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壹周报(《上海壹周》自问自答)

发布日期:2025-01-13 06:30:58     手机:https://m.xinb2b.cn/shenghuo/news39840.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上海壹周报(《上海壹周》自问自答) 最近为了宣传新书《刻小说的人》,在媒体上做了一些访谈。下面一篇刊登于《上海壹周》(原文链接),访谈是自问自答的形式。现将访谈部分转帖如下: 问:你的新书《刻小说的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答:《刻小说的人》

上海壹周报(《上海壹周》自问自答)

上海壹周报(《上海壹周》自问自答)

最近为了宣传新书《刻小说的人》,在媒体上做了一些访谈。下面一篇刊登于《上海壹周》(原文链接),访谈是自问自答的形式。现将访谈部分转帖如下:

问:你的新书《刻小说的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答:《刻小说的人》是一本文学随笔集。其中一部分是书评,介绍近年出版的小说佳作(以外国文学为主),另一部分是对几位著名当代小说家的介绍及作品分析,另外还有一些探讨小说技巧的文章。

问:书中提到的“刻小说的人”都有哪些?

答:这个书名取自书中一篇文章的标题,那篇文章写的是作家卡佛。不过这本书介绍了不止一位我本人很喜欢的作家,比如冯内古特、奥康纳、卡佛、波拉尼奥、米切尔、塞林格、海明威、伍尔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

问:你是一位专业书评人?

答:不是。专业写书评是一件很累的事。通读一本书可能就要花上几星期甚至一两个月的时间,而我本人写书评的速度像蜗牛爬一样慢,一篇文章经常要花一两个星期,所以我很难想象把写书评当作专业来干。在写作方面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写小说。

问:那你为什么写了那么多书评?

答:除了小说一直写不出来这个原因之外,几年前我写过一组叫做“虚拟书评”的文章,就是给一些想象出来的书撰写的书评。这些文章得到了一定关注,后来就有书评编辑来找我约稿写真正的书评,于是就这么误打误撞成了个书评人。

问:写书评这件事对你的吸引力是什么?

答:最初写“虚拟书评”可能算是把书评当小说来写吧。另外还有一个动力,就是“戏仿”。我当时读了一本《纽约时报》书评集的中译本,发现那些书评文章翻译成中文以后的文字腔调非常有趣,于是很想模仿,所以说那些假书评也是某种“风格练习”。直到现在我对这种文字风格还是挺有兴趣的(可以说是“戏仿成真”),写书评时尽量想写得有味道,最头疼的情况就是句子写得寡然无味,所以总是一遍一遍地改,这也是我写得极慢的原因之一。

问:书评归根结底是对一本书的介绍,有必要对文字这么计较吗?

答:好的书评并不仅仅是一种功能性的文章,其实可以写得像出色的散文或随笔一样有味道。一个散文作者写文章时肯定不会仅仅停留在把事情或观点讲清楚这个层面上,而是会考虑文字的质量、文章的风格。我读过一些优秀的小说家(比如伍尔夫)撰写的书评,那些文章绝对可以算得上文学作品。

问:你写书评时是如何选书的?

答:我一般只写自己感兴趣的书。按理说专业书评人不应该这样。据我了解,《纽约时报》找人写书评的流程通常是先和书评人说好给某一本尚未出版的新书写一篇书评,对方答应后才寄样书给书评人,书评人读完之后不管喜不喜欢,都必须写一篇。但我自己经常是花了很长时间读完一本书之后发现不对胃口,这种情况下,虽然也可以写,虽然写完之后也可以发表,但我大多选择不写。倒不是因为自己的标准多高,主要是写一篇书评太费精力了,实在不想把这些精力花在自己提不起兴趣的书上。

问:你感兴趣的书是哪一类?

答:目前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小说。回忆从小到大读过的小说,我发现那些真正吸引我、触动我、甚至打动我的部分大多不是小说的情节,好像也不是书中的人物,而是文字的气质和这些文字营造出来的气氛,另外还有小说的形式。中学时读《局外人》,读了两页纸就被俘虏了。这两页纸的文字显然不足以讲完一个故事,也不能完整地塑造一个人物,但这些文字的语气和它们制造出来的特殊气氛足以打动一个读者。总结起来,我发现在我记忆里留下“烙印”的小说大多是那些被称为“实验小说”、“先锋派文学”、“后现代小说”的东西。我现在的阅读兴趣仍然停留在这种小说上,也对从技术层面分析这类小说很感兴趣。

问:这类小说容易找到吗?

