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气候问题合作的报道(美参议院批准气候修正案)

发布日期:2024-12-22 02:29:34     作者:愛沵愛你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buw266463.html     违规举报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赵觉珵】美国参议院当地时间21日批准了一项有关气候变化的修正案,该修正案承诺美国减少导致气候变化的制冷剂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但在这件看似有利全球的事情背后,美国也不忘给中国“使绊儿”其中一项附加内容要求美国国务院向联合国提议,终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声称因为这一地位让中国有更多时间来逐步减少使用相关化合物,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中美气候问题合作的报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中美气候问题合作的报道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赵觉珵】美国参议院当地时间21日批准了一项有关气候变化的修正案,该修正案承诺美国减少导致气候变化的制冷剂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但在这件看似有利全球的事情背后,美国也不忘给中国“使绊儿”。其中一项附加内容要求美国国务院向联合国提议,终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声称因为这一地位让中国有更多时间来逐步减少使用相关化合物。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参议院21日在“最后一刻”以69∶27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以下简称《基加利修正案》),该修正案承诺美国将减少导致气候变化的氢氟碳化物的生产和使用。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民主党籍参议员查克·舒默宣称,批准该修正案是“向大规模应对全球变暖迈出的历史性一步”。舒默预测,这次投票可能是本届国会最重要的两党合作成果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基加利修正案》于2016年10月15日在卢旺达基加利通过,将氢氟碳化物纳入《蒙特利尔议定书》管控范围。氢氟碳化物是大多数空调和制冷系统中使用的制冷剂,属于温室气体,具有高全球升温潜能值。有科学家预测,如果《基加利修正案》成功实施,本世纪末全球预计平均升温幅度将减少0.5摄氏度。《纽约时报》称,已有137个国家批准了《基加利修正案》。根据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信息,2021年6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长交存了中国政府接受《基加利修正案》的接受书,该修正案已于当年9月15日对中国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参议院在批准上述修正案时,附加了一项针对中国的内容,即迫使美国国务院官员向联合国提议,终止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理由是这一地位让作为氢氟碳化物主要生产国的中国有更多时间来逐步减少使用该化合物。

提出这一要求的美共和党籍参议员迈克·李在一份声明中宣称,根据《基加利修正案》,中国被视为发展中国家,这使其在现有氢氟碳化物市场上具有“不公平的优势”。该修正案将使中国到本世纪40年代仍然可继续生产氢氟碳化物产品。《纽约时报》报道称,根据《基加利修正案》,美国和欧盟等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将在2036年之前将氢氟碳化物的生产和消费量减少到2012年水平的15%左右。中国等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则需要在2045年之前将相关生产和消费减少到2021年水平的20%。对于巴林、印度、沙特阿拉伯等最热的一小部分国家,《基加利修正案》的规定则更为宽松。

在美国参议院内部和政界,也有声音反对批准《基加利修正案》,其声称的原因同样与中国有关。《纽约时报》援引共和党籍参议员约翰·巴拉索的观点称:“任何参议员都没有理由以牺牲美国纳税人和美国辛勤工作的家庭为代价向中国施舍。”而“美国人争取繁荣”组织则表示,批准该修正案将提高美国消费者的空调、冷藏和工业制冷价格,并给中国等美国的工业竞争对手带来不公平的优势。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一直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元丰22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历史上,美国是最大的温室气体累积排放国,迄今为止,美国占全球累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5%,中国仅占13%。

王元丰表示,近年来,美国在应对气变领域做得并不好,曾先后退出《京都议定书》与《巴黎协定》。与此同时,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承诺的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援助资金始终没有落实。“在当前气候变化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美国应该做的是履行自己的承诺并推动国际合作,而不是攀扯其他国家。”

王元丰同时提到,近年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已经做出大量贡献,包括提出“双碳”战略、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帮助太平洋岛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buw26646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2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