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知识点全部总结电子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习重点完整版含答案)

发布日期:2024-12-22 07:58:35     作者:特别爱好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ydq426876.html     违规举报

(三)古诗、谚语一.古诗趣味填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六年级语文知识点全部总结电子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全部总结电子版

(三)古诗、谚语

一.古诗趣味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在括号里填上动物和植物名。

(1)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7)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7)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4.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钟不敲不鸣,(路不铲不平)。人不劝不善,(事不为不成)。

2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

四.按要求写诗句。

1.“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

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意思完整的古诗词句子。

抒写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借月抒怀的诗句。

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几句。

①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②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4.写出两句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5.请写出两句含有哲理的诗句。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古诗词中有很多写“山”“水”“花”“鸟”的句子,请各写一句。

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古诗中描写夏季景物的名句很多,请写出两句。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8.古诗中抒写思念故乡,眷念亲友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句。

①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五.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

1.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石灰: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梅花: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7.长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六.把诗句作为谜面,猜一成语。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触景生情)

1.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绝处逢生)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之不易)

3.危楼高百尺。(琼楼玉宇)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瞻远瞩)

5.明月何时照我还?(归心似箭)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情深似海)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水天一色)

8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日千里)

9.相逢何必曾相识。(一见如故)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有成竹)

1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销声匿迹)

12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始料未及)

七.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形式,古今佳作甚多,请对一对。

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5.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6.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7.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8.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9.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10.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八.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

1吃一堑,长一智。

2.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3.一年之际在于春,一生之际在于勤。

4.人心齐,泰山移。

5.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坚如铁。

A.说明失败是成功之母的:(1.2.)

B.说明团结力量大的:(4.5.)

C.比喻做事要抓关键:(3.)

九.请在下面歇后语的括号内填上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1.(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

2.(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3.(孙武)用兵——以一当十

4.(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5.(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6.(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7.(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8.(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十、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古诗、对联、歇后语、格言。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学习很刻苦,可不爱思考,小王很聪,可老不用功,结果,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因为他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的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6.我们的老师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7.我们读书不能死读书,只读有字之书,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8.小红学习超棒!老师让她为大家介绍经验,可她说:“我的经验就是复习、复习、再复习,我是按《论语》中说的(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做的。”

9.小敏考了一百分,很骄傲,妈妈语重心长的说“(满招损,谦受益)。”妈妈让小聪好好学习,可小聪很烦,请你用一句古代名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劝他。

10. 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的解开了这道难题。

11. 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就你会耍贫嘴!”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ydq42687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