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的基础知识
黄金的自然属性。黄金,又称金,化学符号Au,原子序数79,原子量197,质量数183-204。黄金的熔点1063°C,沸点2808°C。黄金的密度较大,在20°C时为19.32克/立方厘米。
黄金的柔软性好,易锻造和延展。现在的技术可把黄金碾成0.00001毫米厚的薄膜;把黄金拉成细丝,一克黄金可拉成3.5公里长、直径为0.0043毫米的细丝。黄金的硬度较低,矿物硬度为3.7,24K黄金首饰的硬度仅2.5。
黄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黄金是抗磁体,含大量的铁的金是强磁体。
黄金的反射性能在红外线区域内,具有高反射率、低辐射率的特性。黄金中含有其他元素的合金能改变波长,即改变颜色。黄金有再结晶温度低的特点。
黄金具有极佳的抗化学腐蚀和抗变色性能力。黄金的化学稳定性极高,在碱及各种酸中都极稳定,在空气中不被氧化,也不变色。黄金在氢、氧、氮中明显地显示出不溶性。氧不影响它的高温特性,在1000°。高温下不熔化、不氧化、不变色、不损耗,这是黄金与其它所有金属最显著的不同。
黄金的其他属性,黄金不同于一般商品,从被人类发现幵始就具备了货币、金融和商品属性,并始终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只是其金融与商品属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力。
黄金是人类较早发现和利用的金属,由于它稀少、特殊和珍贵,自古以来被视为五金之首,有“金属之王”的称号,享有其它金属无法比拟的盛誉。正因为黄金具有这样的地位,一度是财富和华贵的象征,用于金融储备、货币、首饰等。随着社会的发展,黄金的经济地位和商品应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它的金融储备、货币职能在调整,商品职能在回归。随着现代工业和高科技快速发展,黄金在这些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到目前为止,黄金在国际储备、货币、首饰等领域中的应用仍然占主要地位。
黄金的主要用途
外汇储备,由于黄金的优良特性,历史上黄金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20世纪70年代黄金与美元脱钩后,黄金退出流通货币的舞台,黄金的货币职能大大减弱。但是,目前许多国家的外汇储备中,黄金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黄金饰品,黄金饰品一直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财富的不断增加,保值和分散化投资意识的不断提高,也促进了这方面需求量的逐年增加。
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由于黄金所特有的物化性质:具有极高抗腐蚀的稳定性;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原子核具有较大捕获中子的有效截面;对红外线的反射能力接近100%;在黄金的合金中具有各种触媒性质;还有良好的工艺性,极易加工成超薄金箔、微米金丝和金粉,很容易镀到其它金属、陶器及玻璃的表面上;在一定压力下黄金容易被熔焊和锻焊;可制成超导体与有机金等,使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中,如电子、通讯、宇航、化工、医疗等领域。
黄金的供应
据统计,目前世界查明的黄金资源量仅为10万吨,地下金矿总储量略微超过5.5万吨"黄金储量的静态保证年限为15年。
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生产黄金,南非的黄金资源量和储量基础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和38%,其他主要的黄金资源国是俄罗斯、中国、美国、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截止2016年中国已探明黄金储量为1.21万多吨,仅次于南非,居全球第二位。
世界黄金市场的供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世界各产金国的矿产金;再生金;官方售金,如央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售金。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黄金生产国之一,黄金产地遍布全国各地,几乎每一个省都有黄金储藏。中国的黄金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江西、福建、云南等地。
2017年中国矿产金产量为426.1吨同比减少6.0%,产量连续十一年保持世界第一。
地球上的人类在几千年文明史中不断幵采黄金,到2016年累计形成了18.83万吨的黄金存量。据GFMS2015年的统计,地表黄金储量中有48%是作为珠宝首饰存在的,还有3.47万吨和3万吨分别形成了私人储备资产和各国官方储备,其他部分存在于制造业和
其他领域。全球每年新幵采出来的矿产金,会持续转化为新的珠宝、私人投资等形式。
黄金的需求
消费需求,黄金的消费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饰业、电子业、牙科、官方金币、金章和仿金币等。一般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决定了黄金的工业总需求,尽管科技的进步使得黄金替代品不断出现,但黄金因其特殊的金属性质其需求量仍呈上升趋势。
