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农问题(关于三农问题我的看法)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统称三农问题,简单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民相较城市居民,收入低,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有人认为农民素质不高;其实今时今日的农民,因为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受益于国家的9年义务交易)及长期在城市打工生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掌握来了一定的生产技能,纪律性,学习能力,适应能力都有显著的进步;
2、 农村偏远落后:由于农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无法投入足够的公共资源。供水、供电、商业设施、学校、医院、卫生条件等,都无法和城市相比,生活质量相对偏低,这几年好在村村通了公路,温推行的新农合医保政策还是让广大农民受益的;
3、 农业:目前依然是家庭作坊式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农产品生产单一,价格低廉,造成靠种地根本无法满足农民的生活消费要求,迫使农民流向城市。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简要分析:
1、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小农经济,这得追溯到明太祖朱元璋,这位赤贫、和尚加乞丐出身打下了江山的天才皇帝,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创作性地把全国设计成一个大农村,限制工商业(宋朝的工商业一度十分发达,明朝是大幅度后退)、实行海禁,通过几个大案把全国中产以上的大户皆弄破产了,在他设想中,大家都做小农一起穷(当然饿不死)就好治理皇帝就好管,可恶的户籍制度和禁止人口迁徙都是他的杰作(当年离开县城要开证明要里长同意才行),清继承并强化了了明的制度,这些都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国民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还影响着当代中国,尤其是农村;其实以前中国也是有大农庄的,看过水浒都知道,玉麒麟卢俊义的庄园,那是家丁众多,鸡鸣犬吠,鸡鸭鱼鹅,物资丰富;平日里舞文弄墨,挥拳踢脚,家里那是妻妾满堂,日子过得那是相当惬意;(不好意思,有点跑题)
2、 建国以来,中国百废待兴,为了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实行了工农业剪刀差,即压低农产品价格补贴工业品,同时将资源倾斜到工业和城市;三千万知青下乡其中一个原因是就是当年城市无法解决这么多人就业下放到农村由农村来消化;毛时代人民公社当然是落后的,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哪来的积极性,大家一起磨洋工,效率肯定不高;等改革包产到户,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短时间内让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其及继任者都没有解决小农经济生产的落后性及由此造成的农村落后及农民贫穷问题,在新的时期三农问题更加尖锐和突出,具体见后文
3、 农村家庭作坊式的小规模经营方式,加之农民本身没有太多的积累,长期以来限制了农民扩大再生产,产品单一,南方主要生产水稻,北方是小麦,这些对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而养殖业只是作为副业来发展,难于形成规模化生产;
4、 由于务农不赚钱,再加上农村的落后,造成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因为没有城市户口,他们的下一代无法在城市接受教育,除非支付高昂的教育费用,这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长期和父母分离家庭教育缺失和缺少完整的家庭关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负面作用,由于这部分人口庞大势必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由于城市房价高,农民工根本无法在城市购房,只有在老家农村盖房,花了钱不说,平时在外,春节回家住几天,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5、 沿海城市由于进口减少,再加上由于劳动力、土地等成本的增加造成制造业普遍不景气;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推进造成传统上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的制造业已经不能吸收那么多的就业了,因此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回农村也没什么可做,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年轻人游离在城乡之间,长期积累将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1、 首先从农业入手:
将农民的土地收购过来,启动土地制度改革(当然要先试点),土地所有权可以转让,土地可以世代传承就可以卖贵一点,农民转让土地之后就有在城市买房及创业的资本,大量的社会资金就可以投入到农业;
土地集中后(不用太大规模,不能象美国的大农业,效率太高,使用了太多的农药化肥,而是走小农庄,小型机械化生产),调整农产品结构,生产有机大米(为什么泰国的大米10几块一斤,而我们才几块钱),有机蔬菜、走地鸡、土猪肉、中草药、高品质水果(美国的苹果是我们的几倍,为什么没人引进、改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品质,价格是普通农产品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这样真正提高农民收入让他们愿意务农;当然,不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必要的少量化肥和农业必须的,毕竟不同人群的消费水平和需求不一样;有机食品是今后消费的趋势,富裕起来的城市居民尤其是中产阶级对这部分的需求很大,而价格高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同时除了一部分小型机械化生产,种菜、养鸡、养猪、种水果、种茶、养鱼,这些都需要手工生产,加之配套的加工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减轻城市就业的压力。
2、 其次再解决农村建设:
土地集中后建设配套设施集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可考虑一个乡或几个乡改制为一个镇,取消乡、村建制,农民卖地后可以在镇上买房,继续在农场工作或是自己创业,在镇上开个小店,搞个手工作坊(生产手工酱油、手工醋、土特产等等,还可以放到网上卖),
小镇除了农业,还有配套的加工业,学校,医院,商业设施,餐厅,影院,少量行政设施,这样又解决一部分就业,同时每个小镇建设时还可以规划一些有特色的地方,这些还可以发展旅游业(干净的空气,自然的山水,特色的手工业都可以吸引周围城市里的人周末、节假日来度假发展一些民宿),这些都可以带动内需,解决很大一部分就业。而农民不用进城也可以享受到和城里一样的教育、医疗等等资源;而一个几万人的小镇对政府来说投入的建设成本好过在城市里投入的资源和难度小得多,而建设成本还可以从农民征地收入里截留一部,(关键是做好测算和制度设计,科学合理,程序公平),小镇建设设施功能齐全,规划合理,环境优美,小镇建设同时又带来了新一轮房地产,房地产旺起来可以拉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上游钢材、水泥,下游装修、家电、家私等等上百个产业的发展,既拉动了内需又解决了就业(关键要严格控制房价及防止腐败,房价慢慢涨,大家都成中产)
1、 农民问题:上述两个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一部分人选择留在镇上,每天开车、电瓶车或坐农场的大巴去农场工作,穿着整洁,用小型机械生产,偶尔辅之于手工,或是平时在农场种菜,手工抓虫,手工施肥(有机肥);或是在山上给果树浇水、施肥,放养走地鸡,等等;或是在镇上开个餐厅、服装店,或是开个手工作坊经营土特产;还可以工厂当工人,大学生还看可以选择当老师、医生等等;以回到家和城里一样的干净、漂亮,小院里打打麻将,看病就在社区,读书就在附近,这样的农村你不爱吗。
另一部分可以选择去大中城市,创业或者务工,对务工者,政府可以通过廉租房方式解决进城人员住房问题,当然,如果乡村改造吸纳了大部分劳动力,城市公共资源(住房、交易、医疗)的压力势必减少很多,户籍制度改革应该值得探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