答:不太容易。个人觉得当下中文小说的主要缺陷之一就是对文字和叙事质量的要求太低。读英文小说会发现这方面的质量高出不少,但也有其他问题。比如如果你常读美国小说,就会遇到很多“作文”式的作品——各方面的质量都不低,写得也非常认真,但就是缺少魅力、缺乏灵气。我读过一些获奖或者获得好评的美国小说,发现不少都属于这种类型。我喜欢有魅力、有灵气的作家,甚至有鬼气、有邪气都好,最不感兴趣的就是“好学生”式的作家。

问:你好像说过“没有心理问题的作家不是好作家”?

答:当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我觉得好作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心理问题,好作家中特别阳光、特别正能量的大概不多。《刻小说的人》这本书里专门有一篇文章写的就是三位文学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伍尔夫、海明威)的精神疾病。

问:你本人有心理问题吗?

答:当然有。但是有心理问题并不能保证一个人成为好作家。

问:你这本书里介绍的大部分是外国小说,有的目前还没出中译本。读英文原版和读中译本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答:对于原作是英文的外国小说,如果可能的话我一般会选择读原版,因为原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著”。但是读中译本也有意义。一位出色的文学小说译者,他/她的文字素质应该和作家相当。把一部小说的原著和中译本对照着读,你往往能从译者那里学到中文写作技巧。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我个人觉得好译者和差译者最重要的差别不是外文水平的差别,而是中文水平的差别。很多读者在评价一本书的翻译质量时把重点放在译文的对错和准确程度上,这些固然重要,但是译者的文笔也非常重要。一个译本出现一两处误译可能只影响这一两处的阅读,可是如果译者的中文很烂,即使没有任何翻译错误,结果也可能是整本书都没法让人读进去。

问:你自己给这本书画了封面和几十幅插图?

答:是。我记得小时候看书常有插图,属于美好记忆之一。我个人比较喜欢黑白线描,所以这次画的都是这种风格。根据我多年的经验,一个人要想让人觉得你很牛,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跨界”。假如我的身份是一名美院附中的学生,这些画儿可能根本拿不出手。但是我以一个作者的身份画这些画儿,就偶尔还能听到“画得真好”的夸赞。

问:说到“跨界”,你目前的本职工作是一位 IT 人?

答:具体说是电脑工程师。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写程序,主要是网站程序,偶尔也写写 APP。我的个人网站(bimuyu.com)就是用自己写的程序搭建的。我还做过一个书评网站,叫“读写人”(duxieren.com),收集报刊书评版和独立书评人的最新书评文章。

问:写程序和写文章有什么相通之处吗?

答:我首先想到的是不同之处。写程序必须严格遵守语法,差一个字母都会出错。但写文章(至少对我来讲)往往打破规则时最出彩。但这两件事从某种意义上讲都属于“创作”,都是用字符从无到有地制造某种东西的过程,完成之后都能让人体会到某种成就感。

问:冒昧地问一句,《刻小说的人》里提到的书你自己真的都读过吗?

答:这本书里有大约三分之二的文章是针对一本书的书评,这些书我都从头到尾读过至少一遍。还有些文章是介绍作家的,其中必然提到作家的重要作品,这些作品我不可能完全读过,但每一个我重点介绍和专门分析的作家,他/她的代表作我读过至少一部。

问:你认为你自己是一个合格的书评人吗?

答:作为评论具体某本书的文章作者,我觉得自己还算合格;但是作为一个可以值得读者信赖、能够不断给大家介绍各种好书的人,我完全不合格。我本人的阅读量不大、感兴趣的作品类型非常窄,我所做的充其量只能算是看到自己对胃口书时写一篇文章而已。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henghuo/news3984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健康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72 second(s), 83 queries, Memory 0.5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