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怎么死的(苏联解体后苏共去哪了)

发布日期:2024-12-13 22:23:15     手机:https://m.xinb2b.cn/shenghuo/news1779.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李慎明:《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主体框架——“苏共领导集体的蜕化变质是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之二1991年8月24日,这本来是个十分普通的日子。但就在这一天,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僭越个人职权,在一个简短的声明中宣布了

赫鲁晓夫怎么死的(苏联解体后苏共去哪了)

李慎明:《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主体框架——“苏共领导集体的蜕化变质是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之二

1991年8月24日,这本来是个十分普通的日子。但就在这一天,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僭越个人职权,在一个简短的声明中宣布了两项震惊世界的消息:一是“苏共中央不得不采取自行解散这个艰难但又是唯一合理的决定”;二是“我不认为我本人今后还能够完成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责,我将辞去自己的所有职权”。

1991年12月25日晚7时,戈尔巴乔夫先是签署了辞去苏联总统的命令,然后在自己的办公室面对苏联几家电视台的直播镜头向全国发表辞职讲话。就在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的时候,克里姆林宫总统府圆屋顶上红色的带有镰刀锤子的苏联国旗悄然落下,标志着苏联从世界政治地图上从此消失。

1991年,是苏联共产党的最后一年,也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最后一年。

转眼间,2021年也就是苏共亡党、苏联解体30周年即将来临。在此之际,我们把这本专著(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编者注)奉献给各位读者,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设立“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研究”这一重大课题,2001年该课题又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现在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专著,就是我们课题组这几年研究的最终成果。

需要说明的是,2005年上半年,中纪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电视政论片制片人得知我们的专著有了基本框架,便邀请我们一起先制作一部相关的电视政论片,这就有了2006年上半年制作完成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八集DVD党内教育参考片。[1]

这部政论片共五个多小时,在内部发行后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应。中央纪委和中央政法委有关部门专门发出通知,要求所属单位观看。四川、湖南等省委中心学习组还用一整天时间专门观看、座谈讨论,并发专文要求全省所属单位组织观看。

一些单位说:在放映中,人们屏息静气,很少走动;原打算分两个半天看完,但一放映前几集,观看的同志一致要求中午边吃盒饭边观看,一气看完;5个多小时中,一些烟民也没顾到场外“释怀”;有的还自动组织召开座谈会,畅谈观看体会。之后,解说词发表,在社会上甚至在国外也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响。

中国社会科学书店总经理黄德志还告诉我,有的读者特地从外地坐飞机赶到北京来寻找片子和购买解说词。2007年10月,由我带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俄。10月9日,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涅基别洛夫院士代表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在“第二届中俄社会科学论坛”开幕式上讲话。他特别指出:“《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课题组,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灭亡的原因及历史教训,得出了不少有勇气和警示性的结论。”

我们感谢国内外学者、广大观众和读者对我们上述初期成果的鼓励和厚爱;我们也深知,《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还有不少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地方。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解说词的前面有一简短的序言。这不足千字的序言实质上也是我们这本专著的引言,揭示了我们这部专著的主题和立意以及基本框架,特照录如下。

20世纪90年代初,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苏联,这个有着2240多万平方公里的横跨欧亚两洲庞大疆域的大国、强国,在没有外敌入侵和特大自然变故的情况下,顷刻之间解体覆亡。

震惊之余,世界各国及政党、相关国际组织、各类学术团体乃至不少个体,都在纷纷思考“苏联解体”这一前所未见的巨大谜团,力图借鉴这份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

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从文明衰落所造成的痛苦中学得的知识可能是进步的最有效的工具。”[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毫无疑问,认真研究、正确认识这一重大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种不同的研究观点试图向世人解读“苏联解体”的原因:“经济没有搞好说”“斯大林模式僵化说”“民族矛盾决定说”“军备竞赛拖垮说”“戈氏叛徒葬送说”“外部因素决定说”等等。我们看见不同的人得出的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3]。

邓小平同志在其1992年那个著名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4]1991年12月,江泽民同志指出:苏联东欧的变化,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2000年12月,胡锦涛同志也指出:苏联解体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从赫鲁晓夫丢掉斯大林这把刀子,到戈尔巴乔夫公开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

本片从以下八个方面对苏共内部问题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展开剖析:一、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二、苏共的基本理论及指导方针;三、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四、苏共的党风;五、苏共的特权阶层;六、苏共的组织路线;七、苏共的领导集团;八、苏共对西方世界西化、分化战略的应对。

我们这部专著与《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八集DVD一样,也是分八章,甚至连标题都相同。我们是这样考虑其逻辑结构的:苏联解体有着多种原因,但苏共的蜕化变质是根本的原因。我们这部专著和八集政论片都是围绕这一根本问题展开的。

第一章:“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旨在通过回顾苏共兴衰的历史过程,提出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一重大而严肃的问题,初步剖析了亡党与亡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得出“问题就出在苏联共产党党内”的结论。如果说第一章是总论的话,那么以后其他各章则是围绕这一结论而展开的。