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了黄金的居民消费需求,在经济持续增长,人们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时候,对黄金饰品、摆件等的需求就会增加。从目前黄金需求结构看,首饰需求占总市场需求的40%以上。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具有黄金消费的传统和习惯,井目这两个大国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居民经济收入正在快速提高。
储备需求,黄金的储备需求主要是指官方储备。官方储备是央行用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从目前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情况来看,俄罗斯、中国、日本作为政治经济大国,黄金储备量偏小。2015年7月17日,我国央行时隔6年,对外公布了最新黄金储备数据,增加了604吨达到了1651吨。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截至2018年6月,我国黄金储备达到1842.6吨在世界国家中排名第六,中国黄金储备与外汇储备总额的占比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
投资需求,由于具有储值与保值的特性,对黄金还存在投资需求。对于普通投资者,投资黄金主要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达到保值的目的。此外,投资者也可以利用金价波动,获取价差收益。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局部地区政治局势动荡,黄金价格波动较为剧烈,黄金现货及依附于黄金的衍生品品种众多,黄金的投资价值凸显,黄金的投资需求不断放大。
世界黄金市场概况
世界黄金市场的发展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黄金市场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变迁的历史。
金本位制出现前,虽然黄金充当交易媒介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但由于其稀缺性,在交易中白银和其它金属更多地承担了支付手段的角色,只有大额交易才采用黄金计价。同时大多数黄金基本被帝王或宗教神权独占所有,作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而储藏着,很难进入流通。在这种情况下,自由交易的市场交换方式难以发展,即使存在,其规模也非常小。因此,在金本位制出现以前,并不存在大规模的世界黄金市场。
金本位时期,进入19世纪,人们先后在俄国、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和加拿大发现了丰富的金矿资源,黄金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黄金供给大大增加。仅19世纪后半叶,人类生产的黄金就超过了过去5千年产量的总和。由于黄金产量的增加,人类增加黄金需求才有了现实的物质条件,以黄金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人类进入到金本位时期。货币金本位的建立意味着黄金从帝王专有走向了广阔的社会,从狭窄的宫廷范畴进入了平常的经济生活,从特权华贵的象征演变为资产富有的象征。英国于1816年率先建立金本位制,到19世纪末,世界主要的国家基本都实行了金本位。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同时黄金也是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可自由进、出口,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在一国之内,黄金可以做货币流通。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等三大特点。
在金本位的货币体制下,黄金作为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黄金的社会流动性增加。黄金市场的发展有了客观的社会条件和经济需求。金本位时期,各国中央银行虽都可以按各国货币平价规定的金价无限制买卖黄金,但实际仍是通过市场吞吐黄金,黄金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然受到严格控制,不能得到自由发展。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只有英国伦敦黄金市场是国际性市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严重地冲击了金本位制。20世纪30年代又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各国紛紛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公幵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伦敦黄金市场关闭。直至15年之后的1954年方重新幵张。在此期间一些国家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大大压缩了黄金的货币功能,使之退出了国内流通支付领域,但在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仍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能,依然受到国家的严格管理。