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杞人忧天寓意相近的成语(你知道吗成语杞人忧天)

发布日期:2024-12-22 11:32:39     作者:风物岂非痴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elp427966.html     违规举报

本文乃“国天韵手绘教程视频”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当天高气爽的时候,人们也许会怀着畅快的心情,望一望那高远蔚蓝的天空。在科技还很不发达的古代,那白云悠悠的蓝天给古人多少醉心的联想啊!所以,《列子·天瑞》篇里描述的那个杞人忧天的故事,原本不应该成为后人讥笑的谈资,那是古人在天人合一、物我浑然的诗意中萌生的痴情惦念和真情眷恋的自然流露。


故事是这样的:杞国有个人(杞人)担心那可爱的蓝天会塌下来,广表的大地会陷下去,自己也就身无所托、情无所寄了。因此睡不好觉,吃不香饭。别人见状,便向这个害怕天塌地陷的杞人劝解说,天是气所凝聚,地是土所积聚,没有必要去担忧它们。于是这位杞人才放下心来,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从表面上,他们二人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因为杞人接受了劝说者的理性解释,转优为喜。而实质上,他们二人又各有所乐,杞人乐在自己的审美对象不会天亡,今后依然可以含情脉脉地凝视它;劝说者乐在为友人消解了忧虑,为自己的善于解说而暗暗高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自从杞人忧天的故事传世之后,它就遭到人们的误解,一直持续到今天。


比如李白的《梁甫吟》称:“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就鲜明地表白在自己的赤心忧国和杞人忧天之间有着一道完全不同的分界线,肯定自己的忧国富有价值,否定杞人的忧天毫无价值。现在通行的汉语辞典之类,也把“杞人忧天”解释为不必要的瞎操心、多余的忧虑等。


更有甚者,《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竟循着杞人优天的构思模式,又炮制出了一个伯虑愁眠的故事:海外有个伯虑国,那里的人不敢睡觉,因为怕睡着了就不再醒来。这显然也是沿袭了传统上对杞人忧天的嘲笑和否定,并强化和突出其荒唐性。所以它的第二十七回中有“杞人优天,伯虑愁眠”的说法。


联系到当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大量废气对空气的污染,早已使天变得不那么蓝,同样是令人忧心的现实,杞人忧天的故事不就具有了一个很了不起的预言意义吗?尽管杞人的预言曾遭到这么久、这样多的历史误读,如果我们对这个故事作一个当代文化的阐释,是不是可以获得某些新的启示呢?所以,真正困难的,不在于解读的内容本身,而在于解读的角度。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还有一句与杞人忧天在内容上很相近的成语叫“人无远虑,必有近优”。杞人忧天,应属于远虑的内容之一,这是顺理成章的。但杞人忧天,却一直遭人讥讽和嘲笑,成为贬义词;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则受到人们广泛的推崇和赞同,成为褒义词,这两个成语的荣辱之别是令人深思的。


也许这正说明了中国哲学文化里“中庸”(不偏不倚)理论的强大辐射力,它深深地锲入中国人的思维模式里。中国人把只顾眼前利益鄙视为“鼠目寸光”,主张“风物长宜放眼量”,但若把优患意识推及到无尽的未来,中国人也是不取的,嘲之为“杞人忧天”。这便触及到如何把握“度”的哲学问题,体现在文学上便叫做艺术的分寸感。

参考资料

《列子·天瑞》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elp42796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91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5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