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大师吗(胡适是不是诗人)

发布日期:2024-12-22 10:10:27     作者:一切丛来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aik232705.html     违规举报


胡适竟然讥讽毛主席的《沁园春》是“薛蟠体”,“没有一句通的”。

毛主席的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在1958年发表后,被在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读到了。胡适为人自傲,向以批评家自居,他接受不了众多报纸、杂刊对毛主席这首词的称赞,忍不住摇笔痛斥,说这种现象“肉麻”;转而对毛主席的这首词指手划脚,说整首词“没有一句通的”

众所周知,《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一首悼念词,词中以物喻人,以“骄杨”喻对毛主席的夫人杨开慧烈士,以“柳”喻曾经的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重要的是,词中并非仅仅单纯抒发悼念之情,还把这种情感推而广之,对一切为革命贡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先烈表达出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进而歌颂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激励广大人民捍卫革命成果。


胡适如此批毛泽东的诗词,让我们想起了一段胡适高高在上的往事。

毛泽东第一次到胡适的课堂上旁听,就被胡适问及姓名。毛泽东恭敬回答曰:

“学生叫毛泽东,来自湖南一师,现在我校图书馆工作,因为仰慕先生学问,特来旁听。”

然而,胡适听完却有些嗔怒,以北大规定为由不允许毛泽东旁听,毛泽东急了:

“我实在是仰慕先生的学问。”

看毛泽东这样坚持不肯离开,胡适这才默许毛泽东继续坐下旁听。

此后,毛泽东在杨怀中的介绍下,专程拜访胡适,他心里装满了各种问题,急于找到一个能够答疑解惑的人。

后来,校长蔡元培号召青年报名参加法国的勤工俭学,毛泽东在“专门请教”胡适后,选择留在国内,多研究些国内的现实问题。

胡适曾经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毛泽东认为前半句极有道理,中国之大,有多少现实问题等着去研究呢?本土的问题没搞清楚,外国带回来的经验就能奏效?最终,毛泽东没有选择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向来是批判辩证地看待问题,胡适的话说对了一半,既要抓紧时间研究问题,也不能忘了谈论清楚主义。

其实,胡适不知道:毛泽东不但是解决问题的高手,更是革命的彻底主义者。毛泽东强调的主义,是一种信仰!而胡适却不懂装懂,纠结于小文人情结,缺乏虚怀若谷、宏阔高远、高屋建瓴的文人胸怀!这也难怪他不能理解毛泽东的作品《蝶恋花·答李淑一》不单单是一首悼念词,更是对一切为革命贡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先烈表达出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进而歌颂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激励广大人民捍卫革命成果。


胡适其人

胡适(1891—1962),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919年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接办《每周评论》。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1924年创办《现代评论》,1932年创办《独立评论》。1945年3月任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

1949年1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不可否认,胡适先生才高八斗,是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但是笔者认为胡适先生眼高手低,知行不能合一。胡适先生虽然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然,纸上谈兵,却没有具有真正的有说服力的新诗!

百度输入胡适诗歌,首先跳出来的三首作品:

梦与诗

现代 · 胡适

都是平常经验,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涌到梦中来,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都是平常言语,

偶然碰着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湖上

现代 · 胡适

水上一个萤火,水里一个萤火,

平排着,轻轻地,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秘魔崖月夜

现代 · 胡适

依旧是月圆时,依旧是空山,

静夜;我独自月下归来,

──这凄凉如何能解!

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惊破了空山的寂静。

山风吹乱的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以上三首新诗,可以说缺乏诗歌的立意高远,皆是小我情调,小资情怀。写的尽是个人内心独白,偶尔的伤感与喜悦,并没有胡适先生所标榜的那样的现代感,无非是用现代白话来表达,缺乏诗歌的张力与美感,甚至有些陷入“打油诗”的尴尬局面!难道这就是胡适先生主张的“写诗如作文”?


陷入大白话、打油诗的两首作品

☞第一首

哪有猫儿不叫春?

哪有蝉儿不名夏?

哪有蛤蟆不夜鸣?

哪有先生不说话?

这首打油诗没有名字,据说是当年胡适在台上发表演讲时滔滔不绝,后来有人觉得他说得太多了,便写诗来挑衅,于是胡适便写了这样一首诗来回应对方。读完这首诗,只能说这是酒后吐真言。全诗一共用了三种动物与一位先生,有点意思。

☞第二首

《三从四德》

太太出门要跟从

太太命令要服从

太太说错话要盲从

太太化妆要等得

太太生日要记得

打骂要忍得

花钱要舍得

这本是胡适先生总结出来的现代版“三从四德”,但怎么看也是一首打油诗了。先生一生学贯中西,但却依家人的安排娶了不识多少字的小脚夫人江冬秀,据说这在当时成为了奇事。这就是胡适先生的现代新诗?还是胡适先生内心无奈的调侃? 可以说毫无意境与美感,形同白开水,甚至连打油诗都算不上!