从1914年至1938年期间,西方的矿产金绝大部分被各国中央银行吸收,黄金市场的活动有限。此后对黄金的管理虽有所松动,但长期人为地确定官价,而目国与国之间贸易壁垒森严,所以黄金的流动性很差,市场机制被严重抑制,黄金市场的发育受到了严重阻碍。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混乱和动荡不安严重损害了世界各国的利益。为尽早结束此局面,在美、英等国的推动下,1941年幵始了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努力。1944年,经过激烈的争论英美两国达成了共识,美国于当年5月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由此建立起“金本位制”崩溃后人类第二个国际货币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这种货币体制实际是一种新的金汇兑本位制。在布雷顿森林体制中,黄金无论在流通还是在国际储备方面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为这一体系的主角。但因为黄金是稳定这一货币体系的最后屏障,所以黄金的价格及流动仍受到较严格的控制,各国禁止居民自由买卖黄金,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伦敦黄金市场在该体系建立十年后才得以恢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体现了二战后国际地縁政治权力中心的转移,美国想借此机会以美元取代黄金,使之成为国际贸易唯一的支付手段。它的正常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但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大量资本出逃,各国紛紛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伦敦金价暴涨。
为了抑制金价上涨,保持美元汇率稳定,减少黄金储备流失,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八个国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进一步扩大了越南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元危机再度爆发。1968年3月的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仅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美国再也没有能力维持黄金官价,经与黄金总库成员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但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仍按官价结算,从此黄金幵始了双价制阶段。但双价制只维持了三年时间,原因一是美国国际收支仍不断恶化,美元不稳;二是西方各国不满美国以已私利为原则,不顾美元危机拒不贬值,强行维持固定汇率。于是欧洲一些国家不断地以手中的美元兑换美国的储备黄金,导致美国黄金储备进一步剧减。当1971年8月传出法国等西欧国家要以美元大量兑换黄金的消息后,尼克松政府不得不于8月15日宣布关闭黄金兑换窗口,停止履行对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由于美元不断贬值,1973年3月再次引发了欧洲国家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西欧和日本外汇市场不得不关闭了17天。各国经过磋商最后达成协议,西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从此幵始了黄金非货币化的改革进程。但从法律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的黄金非货币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78年以多数票通过批准了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即《牙买加协议》。该协议删除了以前有关黄金的所有规定,宣布: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黄金;取消对IMF必须用黄金支付的规定;出售IMF六分之一的黄金,所得利润用于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优惠贷款基金;设立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国与IMF之间的某些支付等等。
在这一时期黄金价格一直受到各国的严格控制,政府对黄金市场的介入干预时有发生,黄金市场仅是国家进行黄金管制的一种调节工具,难以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
信用本位时期。为了彻底废除金本位制,1975年1月1日美国政府宣布居民可以持有黄金,从而解除了长达40年的黄金持有禁令。同年,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推出了黄金期货交易。
《牙买加协议》的实施标志着黄金正式非货币化,同时也为现代黄金市场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制度环境。1978年4月这一协议正式生效后,以价格剧烈波动为标志的现代黄金市场在各主要国家迅速发展,黄金的美元价格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前的35美元/盎司,解体不久1973年就超过100美元/盎司,《牙买加协议》生效的1978年突破了200美元,至1980年1月21日达到850美元/盎司的高位。
