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三个基本原则(道德经顺天道而行)

发布日期:2024-12-22 05:06:12     作者:不良女生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zhp251870.html     违规举报


一、

平衡是人生一切福气的根源,而失去平衡的同时,带来的必然是猝不及防的祸患。

就好像在这个世界上,所有好的事情一定是因为平衡所带来的,比如说与人相处时,刚柔平衡就是相对理想的处世状态,而在谋划一件事情时,让事物在顺其自然的情况下发展平衡,这个事物才会有好的结果。

在《道德经》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叫: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自然的规律岂不就像拉开弓弦一样吗?弓弦高了就把它压低,弓弦低了就把它升高。有余的减少,不足的加以补充,自然的规律就是减少有余的,并且补充不足的。

天地之道的法则就像拉弓射箭一样,“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则补之”,这是天地存在的规则,也是天地存在的根本力量。

就像天地万象的自然变化一样,久晴必有阴雨湿润,久雨必有晴天调和,寒冬之后必有冬去春来,夏季暴晒之后必有秋风萧瑟,一天之中有黑昼交替,一年之内有四季变换。

就这样,天地自然在盛极必衰,衰极必胜的规律之下不断循环变换,但不管怎么转换都在寻找其自身的平衡状态,这个状态也是天地恒久的根本。


自然万物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都能使自身调和平衡,并且能以此力量生成万物,这便是天道存在的规则,同时也是天道能够主导自然变化的力量。

天地的力量庞大且久远,不仅能生成万物,且能够长久存在,这也是自然天道能够调节平衡所带来的结果。

所以人的智慧如果能够接近天道的法则,使自身调节平衡,便是人生最佳的处事状态。

就好像《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吾身一小天地也,便喜怒不愆,好恶有则,便是燮理的功夫”,自身也犹如一个小的天地,能够使自身的情绪、心念等各方面调节平衡,让自身顺应外物变化自然存在和发展,不仅能够避开因戾气而给自己带来的痛苦,更能避开自身妄为而带来的灾祸。

这就是人的智慧能够接近天道的状态,但是遗憾的是,人总在主观意识的影响之下,仅凭着自以为是的观点企图主导万物。

所以《道德经》接下来便说: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意思就是说:天道的规则是减少多余的而补充不足的,但是人的行为法则却刚好相反,往往剥夺不足的,而供奉有余的。


二、

就像我们看待福祸的态度,人生有富贵存在时,是因为自身德行的累积或者是能力充分而得到的结果,如果一个人侥幸得到福气,就应该以谦逊淡然的态度去调和人生的富贵状态,才能将它延续的更加长久。

但是世人却并非如此,一旦身处富贵,马上就摆出一副骄纵狂妄的姿态,变得更加张狂,这样失衡的状态必然难以将富贵延长的更久。

就像很多人在身处富贵之时,总会因过度骄狂而带来祸患一样。

而反之,当一个人身处低谷与坎坷之中时,在看似低谷的背后隐藏着下一次崛起的机缘,人本来应该在低谷之中反省自我,不断打磨自身的棱角,便于下一次抓住机会,使自己厚积薄发,但是世俗的人却因让自己在低谷中沮丧沉沦,导致自身失去了转祸为福的机会。

这就是因为自身认知偏颇而导致的失衡结果,在主观的意识趋势下,人生失衡的状态持续的越久,祸患存在的越多,所以许多人的人生问题重重,根源就在于此。

很多时候看似是为自己的人生而努力,但实则在自己主观驱使的过程中,却让事物往相反的方向发展,最后弄巧成拙,造成一个又一个的祸患。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只海鸟飞到鲁国的郊外去休息,鲁侯看到之后以为是神鸟,就把它接到太庙里面,用酒宴招待它,奏乐曲让它高兴,并且宰杀牛羊猪给它喂食。

海鸟看到之后不但不敢吃一小块肉,不敢饮一杯酒,反而眼花缭乱,三天过后就死了。

人生如同一个海鸟,我们总用自以为是的标准去喂养人生,以为人生能够得到好的结果,但是最后人生得到的却是越来越多的嘈杂和痛苦,让自身因为失衡而招致祸难。


如果能抛开自己主观意识的偏颇,让事物顺其本身规律去发展,少一些主观意识的参与和左右,还原事物本身的状态,这便是让人生达到平衡的根本,让自身处事之道顺应天道而行,这便是智慧。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zhp25187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