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药膳不但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民族一门独具特色的临床实用学科,更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后代子孙的一笔宝贵遗产。 那么药膳的来源是什么?据记载,中国药膳食疗保健最早出现在夏禹时代。此时已有了商代伊尹制汤液的烹饪方法,并且烹调技术已经
药膳不但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民族一门独具特色的临床实用学科,更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后代子孙的一笔宝贵遗产。 那么药膳的来源是什么?据记载,中国药膳食疗保健最早出现在夏禹时代。此时已有了商代伊尹制汤液的烹饪方法,并且烹调技术已经很高明了。 到了春秋末期,孔子的《论语・乡党》中写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億而爾,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这是对饮食卫生提出了具体要求,是以保健的目的为出发点的。 孔子认为注意饮食,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药膳食疗的发展,已经开始进入萌芽阶段。 战国时期,出现了有关食疗的理论,在《黄帝内经》的有关章节中就提出了系统的食疗学理论,这对中国的食疗、食养和药膳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汉代以前的食疗,对食疗药膳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唐朝时期,药王孙思邈写成的•《备急千金要方》标志着食疗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书中对五脏喜恶宜忌,食物气味、归经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还着重论述食疗在医药中的地位,明确了它的重要性。 并强调:“夫为医者,当须先调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孙思邈认为治疗疾病应该首先运用食疗药膳的方法,足见他对食疗的重视程度,他将食疗学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 明清时期,中医食疗药膳开始全面发展,几乎所有的本草著作都认识到了中药与食疗学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 例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相当多的食疗药膳方,诸如用酒煮食乌鸡治风虚和用各种米粥治脾胃症等典型药膳。这些都明确地反映岀食疗营养学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