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当选美国总统,为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黄金价格的持续上升对美元形成的冲击,实行了紧缩银根和高利率政策,在政策导向上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提高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抑制黄金市场金价的上涨。随着里根政策效果显现,在美国政府的政策影响及理论界的推动下,掀起了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促使全球消解美元泡沫。随之,黄金市场朝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伦敦为黄金交易中心,苏黎士为转运中心,连接香港、东京、纽约等地的全球市场运作模式。1988年伦敦黄金市场重组,传统封闭的黄金期货业务逐步向其它金融机构幵放,通过各种形式使黄金市场和其它金融市场联系更为紧密。1993年以后,黄金市场推出了多样化黄金衍生工具及融资工具,各国中央银行在管理黄金时更加积极地利用世界黄金市场。与这一过程相对应,黄金价格走入了慢慢的二十年熊市,金价从1980年初的850美元/盎司,至1999年的8月曾一度逼近250美元/盎司。
2001年初美国经济结束了长达10年以“新经济”为特征的持续增长,美元幵始对主要货币贬值,金价才重整升势。随后发生了9.11事件,受此影响美国实行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国际政治关系从此步入了动荡的新纪元。随着一系列政治经济事件的发生,国际政治、经济和金融风险逐步显现,于是金价持续上扬,世界黄金市场进一步得到发展。
世界黄金市场的属性特征
黄金市场的参与主体。抽象地说,在黄金市场上作为卖方出现的主要有:生产黄金的企业、存有黄金需要出售的集团和个人、为解决外汇短缺和支付困难的各国中央银行、预测黄金价格下跌做“空头”的投机商等。作为买方出现的有:需要黄金做原材料的生产者、需要黄金作投资或保值承担物的人、需增加官方储备资产的中央银行、预测黄金价格将上涨而做“多头”的投机商等。在现实中,出现在黄金市场的主体有国际金商、银行、对冲基金以及中央银行、各个法人机构、私人投资者以及黄金期货公司。
黄金市场的分类
1、按交易所形态的不同划分为场外黄金交易市场和场内黄金交易市场。
场外黄金交易市场是指没有一个固定交易场所的黄金市场,比如伦敦黄金市场,是由各大金商及其下属公司相互联系组成的,通过金商与客户之间的电话、电传等进行交易;而苏黎世黄金市场,则由三大银行为客户代为买卖并负责结账清算。伦敦和苏黎世黄金市场上的买价和卖价基本上是保密的,其交易量也都难以真实统计。
场内黄金交易市场是指建立在典型的期货市场基础上的黄金市场,黄金交易类似于在该市场上进行的其它商品交易。商品(期货)交易所作为一个非营利性机构本身不参加黄金交易,只是提供场地、设备,同时制定有关交易规则,依法确保交易公平、公正地进行,并对黄金交易进行严格监控。如美国COMEX黄金期货和上海黄金期货均是在场内市场交易的。
2、从黄金市场的交割形式来划分,可以将黄金市场分为实物交割市场、金币交割市场、账面划抜交割市场和黄金券交易市场。
3、从黄金交割的时间划分,可以分为现货市场(即期市场)和期货市场(远期市场)。
4、从对世界黄金交易的影响程度划分,可以分为全球主导市场和区域性市场。
5、从黄金交易的标的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原生性市场和衍生性市场。
世界黄金价格的历史走势。从历史上看,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黄金价格比较稳定,波动较小。70年代以后,国际黄金价格波动频繁目幅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浮动汇率制度登上历史舞台,黄金的货币职能受到削弱,而作为储备资产的功能得到加强。各国官方黄金储备量增加,从而直接导致了国际黄金价格大幅度上涨。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各国央行幵始重新看待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作用。中央银行日渐独立以及日益市场化,使其更加强调储备资产组合的收益。在这种背景下,没有任何利息收入的黄金(除了参与借贷市场能够得到一点收益外)地位有所下降。部分中央银行决定减少黄金储备,结果1999年比1980年的黄金储备量减少了10%,正是由于主要国家抛售黄金,导致黄金价格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金融全球化逐步走向深入,通货膨胀幵始抬头,国际黄金价格摆脱低迷,逐步走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黄金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带动国际黄金价格屡破新高。
全球主要黄金市场概况
全球黄金市场主要分布在欧、亚、北美三个区域。欧洲以伦敦、苏黎士黄金市场为代表;北美主要以纽约、芝加哥为代表;亚洲主要以日本东京、中国香港为代表。
1、美国黄金市场
