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秘密伴读手册(一起读好书宝葫芦的秘密)

发布日期:2024-12-22 01:18:31     作者:綄镁躌荹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eaa352760.html     违规举报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做客掌上读书圈,今天我们为您带来的这本书是《宝葫芦的秘密》。

《宝葫芦的秘密》是张天翼的经典童话故事。作品以活泼、细腻的笔调,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十分鲜活饱满的小学生形象。通过学生王葆异想天开的“白日梦”,来教育那些想不劳而获的行为,告诫孩子们要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本书早在 1963 年就被拍成迪斯尼同名电影,家喻户晓,不仅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也继续影响着当今的儿童。

张天翼(1906年-1985年),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中国当代作家。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

代表作有童话《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包氏父子》、《鬼土日记》等。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宝葫芦的秘密》作者通过描写少年王葆的追求遭遇,批评了好逸恶劳的懒惰思想。指出了坐享其成的生活不应该是人生的目标;让同学们明白世上没有捷径,做任何事情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需要我们为之付出,这样才能无愧于心。我们还年少,必须相信自己,而不是依赖懒惰。


本书的主人公王葆是一个颇具童心和想象力的孩子,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而他也总是希望能得到一个宝葫芦。一个星期日,他和同学闹了别扭,一个人到河边钓鱼,结果发现了一个湿答答的、满身绿里透黄和香蕉颜色一样的东西。

王葆得到宝葫芦,并和它达成保守秘密的协议后,宝葫芦为王葆带来了美丽的金鱼、可口的食物、心爱的书、精致的电磁起重机、崭新的自行车、少见的收音机,甚至还有钱,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王葆觉得拥有了宝葫芦自己很幸福;宝葫芦一边为王葆带来幸福,一边制造麻烦,王葆逐渐发现宝葫芦原来不分青红皂白,只懂盲目服从,因此屡次令王葆哭笑不得:图书馆,大家都想借《科学画报》,可却被宝葫芦装进了王葆的书包;下象棋时想吃掉棋子,却进入了王葆的嘴里......宝葫芦不但没有帮到王葆,却让他尴尬无比、陷入困境。

宝葫芦打乱了王葆的生活,在电影院里,宝葫芦偷了郑小登的票,结果王葆十分紧张,没看就回家了;在家里,宝葫芦又为他弄来了自行车和收音机,面对爸爸和奶奶的询问,只好撒谎过关。哎,为了一个谎言,就得用更多的谎言来圆它,最后只能陷入谎言的漩涡中。所以啊,同学们,我们要拒绝谎言,做一个诚信的人。

数学考试时,宝葫芦偷了别人的试卷给王葆,使王葆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猜疑。王葆无地自容、懊悔不已,他仔细思考了这几天发生的事情,虽然宝葫芦可以为他带来他想要的一切,但是宝葫芦给他变出来的这一切其实都是偷来的,他没有朋友、没有同学、没有家、也没有亲人。于是,王葆决定放弃宝葫芦,说出真相,做一个诚实的人,并且赔偿原物主的损失。这种知错就改、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值得夸奖和称赞,更值得学习。

全书的故事围绕王葆的梦想展开,想象力十分丰富。故事内容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十分有趣。整个故事对错褒贬的态度明确,具有很好的教育和启迪意义。

《宝葫芦的秘密》这部作品不仅具备了一般童话题材所应有的特点,而且能够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进行透彻的分析,并将丰富的幻想和离奇的情节表现得颇具艺术感染力。


由于作者深深地熟悉儿童生活,善于揣摩他们的心理状态,所以这本书在人物刻画和语言的运用上,都相当成功。尤其是人物的对话、内心描写,睿智幽默,深受小读者喜爱。比如语言描写:

我们动手做电磁起重机的时候,又有苏鸣凤跟我吵嘴。

你们都不知道苏鸣凤吧?苏鸣凤是我们的小组长。其实他这个人并不怎么样,他乒乓球还打不过我哩。可是他老爱挑眼。他一面干着他自己的那份工作,一面还得瞧瞧这个,瞧瞧那个。

