩子一般大,这么热的天,干这样重的活,好多人都晒脱皮了。晚上累了,他们一排排就地躺着睡,太令人心疼!”

说到动情处,余干县枫港乡大屋村的老党员江海辉眼眶湿润了。

从7月7日算起,江海辉便一头扎在抗洪抢险工作中,连续7天坚持在枫富联圩上抗洪。有人劝他回去休息一下,不能这样扛,他婉拒说:“官兵们顶着烈日暴晒、扛着蚊虫叮咬为我们守堤,我要是回去休息了,怎么坐得住?”

军民情深。

在鄱阳县鄱阳镇江家岭村,一支特殊的防汛队伍受到广泛关注——这是一个由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阿姨组成的“阿姨团”。队长余风英说,看到这么多武警战士和县里的干部都来守护圩堤,大伙也想尽自己的力量做点事。干不了扛沙袋重活,就帮武警战士装沙袋;修不了圩堤,就协助巡堤查险;天热了,就熬绿豆汤帮大伙儿解暑……

在江新洲,在棉船岛,在长江干堤,在鄱阳湖畔……

截至14日,江西累计投入各种抗洪抢险力量128万多人次,累计投入机械装备8800多台(套),填堵土石方122万多立方米。

16日10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高位缓退至22.11米,但仍超过警戒水位3.11米,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逆水而行,众志成城,面对万千子弟兵和赣鄱儿女筑成的“堤坝”,滔滔洪水恐怕也要低头。

(参与记者:郭强、范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ydp39765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0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