美国黄金市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1977年后,美元贬值,美国人(主要是以法人团体为主)为了套期保值和投资增值获利发展起来的。美国黄金市场经过了一系列合并整合,如今以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hicagoMercantileExchange,以下简称CME)集团下属的COMEX交易所为主。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成立于1898年,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期货交易所、世界上最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和第二大期货期权合约的交易所。
美国黄金市场以做黄金期货交易为主,目前纽约黄金市场已成为世界上交易量最大和最活跃的期金市场。1974年12月31日,COMEX市场上幵始进行黄金交易。1994年8月3日,NYMEX和COMEX正式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仍为纽约商品交易所,而原先的COMEX则作为分部。合并后的交易所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期货交易所。2007年和2008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分别收购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BoardofTrade,以下简称CBOT)和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COMEX),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目多元化的交易所集团。根据CME集团的界定,它的黄金期货交易归下属的COMEX交易所负责。COMEX目前交易的品种有黄金期货、迷你期货、微型期货、以及期权和基金。COMEX黄金期货每宗交易量为100金衡制盎司,最小波动价格为0.1美元/金衡制盎司,交易标的为99.5%的成色金。迷你黄金期货,每宗交易量为50金衡制盎司,最小波动价格为0.25美元/金衡制盎司。微型黄金期货,每宗交易量为10金衡制盎司,最小波动价格为0.25美元/金衡制盎司。COMEX的黄金交易往往可以主导全球金价的走向,实际黄金实物的交收占很少的比例。参与COMEX黄金买卖以大型的对冲基金及机构投资者为主,他们的买卖对金市产生极大的交易动力;庞大的交易量吸引了众多投机者加入,整个黄金期货交易市场有很高的市场流动性。
2、伦敦黄金市场
伦敦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市场,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300多年前。1804年,伦敦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黄金交易的中心。1919年伦敦金市正式成立,每天进行上午和下午的两次黄金定价。由五大金行(巴克莱、德意志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汇丰、法国兴业银行)定出当日的黄金市场价格,该价格一直影响纽约和中国香港的交易。但德意志银行宣布在2014年5月退出定盘价机制后,有着117年历史之久的伦敦白银定盘价于2014年8月终结。2015年3月20日,伦敦黄金定盘价被LBMA黄金价格取代,新定价机制仍然每天两次定价(伦敦当地时间10:30和15:00),但与之前少数银行通过电话定价方法不同,这是一个电子和可交易的拍卖过程,独立管理,买卖集合竞价并实时发布,参与者数量可以尽可能地多。伦敦金银市场协会是金银基准价知识产权的所有者,黄金基准定价由洲际交易所(ICE)旗下的ICEBenchmarkAdministration(IBA)提供定价管理,白银基准定价则由芝加哥交易所集团(CMEGroupInc)和汤森路透(ThomsonReutersCorp)共同管理。
伦敦黄金市场的交易制度比较特别。狭义地说,伦敦黄金市场主要指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ondonBullionMarketAssociation,简称LBMA),该市场不是以交易所形式存在,而是OTC市场°LBMA充当的角色是其会员与交易对手的协调者,其主要职责是作为时常与规则制定者之间的桥梁,通过其职员及委员会的工作,确保伦敦始终能够满足全球金银市场革新的需求。
LBMA的运作方式是通过无形方式——会员的业务网络来完成,市场监管主要以自律为主oLBMA的会员主要有两类:作市商和普通会员。作市商均为知名投行,如巴克莱银行、汇丰银行、高盛国际、瑞银、摩根大通等。LBMA黄金的最小交易量为1金衡制盎司,标准金成色为995%。
3、苏黎士黄金市场
苏黎士黄金市场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世界黄金市场。由于瑞士特殊的银行体系和辅助性的黄金交易服务体系,为黄金买卖者提供了一个既自由又保密的环境。瑞士与南非也有优惠协议,获得了80%的南非金,前苏联的黄金也聚集于此,使得瑞士不仅是世界上新增黄金的最大中转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黄金的存储与借贷中心。苏黎士黄金市场在世界黄金市场上的地位仅次于伦敦。
苏黎世黄金市场没有正式组织结构,由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和瑞士信贷银行负责结算结账。这两大银行不仅可为客户代行交易,而且黄金交易也是这两家银行本身的主要业务,提供优良安全的保险柜和黄金账户。苏黎士黄金总库(ZurichGoldPool)建立在瑞士两大银行非正式协商的基础上,不受政府管辖,作为交易商的联合体与清算系统混合体在市场上起中介作用。
苏黎士黄金市场无金价定盘制度,在每个交易日特定时间,根据供需状况议定当日交易金价,这一价格为苏黎士黄金官价。全日金价在此基础上的波动无涨停板限制。苏黎士金市的金条规格与伦敦金市相同,可方便参与者同时利用伦敦市场,增加流通性,其交易为99.5%的成色金,交割地点为苏黎士的黄金库或其他指定保管库。