“王葆,这么绕不行:不整齐。”

一会儿又是——

“王葆,你绕得太松了。”

同志们!你们要知道,我做的这个零件,是我们全部工程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科学上叫做电磁铁:起重机要吸起铁东西来,就全靠它。

同志们!你们要知道,我做的这一份工作可实在不简单。我得把二十八号的漆皮线绕到一个木轴儿上面去,又要绕得紧,又要绕得齐。假如让女孩儿来做这样的工作,那就再合适不过了。而我呢,恰巧不是个女孩儿。问题就出在这里。

可是苏鸣凤简直看不到这个问题。你瞧,人家做得非常费劲,闹得汗珠儿都打鼻尖上冒出来了,苏鸣凤却还一个劲儿提意见,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我动了火:

“这么做也不行,那么做也不行——你做!”

苏鸣凤说:

“好,我来绕。你去做绞盘上的摇柄吧。”

这个绞盘上的摇柄——再重要不过了。只有等我把摇柄做好安上去之后,才能转动绞盘,使起重臂举起来。要不然,就不能算是一个起重机。所以我也很乐意做。我很愿意对整个工程有这么重要的贡献。

可是忽然——苏鸣凤嚷了起来:

“不对,王葆!你把它弄成‘之’字形了。这两处都得折成直角才行。”

等到我把它一矫正,苏鸣凤又来了:

“这成了钝角了,不行!”

“怎么又不行?”

“这么着没有用处,摇不起来。”

“你怎么知道它摇不起来?”

有人插嘴:

“这实在不像个摇柄,倒像一个人——站在游泳池边刚要往下跳的姿势。”

这真有点儿像,大家笑了起来。我把东西往地下一扔:

“嗯,还兴讽刺人哩!我不干了,我退出!”

我狠狠地把地上的东西顺脚一踢,就往外跑。

苏鸣凤追了出来:

“王葆,王葆!”

“别理我!”

“王葆,别这样!你这是什么态度?”

“噢,就是你的态度好!好极了,可了不得!等着《中国少年报》登你的照片吧!”

“王葆,你这么着,可不会有人同意你……”

“我才不稀罕你们的同意哩!”——我头也不回地走,眼泪简直要冒出来了。

苏鸣凤想要追上我,劝我回去。可是别的同学都拦住了他,“让他走,让他走!”

这么着我就更生气。

“好,你们全都不讲友谊……拉倒!”......

作者在作品中还运用了大量精彩的内心世界描写,比如:

哈,这可好了,这可好了!我在地下打了一个滚。我多快活呀!又打了一个滚。我真恨不得跑去告诉奶奶,告诉妈妈和爸爸,说我得到了幸福,什么事都有了办法。我也真恨不得跑去告诉我的同学们,告诉我们辅导员和班主任,说我将来要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准有成就,不是当英雄就是当模范。这可一点儿也不是夸大,也不是吹牛,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可是我不能对任何人泄露一个字。我得保密。可是我又有满肚子的高兴,关也关不住的。关也关不住地要迸出来。

我没有办法。我只好嘴里大声唱着---说也不好意思,我简直成了一个小娃娃了,不过好在没人瞧见-又打了两个滚。

可还是感觉到不够劲。我于是把腰弯着,把头顶着地,吧嗒翻了一个筋斗。

......


书中金鱼开口和王葆说话了,并且告诉王葆一个道理:如果你想要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必须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动脑筋思考,而不要总想着能直接从别人口中得知答案。这个道理,不仅王葆要知道,每一位读者也都要知道,并且时刻牢记。

王葆为了躲开郑小登,躲在花丛里,并且假装肚子疼。郑小登十分担心,又要找同学帮忙,又要请医生来看看,并且跑去倒热水,一本正经地送过来。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友情,实在让人感动。善良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心存善意、与人为善的人,必定也是幸福的人。

