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失分点讲解(高考状元纠错笔记易错点分析)

发布日期:2024-12-22 08:57:07     作者:屠殺殘留影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cph529083.html     违规举报


本人强迫症,6:13 推送;

转发或分享,可得电子版。

(微专题和微考点除外)

678地理工作室


高三复习利器,请看下面链接

易错4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不准

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一是不会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二是不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相对高度;三是不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四是习惯性地认为站在高的地方一定能够看到低的地方。

复习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规律及综合运用

1.数值计算和数值规律

(1)同线等值,邻线可等值也可相差一定值。等高距全图一致。

(2)两点间的数值差,有如下三种情况:①两点都在等值线上,则两点数值确定,数值直接相减;②如果一点在线上,一点不在,则在线上的点数值确定,不在线上的点数值不确定,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值差也是一范围;③如两点都不在线上,则数值都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据差也为一范围,且两个范围相减时,其中一个范围的大值减另一个范围的小值,前者的小值减后者的大值。

注:若有等值线重合如等高线的陡崖处,计算数值差与此方法相同,也可由此得出以下公式:

①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M≤H<(M d),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大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②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m-d)<h≤m,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③陡崖的相对高度(ΔH)计算公式为:(x-1)d≤ΔH<(x 1)d,x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2.综合应用

(1)与气候结合

①地势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③阳坡热量条件好,阴坡相反。④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2)与河流水文结合

①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②水库坝址宜选在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3)与运输线路结合

①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短、坡度、少过河建桥;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②引水线路的选择应尽量让水自流。

③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4)与“点”的区位结合

①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工厂宜选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方。

②港口的建设应选择在避风深水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③气象站应建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④疗养院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5)与农业生产结合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

二、可视问题

高考中经常出现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中两点是否可视的问题,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观察两点之间是否有山脊、山峰的阻挡,可用地形剖面图加以证明,如果两点分别位于山顶和山脚,还要注意凸凹坡的问题。

在形态上,凹坡是下部坡度缓,上部坡度陡;凸坡则下陡上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凹坡等高线外疏里密;而凸坡则外密里疏。

同学们可以这样来记忆:

凸坡:等高线里疏外密,所以上缓下陡,看不见山脚。

凹坡:等高线里密外疏,所以上陡下缓,能看见山脚。

欲购微专题请加微信详询

为了减小某一位老师的工作量,所以

您的姓氏拼音

A-G开头的,请加林老师微信15833208809

H-N开头的,请加牛老师微信736491854

O-T开头的,请加温老师微信13730040095

U-Z开头的,请加张老师微信13785036967



2018年12月27日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cph52908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