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氮肥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硝态氮肥主要包括硝酸钙、硝酸钠等,这类氮肥的特点是蔬菜等作物吸收利用率高,吸收速度比较快,但是在土壤中不容易被土壤颗粒吸附,容易淋失造成浪费,并且在存放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第二类的酰胺态氮,主要指的就是尿毒,特点是含氮量高,但是很难被直接吸收,利用和转化速度较慢。第三类就是门类较为丰富的铵态氮。
铵态氮包括氨水、液氨、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其中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三种铵态氮肥,不过,虽然同属于铵态氮,但是三者在性质及施用方法上却存在不小差异,农民朋友需要注意区分,这样才能在生产上趋利避害,提高铵态氮肥的有效利用率并减少对作物的不良影响。本文,为卿画眉说三农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三种铵态氮肥的相关知识。
碳酸氢铵在平时常被简称为碳铵,受加工工艺影响,其实际含氮量往往不是太稳定,一般介于16.5-17.5%之间(纯品为17.7%)。从外观上看,纯度较高的碳酸氢铵是呈现白色颗粒状的结晶,水溶性较高,在开放放置的环境下,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并结成较硬的结块。
环境温度在20℃以下的时候,碳铵相对稳定,但存放温度超过20℃就会发生分解,并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氨气,其中氨气有较强的刺鼻性气味,在面部靠近时,有较强烈的熏眼睛和刺鼻的味道。
因此碳酸氢铵的存放地要求干燥、低温,并且要确保包装袋具有较高的密闭性。
在施用形式上,碳酸氢铵可用作播种定植前的基肥,也可以用作生长过程中的追肥。碳酸氢铵是“土壤友好型”肥料,其所含的氮在被作物吸收后,剩余部分会就变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改变土壤结构,也不改变土壤酸碱性,也没有其它盐分离子的残留聚集。因此对土壤也就不产生负面作用。
根据其容易挥发的特点,要适当增加碳铵的施肥深度,最好施肥后能适当进行镇压。碳酸氢铵的实际施肥深度和与作物根系间的距离最好能大于7-10厘米,施肥方式可以采用穴施,也可以采用沟施。
应避开的施肥误区需要注意的是,碳铵在施肥的时候不能与草木灰等呈现碱性的肥料相混合,否则会发生较为强烈的酸碱反应,从而生成氨气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养分浪费。基于碳铵吸湿性较强的特性,如果追肥时落在植株上,会灼伤茎秆或叶片,这一点要注意避免。
硫酸铵通常被简称为硫铵,按照我国现行标准,硫酸铵一级品含氮量应大于21.0%,其中的含水量应小于0.5%;二级品含氮量应大于20.8%,含水量要小于1.0%;三级品的含氮量要求高于20.6%,含水量要小于2.0%。
纯度较高的硫酸铵也呈现白色结晶,水溶性高,与碳酸氢铵相比,其从周围环境中夺取水分的能力较差,不易结块,在酸碱上则表现为酸性。
除用作基肥和追肥以外,硫酸铵还可以用作种肥,在施肥深度上同样应适当深施。不过,与碳酸氢铵不同的一点是,在硫酸在发挥肥效的过程中,由于铵根离子被大量吸收,而作物对硫酸铵中的硫酸根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会有较多硫酸根被残留于土壤,并与土壤中的氢离子相结合,这样一来会造成土壤酸性增强,因此,长期施用硫酸铵的地块,应注意施入适量生石灰,来降低土壤酸化程度。
硫酸铵中的硫是油菜、大葱、韭菜、大蒜等蔬菜在生长过程中所比较喜欢吸收的营养元素,硫也是大蒜等产生独特辛辣、辛香气味不可或缺的元素。
应避开的施肥误区在长期淹水或较黏重、湿冷、透气性不好的土壤环境中,硫酸铵中的硫酸根,有一部分会形成具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气体,这种气体对作物根系有较强毒害作用,时间较长或者浓度较大的情况下,会造成根系因遭受损伤而变黑、发暗。因此,如果是稻田施用,应适时通气排水,对旱田来说,则要加强中耕。
氯化铵简称氯氨,在这三种典型铵态氮肥里面其氮含量是最高的,能达到25%。在外观特征上,纯度较高的氯化铵呈也是白色晶体,水溶性强并且也表现为酸性。在从周围环境吸收水汽的能力方面,氯氨要小于碳铵但强于硫铵,因此在存放过程中应保持袋口密闭。在价格上氯氨通常更为便宜,而且在运输、施用上也较为方便,常温下也不会分解。
高效施肥注意事项水田环境下,不宜使用硫铵以及硝态氮肥,但使用氯化铵却会显现一定优势,其原因是氯离子对土壤中的硝化细菌能起到较好抑制作用,这样以来就不容易使铵态氮被转变为硝态氮,继而变为氮气逸散到空气中而造成浪费。
在施肥方式上,与碳铵一样,氯化铵也不宜用作种肥,而常被用于基肥和追肥,主要原因是氯化铵溶解于土壤溶液之后,释放出来的氯(氯离子),会让作物的根系失水,从而造成烧根。
氯化铵的施用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施肥对象是不是忌氯作物,这类作物包括:苹果、烟草、白菜、辣椒、甜菜、甘蔗、马铃薯、葡萄、柑橘、苋菜、桃、莴笋、番茄,以及多数以提高甜度为生产目的的甜瓜、西瓜等蔬菜或水果。
忌氯的主要原因是氯(氯离子)在土壤中施入过多情况下,会影响作物对磷元素的吸收,这样以来,作物体内包括淀粉在内的各种糖类物质的合成就会受到到抑制。
对氮肥施用,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发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