在无人管理售书处,宝葫芦偷出了两本崭新的书给王葆,这下,连小偷杨拴儿都有些看不起他、可怜他了,告诉他这并不光彩,因为无人管理售书处就是信得过大家才无人管理,所以连小偷也不会在这里施展手段。可见,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每个人都要努力做一个讲诚信的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

儿童文学作品本身是一种艺术,它教育儿童绝非以谆谆教诲为能事,而是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宝葫芦的秘密》紧紧地抓住儿童的心理,以谈笑自若的方式去譬喻、劝告或讽刺,让小读者在兴趣得到满足的前提下,通过故事本身来辨明是非美丑。故事中丰富的幻想和离奇的情节极具童趣。

过去研究者们对《宝葫芦的秘密》的阐释和评价,大都基于政治和艺术的双重视角,认为它是一部童话杰作,但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政治说教的印记。这样的定位是基本准确的。作为一个天生的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以独特的想象力为主人公王葆编织了一个奇异的梦,真实反映了孩童的内心愿望;另一方面,他又通过在王葆梦中创设的心理困境,表达特定时代的道德理想,以此实现教育儿童的目的。   

本文在对既有研究观点进行批评和回应的基础上,从梦的角度进一步解读《宝葫芦的秘密》,由此阐述主人公梦境产生的外在社会语境和内在心理机制,同时指出作品思想艺术上的创造及其缺失。在我看来,无论是从时代的需求还是文本的表征来看,“宝葫芦”都只能是王葆所做的一个空幻的梦。在梦里,王葆不仅面临着在欲望和反欲望之间艰难选择的道德焦虑,而且还经受着个体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强烈孤独感,他唯有从梦中醒来,才能在自我抗争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解放。   

为什么这只是一个梦而已?    

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梦都是完全利己主义的,它们毫无例外都是自我的欲望,就如同孩子的内心一样。王葆的这个梦,便是儿童简单而直接愿望的反映。故事一开始就表明,王葆是一个缺少主动性的孩子,他希望什么事都可以不费力气轻松获得。他听着奶奶讲述的有关宝葫芦的故事,就在心里埋下了愿望的种子,希望通过宝葫芦来弥补现实生活的不满。当王葆和同学苏鸣凤因为电磁起重机的做法产生争执时,他再一次想到了宝葫芦,并由此遁入了有宝葫芦相伴的梦中。


  

宝葫芦可以说是王葆内心欲望的具象化,美食、玩具、金鱼、花草、图书、作业,等等,只要是王葆心里想要的,宝葫芦全可以帮他变出来。但张天翼并没有在作品中为我们呈现一个童话般的美梦,得到宝葫芦的王葆很快就陷入了精神上的困顿,伴随着欲望而来的一次又一次的受挫,使他渐渐生出了忧虑。通过《科学画报》、下棋、看电影等充满戏剧冲突的事件,作者向我们揭示了宝葫芦“移花接木”之魔力所隐藏的不光彩的真相,只是王葆身在其中并不自知。或者说,王葆已经隐约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因为他不愿放弃心中的念想。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王葆从未对宝葫芦产生过怀疑,他其实是个喜欢追问和反思的孩子,想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其中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可是由于王葆无法抗拒宝葫芦的诱惑,所以总是在关键时刻放弃追问,任自己游走在梦境和现实的边界。当愿望实现时,他希望一切都是合理的现实;当愿望受挫时,又希望自己身在梦中。也就是说,在欲望和理智面前不停摇摆的王葆,始终挣脱不了对宝葫芦的依赖,虽然他明知道只要动一动脑筋,就知道宝葫芦叫人相信不过。就这样,王葆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焦虑之中,他唯有借助外力的刺激和推动,才能抛却不光彩的生活,获得心灵的自由。

数学考试卷上出现的苏鸣凤独一无二的字体,连同书包里掉落下来的《科学画报》,使问题暴露无遗,逼得王葆到了不得不坦白的境地。经过最后的犹豫和挣扎,王葆终于在老师、家人、同学面前将他和宝葫芦的秘密和盘托出,摆脱了心理上的负累,然后从梦中醒来。   