4、东京黄金市场
日本黄金交易所成立于1981年4月。1982年幵设期货。是日本政府正式批准的唯一黄金期货市场,为日本的黄金业者提供了一个具有透明度和有效率的交易平台。之后在1984年与东京橡胶交易所等合并为东京工业品交易所11991年4月,东京工业品交易所将黄金市场原有的日本传统的定盘交易方式改为与世界主要市场一样的自动盘交易,同时引进电子屏幕交易系统,该系统完全实现了电子操作,远程控制。交易所又在配备全新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全电子化连续交易技术。2004年,黄金期权获准上市,日本的黄金期货市场更加活跃。据统计,2004年国外投资者在东京工业品交易所所占份额为1250%,在黄金这个品种上国外投资者所占比重为13.67%。在24小时的黄金交易市场中,东京市场成为伦敦、纽约交易时间外的亚洲时段的重要交易市场。日本市场与欧美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于,欧美的黄金市场以美元/金衡制盎司计而日本市场以日元/克计,每宗交易合约为1000克,交收纯度为99.99%的金锭,在指定的交割地点交割。
5、中国黄金市场
(1)中国香港黄金市场
香港黄金市场起源可以追溯至1910年香港金银业行成立。其发展历史已逾百年。虽然较之伦敦黄金市场,香港市场起步晚得多,但是,由于在1974年当时的香港政府撤销了对黄金进出口的管制,香港金市幵始快速发展;又因为香港黄金市场在时差上刚好填补了纽约、芝加哥市场收市和伦敦幵市前的空档,可以连贯亚、欧、美,形成完整的世界黄金市场,具备了“地利”和“人和”的条件,于是伦敦五大金商、瑞士三大银行等紛紛来到香港设立分公司,他们将在伦敦交易的买卖活动带到香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伦敦金市场”。此后,香港交易所成立,黄金期货合约推出,伦敦金标准合约在金银贸易场推出,众多举措使香港发展成为世界五大黄金交易市场之一。目前香港最重要的黄金交易市场有香港金银贸易场、伦敦金市场以及期货市场。
(2)中国大陆黄金市场
20世纪30年代,上海金业交易所曾是远东最大的黄金交易中心之一,炒金是当时极为流行的投资方式。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对黄金实行统一管理,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下发《金银管理办法》,冻结民间金银买卖,明确规定国内的金银买卖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
1983年6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其基本内容是国家对金银实行统一管理、统收统配的政策,即对黄金实行市场管制,国家管理金银的主管机关为中国人民银行。
1993年,我国黄金市场启动改革,这一年国务院63号函确立了黄金市场化方向。
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2002年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幵业,标志着中国的黄金业幵始走向市场化。
2008年1月9日,经国务院同意和中国证监会批准,黄金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
目前,我国黄金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业务、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业务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形成了与黄金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黄金价格影响因素
由于黄金兼具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又是资产的象征,所以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如供求关系、国际地縁政治、欧美主要国家的利率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和美国实际利率、各国央行对黄金储备的增减、黄金幵采成本的升降、国际基金的持仓、投资者的心理预期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或连锁反应对黄金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黄金供需关系。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具有商品属性。任何商品的价格都会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所以黄金的供需关系是影响黄金价格最基本的因素。当黄金市场供大于求时,黄金的价格就会有所下降;当黄金市场供小于求时,黄金的价格就会上升。此外,黄金新矿的发现、新型采金技术的应用同样可以影响黄金的供需情况,从而影响黄金的价格。特别是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黄金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对金价影响较大。黄金复杂的属性和市场特点,决定了供求分析要与其他因素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判断金价趋势。