胡适白话诗九首,同样陷入语言的单一 与意象的浅薄,缺乏毛泽东诗歌的格局与意境开阔。

01.《朋友》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02.《风在吹》

风在吹,雪在飞,

老鸦冒着风雪归。

飞不前,也要飞,

饿坏孩儿娘的罪。

03.《湖上》

水上一个萤火,

水里一个萤火,

平排着,

轻轻地,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04.《梦与诗》

都是平常经验,

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涌到梦中来,

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语,

偶然碰着个诗人,

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05.《醉》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06.《老鸦》

大清早起,

我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

天寒风紧,无枝可栖。

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

——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

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小米!

07.《大雪里一个红叶》

雪色满空山,抬头忽见你!

我不知何故,心里很欢喜;

踏雪摘下来,夹在小书里;

还想做首诗,写我欢喜的道理。

不料此理狠难写,抽出笔来又搁起。

08.《夜》

吹了灯儿,卷开窗幕,放进月光满地。

对着这般月色,教我要睡也如何睡!

我待要起来遮着窗儿,推出月光,又觉得有点对他月亮儿不起。

我终日里讲王充,仲长统,阿里士多德,爱比苦拉斯,……几乎全忘了 我自己!

多谢你殷勤好月,提起我过来哀怨,过来情思。

我就千思万想,直到月落天明,也甘心愿意!

怕明朝,云密遮天,风狂打屋,何处能寻你!

09《鸽子》

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只鸽子

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

翻身映日

白羽衬青天

十分鲜丽

胡适先生等大胆提出“作诗如作文”,彻底打破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规范,创立自由体的白话诗,即“新诗”,使之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汉语诗歌的主流形式,在体式上与中国古典诗歌实现了全面的断裂,开始了中国新诗自己的发展历程。

然,与毛泽东比,胡适先生诗歌未免小家子气,其诗歌立意、格局、意境与美感都与毛泽东诗词有很大的差距。

一句话,胡适先生还不够格指点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吟诗作赋,其诗词天人合一!毛泽东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务部主任汪建新教授评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从来不为写诗而写诗,其审美趣味具有把理想因素与现实因素相互渗透的创作倾向。毛泽东继承并发展了“诗言志”的传统,娴熟地运用古典诗词这一文学形式,抒发着一代伟人明睿、高昂、奋进、自由、崇高的博大情怀。

――――――――――

吟诗作赋,天人合一

作者:信陵君

毛泽东的诗词

长满高粱、水稻与黄土地

每一颗文字都带着炎黄的气息

在高原上升起魂魄

在大河中涤荡灵魂

他把井冈山、娄山关、祁连山

镶嵌进中华文明的方块字

他把不屈的意志

放飞在雪山、草地、沼泽

梦中的蝶,栖息

在一个个即将黎明的黄昏

他把资治通鉴、汉书、三国演义、水浒传

写成磅礴的意象

在史册中复活一个个刚正不阿的雕塑

在他笔下,每一个颠沛流离的人

必须赢得自尊

只有马匹,可以托起诗以言志的庄严

只有青山,可以挺立诗词的高天之志

只有河流,可以穿透傲骨之下的柔情

只有苍天,可以读出毛泽东诗词的象征

只有大地,可以盛绽毛泽东诗词的隐喻

毛泽东诗词在惊雷之后

长天之上的虹,斑斓之后的狂澜

在烽烟里翻滚

他振笔一怒,呼出商山四皓抚摸过的正义

呼出一场大雪

呼出东方一轮灿烂的乾坤


毛泽东诗词都是裸露的肝胆

作者:信陵君

毛泽东诗词

镶嵌了磅礴澎湃的意

是日月星辰,江海河流

是崇山峻岭,雪山草地

磅礴如日月同辉,星辰相映

澎湃如江海狂流,大河共舞

每一次起笔

都是乌蒙磅礴走泥丸

每一次停顿

都是金沙水拍云崖暖

每一次抒情

都是战地黄花分外香

每一次言志

都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诗词的平仄

和着战火与枪声

饮千山万水,把韵脚写在大地之上

吹响胸中号角,把诗意涂染在苍穹

画出一条红色的飘带

毛泽东诗词的意境

深藏于马蹄,每一个字苍劲雄浑

堪比西风烈,掠过长空

惊起雁叫,霜浸晨月残阳

令对手望洋兴叹

毛泽东诗词

是野战军的疾风骤雨

遍扫先秦两汉,魏晋唐宋

摇起湘江、金沙江、长江,大渡河

惊涛骇浪洗肝胆

毛泽东诗词是大军团作战

放飞马匹,踏破沧桑横流

投出巨石,敲响宇宙之钟

敌人魂飞魄散

毛泽东抒怀

诗意绵延二万五千里

意境峭抜,高悬一行

——红军不怕远征难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aik23270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