与世界经典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一样,《宝葫芦的秘密》也以梦境的结构来组织故事。不同的是,爱丽丝的梦境呈现了与现实生活迥然相异的面貌,具有完整自足的特性,而王葆所经历的梦境,始终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有时甚至很难分清何时为梦,何时为现实。正因为如此,朱自强先生将《宝葫芦的秘密》视为中国幻想小说非自觉创作的开始,带有一定的先驱性。但是这种非自觉的文体意识,在朱自强看来,难免带来创作上的缺憾。他说:“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略去思想倾向不谈(如果能够的话),几乎距登上世界童话艺术形式的新高峰幻想小说式童话便只差一步了,但是非常遗憾,张天翼功亏一篑了——他在童话的最后让王葆从梦中醒来!那前面发生过的一切不过是一个梦。”朱自强认为,儿童幻想得到宝葫芦是儿童“天然而合理的欲望”,而这个梦对作品的幻想意境是极大的损害。   

从现代儿童观以及儿童文学观的立场来看,朱自强对张天翼童话的批判性评价,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是,任何作家都无法摆脱自己所处时代意识形态的制约,我们不能以当下的标准去要求作家超越当时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评判,应该考虑当时社会的特殊语境。

本书的作者通过王葆思想斗争和转变过程,颇具说服力地批判了存在于少年儿童当中的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懒汉思想,说明要想得到真正的幸福,必须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我们不能要不劳而获的东西,要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成果才是最宝贵的。只有亲自劳动,才知道劳动的辛苦,才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时间久了就会养成好逸恶劳的的坏习惯。我们要懂得,窃取来的劳动成果,自己并不快乐。而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才真实,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宝葫芦的秘密》不仅具备了一般童话题材所应有的特点,而且能够紧紧地抓住儿童的心理进行透彻的分析,并将丰富的幻想和离奇的情节呈现得很有艺术感染力。作家先让小主人公王葆真的得到了他所念念不忘的宝葫芦,而且宝葫芦真的大显神通,使王葆获得了极大的满足。随着情节的发展,王葆渐渐失去了自由,成为宝葫芦的“奴隶”,不仅如此,宝葫芦还把他弄得狼狈万分,经常陷入尴尬境地。王葆开始尝到丧失生活主动权的滋味,开始意识到富有“魔力”的宝葫芦不是什么“宝贝”,而是地地道道的“害人精”。最后下决心与之决裂。作者通过王葆对宝葫芦从希望到怀疑,从厌烦到憎恶的变化过程,细腻地表现了王葆的心理活动。

作品对小主人公王葆的性格和心理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拟人化描写宝葫芦、金鱼等,写出了它们所独有的特征,使之栩栩如生。作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谈笑自若的方式譬喻、劝告或讽刺,让小读者在兴趣得到满足的前提下,通过故事去辨明是非美丑,同时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而富有风趣地把“劳动创造幸福”这样一个重大主题表现得深入浅出。虽然写的是一篇童话,在生活中未必真有其事,然而在数以万计的少年儿童中,类似的思想却是相当普遍的。因此,作品不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宝葫芦的秘密》是张天翼先生的最后一部长篇童话作品,也是他儿童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作品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被认为是中国现代童话的奠基之作。1958年至1966年,以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和人们的文化消费条件,个人购书量仍处较低水平,《宝葫芦的秘密》却被许多人争相传阅,广为流传,读者无以计数。宝葫芦的故事影响了整整几代人。先后被翻译成英、俄、法、德、日、朝鲜、越南等多国文字,在海外出版,深受读者欢迎。作为一部带有浪漫梦幻色彩的作品,小说一问世就受到了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并因其积极、健康的教育意义,而得到了家长、教育工作者和成人读者的热情推崇,是一本艺术性和思想性完美结合的文学读物。

好了,这就是这本书的全部内容,明天我们将开始新的学习,如果你喜欢掌上读书圈,就把它分享给更多的人吧。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eaa35276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7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