国际地缘政治。黄金作为一种避险资产,对地縁政治的发展情况较为敏感,在国际地縁政治发生变动时,黄金价格也会产生巨大波动,尤其是涉及到大型经济体和重要地区时表现更为明显。特别是发生在中东或美国直接参与的地縁政治危机,对金价走势影响巨大。因为中东发生的地縁危机往往提升石油价格和全球通胀预期,而美国参与的战争则意味着美元中长期贬值概率增大,这将会极大提升黄金的保值和避险需求。如1965年越南战争、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1979年底“伊朗扣押美国人质”事件、2001年美国“9.11”事件、2003年伊拉克战争等,都使金价出现较大程度的攀升。2001年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后,先后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军费幵支的激增使得美国财政收支迅速恶化,美元指数在此期间从122大幅走低至2004年底的81附近,NYMEX原油价格从每桶19美元大涨至54美元,而伦敦金价则从每盎司280美元大涨至438美元。但战争对金价的影响需综合考虑,历史上也有战争时期金价下跌的例子。比如在1989年至1992年间,世界上出现了许多的政治动荡和零星战乱,但金价却没有因此而上升,原因就是当时人人持有美元,舍弃黄金。故投资者不可机械地套用战乱因素来预测金价,还要考虑美元等其它因素。
总体来看,对于货币信用体系稳定性影响越大的地縁政治格局,或对资源供給和资源价格影响越大的地縁政治事件,其对于金价的影响越大;反之,则对金价不构成明显的影响。
就业数据。就业数据是各国经济形势的晴雨表,对于黄金市场来说,美国的就业形势对黄金价格走势有着强烈的影响。美国新增非农就业数据,是美国就业数据中的一项,反映出农业就业人口以外的新增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同时发布。由美国劳工部统计局在月第一个星期五美国东部时间8:30也就是北京时间星期五20:30发布前一个月的数据。目前为止,该数据是美国经济指标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影响汇市波动最大的经济数据之一。就业报告通常被誉为外汇市场能够做出反应的所有经济指标中的“皇冠上的宝石”。同时会影响黄金格走势的就业数据还包括美国的失业率、首次申请失业金人数等指标,均是重要的反映经济状况的数据。
由于失业率和非农就业人数直接与当前美联储实施的货币政策相挂钩,因此数据的好坏通过直接影响市场对于货币政策变化的预期,从而影响到外汇及黄金市场。美国是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巨型经济体,该国当前70%的GDP由国内消费拉动,这也是为什么劳工部的就业报告如此重要的原因。
美元汇率。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核心货币,美元汇率(如美元指数等)是影响金价波动的重要因素。美元指数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它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的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国际市场上黄金价格是以美元标价的,金价分析往往也是以美元金价为基础的,因此美元升值会促使黄金价格下跌,而美元贬值又会推动黄金价格上涨,美元的走势强弱会对黄金价格产生直接和迅速的影响。但在某些特殊时段,尤其是黄金走势非常强或非常弱的时期,黄金价格也会摆脱美元影响,走出独自的趋势。
美元坚挺一般代表美国国内经济形势良好,美国国内股票和债券将得到投资者竞相追捧,黄金作为价值贮藏手段的功能受到削弱;而美元汇率下降则往往与通货膨胀、股市低迷等有关,黄金的保值功能又再次体现,在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加剧时往往会刺激对黄金保值和投机性需求的上升。回顾过去二十年历史,当美元对其他西方货币坚挺,国际黄金价格就会下跌;当美元贬值,国际黄金价格就会上涨。过去十年,大多数情况下金价与美元走势负相关。但不可否认的是,二者之间的负相关性也不是“亘古不变”,在特殊的市场情况中,二者也可能发生同向波动。
石油价格。石油是全球性的资源,与各国的战略、经济息息相关,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原油是最为重要的大宗商品之一。而黄金则是通胀之下的保值品,与美国的通货膨胀形影不离,观察黄金价格和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发现原油价格一直和黄金价格紧密关联。黄金具有抵御通货膨胀的功能,而国际原油价格又与通胀水平密切相关,因此,黄金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往往呈现正向运行的互动关系。由于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受共同因素的影响,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黄金价格和原油价格就会有一定的同涨同跌性,可以说两者相关度较明显。当然在个别的时候,也会出现负相关的情况。
从历史数据上看,近30年,油价与金价呈80%左右的正相关关系。原油价格上涨,金价强势,原油价格回落,金价弱势。在石油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情况下,石油价格仍将是全球物价水平和经济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金价与油价正相关的关系将长期存在。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意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的幅度上涨的状态,又称为物价上升。现代经济学一般用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两个指标来衡量某个经济体通货膨胀指数的高低。
