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查询(王昌龄七绝的平仄分析)
王昌龄
根据《全唐诗》和《唐诗百家全集·三集》,王昌龄的七绝有75首。在讨论王昌龄的七绝平仄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平仄分析的几个原则。
第一,这里的七绝只指押平声韵的律绝。王昌龄七绝还有4首押的是仄声韵,以下只标出以句为单位的平仄格式,其平仄格式同平声韵的平仄格式(即“甲、乙、丙、丁”四式),句中失律字以圆圈标出:
卷143_56 【送朱越】暮,路,树:七遇去声
远别舟中蒋山暮,君行举首燕城路。丙甲
蓟门秋月隐黄云,期向金陵醉江树。丁丙
卷143_59 【送万大归长沙】县,变,见:十七霰去声
桂阳秋水长沙县,楚竹离声为君变。甲丙
青山隐隐孤舟微,白鹤双飞忽相见。丁丙
64卷143_62 【送崔参军往龙溪】上,向,涨:二十三漾去声
龙溪只在龙标上,秋月孤山两相向。甲丙
谴谪离心是丈夫,鸿恩共待春江涨。乙甲
卷143_68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郡,问:十三问去声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丁丙
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乙甲
除了这4首仄韵七绝,王昌龄七绝押平声韵的共71首。以下讨论王昌龄七绝只指押平声韵的七绝。
第二,格律四式(以“甲乙丙丁”指代)都可以成为七绝首句,其中首句为甲式和丙式的绝句,首句不押韵;首句为乙式和丁式的绝句,首句押韵。这里分析王昌龄七绝平仄,如果按首句分类,可以得到如下数据:
(1)首句用甲式的有1首
(2)首句用乙式的有35首
(3)首句用丙式的没有发现
(4)首句用丁式的有35首
第三,从式、联、谱等方面看,绝句和律诗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一般认为,二者可能有如下6种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七绝的6个谱:
(1)绝句相当于律诗的首尾两联(首联+尾联),王昌龄七绝里发现56首。在律诗里,乙丁和丁乙格式只居于首联位置,在七绝里也是如此。甲乙和丙丁格式是否是居于首联位置,由下一联决定。如果下一联没有出现对仗,即为尾联,如:
卷143_14 【从军行七首之六】甲式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甲乙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丙丁(非对仗)
卷143_14 【从军行七首之一】乙式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乙丁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甲乙(非对仗)
卷143_14 【从军行七首之二】丁式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丁乙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丙丁(非对仗)
(2)绝句相当于律诗的前二联(首联+颔联),王昌龄七绝里发现8首。首联情形同(1),只是下一联出现对仗,即为颔联,如:
卷143_58 【送柴侍御】乙式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乙丁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甲乙(对仗)
卷143_15 【出塞二首之一】丁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丁乙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丙丁(对仗)
(3)绝句相当于律诗的后二联(颈联+尾联),此格式前一联出现对仗,只限于甲式和丙式,在王昌龄七绝里没有发现。
(4)绝句相当于律诗的中四句(颔联+颈联),此格式前后联都出现对仗,在王昌龄七绝里没有发现。
(5)绝句相当于律诗的1、2句和5、6句(首联+颈联),此对应关系出现失粘,原则上应避免,但在王昌龄七绝里发现7首,如:
卷143_16 【采莲曲二首之二】乙式(“入”与“蓉”失粘)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乙丁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丙丁
卷143_16 【采莲曲二首之一】丁式(“时”与“弄”失粘)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丁乙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甲乙
(6)绝句相当于律诗的3、4句和7、8句(颔联+尾联),此对应关系出现失粘,原则上应避免,在王昌龄七绝里没有发现。
式构成联、联构成谱,它们在王昌龄71首七绝中的分布如下:
甲
乙
丙
丁
合计
1、首尾
1
28
-
27
56
2、前半
-
4
-
4
8
3、后半
-
-
-
-
-
4、中二
-
-
-
-
-
5、1+3
-
3
-
4
7
6、2+4
-
-
-
-
-
合计
1
35
-
35
71
从以上事实可知,王昌龄七绝一般用首尾两联格式,56首占了总数的79%,后一联以不对仗为常。其次,王昌龄七绝也用到首联+颔联格式和首联+颈联格式,15首(前者8首,后者7首)占了总数的21%,后一联以对仗为常。
乙格式和丁格式占了王昌龄七绝的99%,由于它们只能占据首句的位置,所以不可能出现在颈联+尾联(后半)、颔联+颈联(中二)和颔联+尾联三谱中。在理论上,甲格式和丙格式可以出现在颔联+颈联(中二)谱中,只是王昌龄七绝中未出现。
