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西昌百岁抗战老兵水青山离世)

发布日期:2024-12-22 08:07:59     作者:幽篁霓裳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ylg413490.html     违规举报

来源:四川日报-川报观察

川报观察记者 何勤华

9月6日,是抗战老兵水青山安葬的日子。此前9月2日凌晨5时左右,在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的纪念日的前一天,108岁的抗战老兵水青山,在五世同堂的家人陪伴下,安祥走完了他跨越世纪的一生。

在水青山的生命长河里,抗战是永恒的主题。自1937年全面抗战打响到抗战结束,他身经百战,经历了南京保卫战的炮火硝烟,在滇西大反攻中浴血奋战,数次受伤并与死神擦肩,是为数不多打满了整整八年抗战,且活着回来见证新中国巨变的老兵之一。


戎马生涯从黄埔开启

1912年,水青山出生在甘肃省临洮县一户贫苦农家庭。1936年,水青山报考黄埔军校,进入黄埔军校天水分校受训。受训后,他被调到了兰州教导大队当教练,自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当年12月,水青山随部队开进南京,在浦口修筑工事、防御日军进攻。防御工事还未修完,队伍就被日军的飞机、大炮等密集的火力攻势冲散。水青山与幸存士兵先后辗转到武汉汉口、江西萍乡。

1938年6月6日,日军轰炸河南开封,水青山所在部队奉命赴河南开封曲兴集执行任务。

在曲兴集,水青山接连经历两场恶战。第一场战役中,水青山所在107团抵达时,与日军骑兵相遇,107团马上就地组织进攻,日军领头官佐被水青山一枪击中滚于马下。此次战役,几乎让敌人骑兵连全军覆没,107团成功缴获日军十余挺轻重机枪,手榴弹数十箱及各种军用物资。

随后在攻打曲兴集时,水青山英勇作战死里逃生。


肉搏日军受重伤

1938年9月3日,日军第13师团在飞机、坦克和炮兵掩护下突破了71军在新集子与石门口的警戒阵地后,直扑由36师坚守的71军主阵地富金山。

战斗中,日军使用瓦斯炸弹和毒气,没有防毒面具,水青山只好抓来手边地上的树叶塞进鼻孔和嘴巴抵御。一次外出时,忽然遭遇3个日军的伏击,朝他举枪就刺。其中一刀刺中水青山右下腹,水青山忍着剧痛,趁敌立足未稳,举枪将3人击毙。水青山低头一看,自己的肠子都露出来了。此时附近已是枪声大作,他赶紧捂伤撤回阵地。随后,负伤的水青山被转去武汉的野战医院,在治疗了半个月伤口基本愈合后,被调往师部干训班当教员训练新兵。


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1940年3月,水青山随部队开赴晋东南地区与日军周旋数月,后至陕南豫西地区休整,继而南下入川。

1941年7月,水青山所在部队经宝鸡、汉中、重庆驻防西昌,这也是水青山与西昌首次结缘。

1942年3月,日军占领滇缅公路,水青山所在部队奉命从西昌出发支援前线,作为远征军的后援。5月,水青山随36师紧急开赴保山,在到达怒江东岸的惠通桥地区后迅速肃清乘坐橡皮艇渡江的日军小部队,并构筑工事展开防御。

1943年,日军由滇缅入侵云南,水青山所在部队奉命前往云南保山,配合青年远征军和第5军攻打龙陵、芒市、腾冲等,从强渡怒江至克复腾冲,期间经历战斗四十余次,腾冲战役结束后水青山被升任为107团尖兵连连长。

1944年水青山参加松山战役。之后,水青山先后参与滇西反攻、强渡怒江、攻占腾冲等战斗。战斗中,水青山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立下不杀尽侵略者誓不回家誓言,拼命保家卫国!


解甲归田定居西昌

1945年9月3日抗战胜利后,因不愿国共同室操戈,水青山离开部队,决定返回老家甘肃临洮。返乡途中因交通费不足,停留在西昌,此后结婚定居西昌,以务农为生。

务农的水青山依旧保持了军人风采,他仍坚持每天打绑腿,坚持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他的刚正不阿性格使他在异乡赢得当地人尊重,村民见他都亲切地称呼他老英雄。

在水青山一生的记忆里,最刻骨铭心的是抗日战争。每每谈起抗战那段经历他可以滴水不沾兴致勃勃讲上数个小时。随着水青山曾经的抗战经历被获得了肯定和关注。各地关爱老兵的志愿者都来拜访他,水青山特意翻出封存多年的帽子和制服,戴上勋章,把自己的经历讲给每一个人听。


2013年9月3日,水青山受邀作为12名中国远征军老兵代表参加在云南腾冲举行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揭幕仪式。

2015年,水青山荣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并入选CCTV1《抗战记忆:70年70人》。

水青山家的门楣上,至今张贴着他106岁生日时,志愿者为他写的嵌名对联。上联是“观百年风云,万众一心血肉长城”;下联是“卫千秋家国,绿水青山精忠报国”。这幅已经泛白对联,是这位抗战老兵真实写照。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ylg41349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