第二章:“苏共的基本理论及指导方针”,旨在说明,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行动和运动;而错误的理论就必然会导致错误的行动和错误的运动。这就是理论的重要作用。从一定的意义上讲,苏共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正确理论指导的结果,苏共之所以亡党,是从赫鲁晓夫领导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逐渐脱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党的基本理论,只有转化为党的行动的纲领和各项具体工作方针才具有实际意义。任何一个政党的基本理论,都会最终转化为这个政党的工作指导方针;任何一个政党的工作指导方针,也必然体现其基本理论之本质要求。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尽可能讲清苏共基本理论的同时,也适当联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工作指导方针及其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第三章:“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旨在说明,党的理论是通过具体的意识形态工作去贯彻到全党全社会的。意识形态工作是联结党的理论与党的其他各项工作的船只与桥梁,理应引起全党特别是党的中央委员会尤其是最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本章力图通过苏共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说明:意识形态工作的各级领 导权必须掌握在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手中;必须培养和壮大一支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工作者队伍;必须建立一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术研究机构和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坚强阵地;必须有一套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法等。

第四章:“苏共的党风”。这里所说的党风,主要是指以党的性质和党的宗旨为核心的大党风,当然,也包括党的一般的工作作风。如果说第二章“苏共的基本理论及指导方针”与第三章“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是讲党的指导思想,第四章重点在阐明必须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如果这个党保持了鲜明的工人阶级性质,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个党便是屹立在人民——“大地母亲”上的力量无穷的英雄安泰,否则难逃失败命运。

第五章:“苏共的特权阶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定义,阶级及阶层,主要是指经济领域而不是政治领域的概念。任何社会的阶级及阶层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也就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阶级及阶层一旦形成,对一定时代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则必然产生反作用。

任何统治阶级及其阶层一旦形成,则必然企图进一步建立最大限度有利于自己甚至企图“终结”和固化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苏共中的特权阶层是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物质力量,甚至可以说是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原动力。

正因如此,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5]

第六章:“苏共的组织路线”。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思想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党的组织原则和干部路线就是决定的因素。如果说第二、三章讲的是党的思想路线,第四、五章讲的是党的政治路线亦即阶级路线,那么第六章便是讲组织路线,其中包括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与党的干部路线,以及党的监督机制。组织路线是执行党的思想路线与政治路线的保证。

第七章:“苏共的领导集团”。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也承认个人在历史进程中可能发挥的独特作用。英雄,总是顺应时代潮流,反映人民的意志,引领时代前进的步伐,带领群众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而那些落后与陈腐势力的代表人物,也可能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空范围场内,显示其主观作用,动员、凝聚社会上的反动势力,一时阻碍、扭曲历史前进的步伐,甚至导致历史性的倒退。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已经阐明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现象。

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历史从来都不是一条笔直的长线,它是在各种势力的比较、较量和争夺中,在进步与落后的辩证运动中不断向前的。

一部充满浓烈的大喜大悲色彩的苏联历史,正体现了社会实现进步的复杂和艰难,而苏共不同历史时期的领导集团在苏联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历史作用,不能不使人们进一步深思党的领导集团在保证党和国家前进方向中的关键作用。

苏联部长会议原主席尼·伊·雷日科夫在总结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原因时曾十分痛心地说:“是党的领导者们,正是他们背叛了党,出卖了国家和人民。”[6]

第八章:“苏共对西方世界西化、分化战略的应对”。如果说,第二至第七章讲的是苏共兴衰的内因,那么第八章讲的主要是苏共兴衰的外因。当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美国国务卿贝克在谈到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时曾说:“我们不是这场革命的领袖,但也不是旁观者”。[7]这从一定程度上较为生动、深刻地说明了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内外原因的辩证关系。

以上就是我们这本专著的主要框架,体现了我们对于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根本原因的看法。(待续)

注释:

[1]该片是由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苏共兴衰与苏联兴亡》课题组、中央纪委、中国方正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联合摄制,解放军艺术学院电视艺术中心承制,2006年6月出品。

总撰稿:李慎明(署笔名:肖黎)。

撰 稿:李小宁、葛幼力、邱建、郝一星。

顾 问:陈奎元、张全景、刘峰岩、郑科扬、李慎明、全哲珠、杜学芳、李成仁、马俊清、蒋振云、李意珍。

总监制:李本刚、肖建国、周殿富、王京生、陈之骅。

总策划:潘家华、朱锦昌、邢世杰、胡驰、邵中和、陈君、刘奇光。

理论提供:李慎明、陈之骅、吴恩远、邢广程、李正乐、王正泉、张树华、于洪君、郭春生。

总编导:李荃、刘树人。

[2]莫蒂默•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编:《西方思想宝库》,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66页。

[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2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

[5]《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10页。

[6]尼•伊•雷日科夫:《大国悲剧》,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第166页。

[7]谭索:《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449页。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henghuo/news177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健康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208 second(s), 81 queries, Memory 0.5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