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祭祖先是真的吗(我们为什么要在中元节祭祀)

发布日期:2024-12-22 05:36:22     作者:我心透心凉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ejd413417.html     违规举报

文 | 忍不住

责编 | 夏坯子、子牛

出品 | 【常宁之声】工作室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节日反而没有过洋节那么隆重了。个别的传统节日也没有那么重视了。许多传统习俗也没有了传承,特别是随着人口流动,城镇化的推进,重要的民俗活动因为需要燃放鞭炮,相关部门为考虑安全和环保,加以禁止,从而也就失去了热闹的场面。但阴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似乎是个例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过这个节,而且特别的隆重。

笔者的家乡常宁,一个被调侃成“十八线”的小县城,在中元节到来之际,不忘倡导文明祭祀,而且在城区主干道摆放“燃放焚烧”的铁桶,这一举措赢得了市民的称赞。

一是充分照顾群众的表达祭祀的情感需求,二是保障了城市的卫生和安全。同时,还鼓励市民回乡下祭祀,并非一定要将“焚烧纸钱、燃放鞭炮”视为“陈规陋习”来摒弃。如果焚纸纸钱和燃放花炮是陈规陋习,是不是就一刀切了这个陋习的呢?笔者不能苟同。

总之,在“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倡导人民群众学习和继承优秀的民俗活动,繁荣地域文化,包括中元节在内祭祀活动,都是继承和展示我们的文化自信,对道德心存敬畏之心!


一,中元节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符号

中元节源于远古人类将新米(第一次稻谷成熟后收获的新米)供奉家庭祖先以祈求福荫及保佑后人。在咱们常宁直到现在,还基本保留着“尝新”民俗节日。这样的节日寓言着感念大自然的恩赐,能够使家庭和谐团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类似于现在的道德教育,后来被当时唐朝的政府所注重。


其二,在汉民族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中,春夏秋冬分别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寒季是阴,暑季是阳。南是阳,北是阴。纯阴之鬼与冬、寒、北之阴相对应。五行之水气开始显现的时间正是申,即七月。水气,于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第二年三月消亡。相应地,纯阴之鬼正是在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次年三月沉寂。反应在民俗上即是三大鬼节的出现:七月鬼节,十一月寒衣节,次年三月清明节。故俗语云,“三月七月鬼旺月”。

其三、汉民族之古就有迎四时之气的风俗,先秦时就有“迎秋于西郊”的记载。郑玄解为,“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于西郊之兆也”。所谓白帝即是秋神,主杀伐,为死神。汉族又有四时荐享祖先、秋尝之祭的风俗,此俗一直传至近代。先秦楚文化中,春秋二祭是鬼神之祭的最重要时间,迎秋、秋尝与秋祭之俗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七月为神鬼之月的俗信。

其四、七月十五也是佛教盂兰盆节。佛典《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服)时,佛喜欢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五、华南地区的汉族人,最初是从中原地区逃避战乱而南迁的。中国人安土重迁,迁移的时候还要带上祖先的灵位一起走。但是,相传某一汉族人南迁时候,敌军很快就要杀到,这时离七月十五还有一天,他们来不及等鬼节来临,就提前一天过完鬼节,然后赶紧带着祖先灵位出发了。在咱大常宁,在七月十四日的下午就“送老客”了。因南北方各有差异,于是,七月十四或是十五这天,满街烧纸钱。感觉“鬼”都给整懵逼了…“你们能不能商量好,统一过!”其实,南北差异在中国是个永恒的话题。也不由得感慨我们国家地大物博,造就了这么多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


二、中元节的宗教文化

中元节是民俗节日,也是道教的宗教节日。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后称之为三官大帝。他们各有责司,天官为上元赐福,地官为中元赦罪,水官则称下元解厄。道书中说,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当然所检的重点是诸路鬼众了。所以这一天,众鬼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道门中於这一天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

他们认为,整个七月为鬼月。初一鬼门开,十五鬼门关。此月,鬼经过春夏的沉寂,又可以出来活动,所以叫做鬼门开。民间以路边点火、河中放灯、提供鞋子等办法,满足鬼出门活动的需要,以免它们连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无法出行而在原地为非作歹,当然,点灯引路等办法更是希望野鬼能够“远走他乡”。因此这个时候什么河边烧纸、少照镜子、别喊名字……晚上小孩别出门、别晾衣服、别拍照……对一些习俗和禁忌讨论得不亦乐乎。

与清明祭祖不同,鬼节不只是自家的祖先,还有孤魂野鬼、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因为开鬼门来人间游荡,相当于人类请客,叫他们不要捣乱。由于鬼刚刚经历一夏的墓居煎熬,饥肠辘辘,所以给饿鬼施食就成为要紧之事。由于此时鬼可以自由外出活动,祭祀祖先就可不必上墓,只要把祖先的鬼魂“接”到后代子孙的家中,祖先之灵便可饱餐祭品。这就是为什么在常宁餐祭时,都有堂屋内摆一桌,屋外也会摆一桌的原因,也表明人们的大爱,怜悯之心。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举行“中元斋醮”,俗称“道场”,为民众祈福。是日殿上设“太上中元七气赦罪洞灵清虚大帝平等应善天尊”的神位,广陈供养。卯刻,道众闻鼓上殿,经师们加披五彩云鹤班衣,位列前排左右。高功头戴五老冠,金莲盖顶,身披天仙法衣,手执朝简,在钟鼓齐鸣中拈香、宣表,称“庆贺朝科”,便拉开了法会序幕。法会的一般安排是,除上下午唪诵 《玄门功课经》外,主要是拜《玉皇宥罪锡福宝忏》。晚间唪诵《铁罐焰口施食》,超度前羽后化的祖师,并普渡十方孤魂。

而在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便举行超度历代宗亲佛教仪式,盂兰盆法会有复杂的仪规,仪润《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八中详载《兰盆仪轨摘要》,云全卷见《兰盆会纂》中。其中有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诸仪节。

七月祀鬼之俗演变成民间的鬼节,道教文化与佛教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中元节对社会的现实意义

每一项传统民俗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形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随社会动荡,文明或进步。变革因时因地而异。中元节俗称“鬼节”听来毛骨悚然,禁忌也多,但无外乎是惩恶扬善,常怀感念,虔诚和恭敬之心。

任何文化的现实作用是引导社会正常秩序,遵循正常的道德要求,信仰先贤的智慧,尊道崇德而行。

中元节是人们认识大自然规律而产生的,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了开明的祭祀文化和民俗活动,以这种活动方式来缅怀先人,启教后人。

顾问:谷子丰 荣誉主编:包道人 执行主编:净平

责编:子牛、蓝柯、小龙女、夏坯子、襄野

欢迎投稿、合作 电话:13751288016 w530150439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ejd41341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0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