一个国家货币的购买能力,是基于物价指数而决定的。当一国的物价稳定时,其货币的购买能力就越稳定。相反,通胀率越高,货币的购买力就越弱,这种货币就越缺乏吸引力。如果美国和世界主要地区的物价指数保持平稳,持有现金也不会贬值,又有利息收入,必然成为投资者的首选。相反,如果通胀剧烈,持有现金根本没有保障,收取利息也赶不上物价的暴升。人们就会购买并持有黄金,因为此时黄金会受到替代纸币作用的推动而需求上升,黄金的理论价格会随通胀而上涨。西方主要国家的通胀越高,以黄金作保值的要求也就越大,国际金价亦会越高。其中,美国的通胀率最容易左右黄金的变动,而一些较小国家的通货膨胀即便很高对国际金价影响也非常有限。相反,当一国的物价稳定时,其货币的购买能力就越稳定。如果美国和世界主要地区的物价指数保持平稳,持有现金也不会贬值,又有利息收入,必然成为投资者的首选,那么金价就会走势疲弱。
美国实际利率。美国利率水平也是市场判断黄金价格走势的重要指引之一,全球主要投研机构在预测金价走势时都对该指标非常重视。实际利率往往与金价走势负相关。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通常来讲,一个国家的实际利率越高,热钱向那里流入的机会就越高。如果美元的实际利率走高,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增强,那么国际热钱向美国投资流向就比较明显,美元指数就会走强,而金价下行的概率就会增大。
因此,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利率实质上是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因为黄金不能生息,实际利率是人们持有黄金必须放弃的收益),实际利率为负的时期,人们更愿意持有黄金;实际利率长期为正的时期,人们更倾向于抛售黄金而持有其他高息资产。
国际基金持仓水平。随着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全球性货币信用危机促使机构投资者寻找更合适的投资品种来对冲汇率不稳定的风险。所以,以原油、黄金为代表的商品市场吸引了众多机构者的视线,国际对冲基金紛紛进入黄金市场和其他商品市场。国际对冲基金具有信息以及技术上的优势,因此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先知先觉性与前瞻性。可以说,近年来黄金价格的大幅上涨既是投资背景发生深刻变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国际对冲基金大肆炒作的结果,所以在黄金价格走势时,也应该密切国际基金持仓水平的动向。
此外,与对冲基金有所不同的黄金ETF基金(ExchangeTradedFund)近几年规模迅速扩大,持仓量较高,也成为影响黄金价格波动因素之一。黄金ETF基金持仓变化代表着市场上专业的投资机构对于金价长期的看法,养老金、共同基金等大型公布投资基金由于不能直接持有黄金实物,因此ETF即成为其间接投资于黄金市场的不二选择。与对冲基金不同,这类投资机构持有的仓位不会频繁的发生变化,因此从历史数据得出的经验来看,黄金ETF持仓变化往往存在一定的趋势性。持仓数量增加代表专业机构的黄金投资需求增加,而反之则意味着市场黄金投资需求的减少。自2013年初以来,全球最大黄金ETF基金SPDR的累计黄金持有量下跌了500吨对应着金价从1700美元上方大幅回调。
黄金出借利率。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黄金出借利率相当于借入黄金的成本,当利率走高时,大型银行倾向于借出黄金,黄金供应量增加,对应着市场可能下跌;相反,当该利率走低时,大型银行倾向于借入黄金,实物黄金的需求增加,对应着金价则可能上涨。
央行黄金储备情况。在全球黄金市场中,除了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之外,其实大部分的实物黄金都储存于各大央行(包括IMF)手中。由于黄金具有特殊的货币属性,因此其一般作为外汇储备的补充存在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
一般来说,央行售金一直是市场上实物黄金供给的主要来源之一,从2004年到2008年的五年时间里,全球各大央行的累计售金重量超过2000吨。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央行为了对冲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风险,幵始逐步缩减售金的规模,甚至幵始在市场上买入黄金。央行在实物黄金市场中头寸的变化无疑会引起供需基本面的变化,从而影响价格。
欧洲各央行于2014年5月19日更新了一项5年期协议,承诺不会出售“可观”数量的黄金,根据将于9月到期的现有《央行黄金协议》(Cent「alBankGoldAgreement),欧元区国家外加瑞典和瑞士承诺,每年总共出售的黄金将不超过400吨。协议再次确认了黄金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目不再提及出售限额——这相当于承认欧洲各国无意出售黄金,因此总体来说对未来黄金市场是一个不小的利好。
投资者的心理预期等其他因素。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是影响黄金价格剧烈波动的重要因素。但是,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往往是配合其他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起到放大价格的波动幅度的作用,从而给黄金期货和现货投资创造了大量的价差交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