今人读唐诗,要正视声调所带来的一些问题。首先,要注意汉字多义多音和声调古今差异所带来的平仄问题。其次,要注意平仄不符合律谱规定就是失律的问题。以下为方便计,仍按首句格式的类别来分别举例。
(1)首句为乙格式,例如:
卷143_15 【出塞二首之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乙丁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甲乙
按格式的平仄分布,首联出句第四字应平;对句第四字“场”,古读平声。
卷143_28 【观猎】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乙丁
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甲乙
按格式的平仄分布,首联对句第二字应平。
卷226_92 【诣徐卿觅果栽】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乙丁
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丙丁
按格式的平仄分布,首联出句第二字应仄,第四字应平。
卷143_34 【宴春源】
源向春城花几重,江明深翠引诸峰。乙丁
与君醉失松溪路,山馆寥寥传暝钟。甲乙
按格式的平仄分布,尾联对句第六字“暝”,夜也,读去声。
卷143_41 【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乙丁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甲乙
按格式的平仄分布,首联对句第五字应仄;尾联对句第四字应仄,第六字应平。
卷143_43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之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乙丁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甲乙
按格式的平仄分布,首联出句第二字应仄。
卷143_52 【送裴图南】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乙丁
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丙丁
按格式的平仄分布,首联出句第二字应仄;对句第五字应仄。
卷143_61 【别皇甫五】
溆浦潭阳隔楚山,离尊不用起愁颜。乙丁
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甲乙
按声调古今差异,颔联对句第三字“俱”,古平今仄。
卷143_64 【送姚司法归吴】
吴掾留觞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门阴。乙丁
但令意远扁舟近,不道沧江百丈深。甲乙
按声调古今差异,尾联出句第二字“令”,义为使,古读平声。
卷143_69 【河上老人歌(一作河上歌)】
河上老人坐古槎,合丹只用青莲花。乙丁
至今八十如四十,口道沧溟是我家。甲乙
按格式的平仄分布,首联出句第五字应平,对句第五字应仄。
(4)首句为丁格式,例如:
卷143_17 【殿前曲二首之一】
贵人妆梳殿前催,香风吹入殿后来。丁乙
仗引笙歌大宛马,白莲花发照池台。丙丁
按格式的平仄分布,首联出句第四字应仄;对句第二字应仄,第四字应平。
卷143_23 【青楼怨】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丁乙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丙丁
按格式的平仄分布,首联出句第五字应仄,第六字应平。
卷143_24 【浣纱女】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按格式的平仄分布,颈联出句第四字应仄。
卷143_48 【送十五舅】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丁乙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丙丁
按格式的平仄分布,首联对句第四字应平,第六字应仄。尾联对句第五字应仄。
卷143_66 【旅望(一作出塞行)】
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丁乙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甲乙
按格式的平仄分布,首联出句第四字应仄。
卷143_68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之一】
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丁乙
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丙丁
按格式的平仄分布,首联出句第五字应仄。
小结 王昌龄失律七绝有14首,占总数的近20%,可见王昌龄七绝大体上是按合律的式、联、谱创作的。需要指出的是,首联+颈联失粘式出现了7首,如果王昌龄失律七绝也把这一类算进去,就占了总数的近30%,也不算多。相对于七律,七绝在字数上少了一半,但在诗谱数量上却多了2个。这多出的2个(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因为出现了失粘现象,也就是说,出现了失律现象,所以后世一般都是尽量避免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