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学校中职教育(一字之差汽车职业教育)

发布日期:2024-12-22 02:37:15     作者:凌波微步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gmo111802.html     违规举报



前不久,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教法》)正式实施,与旧版《职教法》不同的是,新《职教法》用 “产教融合”取代了过去“产教结合”的说法,一字之差的背后,不仅体现出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而且还高屋建瓴地描绘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新图景。

为实现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助力汽车强国梦早日实现,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富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必不可少,而在这支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产教融合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发现,随着产业变革的推进,过去曾困扰汽车职业教育多年的产教融合问题,慢慢开始得到解决,一直以来始终难以紧密开展合作的汽车企业和职业院校,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新形势更需紧密融合

多年前,一位职业院校院长曾用“两条线”来形容我国汽车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衔接程度不足,职业院校是一条线,企业培养是一条线,双方往往停留在表面的合作上,并没有真正深入开展合作。

这给我国汽车职业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首先,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不能及时进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汽车职业教育人才供给水平滞后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其次,校企双方的资源难以进行有效整合,合作内容较为单一,合作规模较为局限;第三,由于教育的公益性和企业的盈利性特征,造成校企双方在各自身份、关系的认知上处于供需分离状态,往往各行其是、各自为政。这一性质上的区别导致了企业的合作意愿不积极,校“热”企“冷”的现象普遍存在。

如今,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不遇之大变革,我国汽车产业也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当“新四化”、智能制造与数字化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汽车技能人才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产教融合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在汽车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今天,行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质量、规格和标准也都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袁礼斌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让汽车技能人才更好地适应产业变化,满足行业需求,汽车行业开展产教融合就变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7月19日,产教融合型企业吉利汽车联合400多所职业院校,启动新四化人才备匠工程,联合培养汽车高技能人才

企业成为办学主体

新《职教法》明确,要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招收学生,参与到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等环节。为此,新《职教法》增加了一系列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鼓励性条款,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作出奖励,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及其他税费优惠。

其实,不少汽车企业已经先行一步,深刻意识到了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川动力)就是其中一家。

“2018年,我们回到宜宾创办了丰川动力,按照行业的传统打法,我们曾经也试图通过挖人来满足团队的快速建设需求。”丰川动力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樊刚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但很快他们发现,由于宜宾汽车人才本就不如北上广等城市充足,因此这无法解决团队的人才建设问题。

“当时我们通过校招和社招分别招聘了一些员工,但发现他们基本都缺乏汽车电子开发的基础,没法直接开展工作。”樊刚介绍,当时宜宾,甚至整个四川的汽车电子工程师都非常缺乏,尤其是懂嵌入式控制系统开发的工程师更是极度稀缺。而公司在创立之初又亟需嵌入式工程师,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招揽人才也不现实。

“没办法,我们公司技术部门几名博士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节假日开培训班,把我们在清华的一套培训体系进行了优化,最终形成了一套教案和教具。”樊刚说,公司自行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嵌入式实训课程和设备,用于培训新入职的工程师,“这套教具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箱子,里面有很多驱动电机、传感器和模块,员工在接受培训之后就能掌握嵌入开发的基本原理,再结合项目开发,公司第一代汽车电子工程师就这样培养出来了。”

但这远远不够,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在宜宾市人才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丰川动力与宜宾市各职业院校、本科院校进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截止目前,丰川动力与宜宾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校、宜宾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宜宾柳嘉职业技术学校、西华大学、成都工业学院、四川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多个学校共同开展产教融合科研课题和学生培养工作,他们开发的嵌入式实训课程和设备也被广泛应用至这些院校的教学工作中。


据了解,多年来,丰川动力已与宜宾学院共建培训规模为60人的“嵌入式控制系统开发”实训室,已顺利完成2期共120名本科层次学生的培训;选派技术专家进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嵌入式控制系统开发》《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新能源汽车机械系统检修》《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和《机械制造基础》等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培训学生300余名;与宜宾职业技术学校深度合作,在已建成总培训规模120人的2个“嵌入式控制系统开发”实训室基础上,拟进一步合作共建“宜宾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开展新能源汽车、嵌入式软件开发与应用方面的技术人才培养。

樊刚介绍,作为西华大学现代产业学院共建企业之一,丰川动力深度参与了学院新能源汽车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在前不久举行的“校企对接”活动中,公司又与该校机械工程学院初步达成研究生共同培养计划。下一步,丰川动力将为产业学院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全力支持,共同开展车载嵌入式控制系统课程联合研发和教学;开放厂区满足实训需求;为学生们的毕业设计、研究课题提供设备、场所及指导,并进行创新创业辅导。


在丰川动力进行毕

业设计与实习的20级毕业生现场展示毕业设计作品

“在我们与院校的共同努力之下,到目前为止大概共培训完成了400多名学生。”樊刚指出,这些技能人才除了满足丰川动力本身的需求之外,还为宜宾乃至周围城市的汽车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撑,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去了一二线城市。可以说,宜宾市的汽车技能人才池(尤其是电控类技术人才)已经初具规模。

互利共赢 才能实现长远合作

不少职业院校都提出,车企应当转变观点和理念,更多地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展产教融合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助力汽车技能人才的转型升级。

但这并不意味着职业院校就可以处于被动的位置,一味等待车企提供课程和设备。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也曾建议,汽车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企业、院校、政府和社会机构共同努力,职业院校不能“等、靠、要”,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主动转型,来盘活各方资源提升办学的软硬件实力。

那么,高校该如何主动“出击”呢?

袁礼斌指出,为了更好地推动双方长期合作,关键在于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他在仔细观察和研究汽车企业的生产规律后,推出了广受业内好评的“淡旺季合作”模式。

袁礼斌发现,汽车生产通常在4月后进入淡季,9月后进入旺季,淡、旺季的用工量变化很大,如果满配工人,那淡季就会面临工人过剩问题。为此,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性地与企业达成合作,在旺季安排学生进入工厂实习,既能让学生学到真技能、得到真锻炼,也解决了企业的用工困境;淡季则邀请企业工程师到校授课,多年实践下来,校企双方都颇为受益。


吉利汽车湘潭基地技能大师肖柳清(左二)联合湖南吉利职院师生,开展柔性化生产课题攻关

袁礼斌认为,展望未来,汽车行业的产教融合会变得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深刻,整个产教融合的结构都会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升级。他建议,学校和企业都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共同解决未来的人才需求问题。

樊刚也呼吁,在产教融合方面,光靠一家企业只能在局部或单个点上发力,全社会的汽车企业都应当参与到合作中来,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汽车职业教育和产业科研等朝着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汽车人才培养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各方力量联合起来,协同攻关,共同努力。”朱明荣指出,在技术变革的新形势下,汽车产业比以往更需要师资力量、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产教深度融合和跨界协同,只有政府、企业、高校和行业多方协同,合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下车企技能人才的供给与发展,最终实现汽车强国梦想。

文:施芸芸 编辑:薛亚培 版式:刘晓烨

给小编加个鸡腿!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gmo11180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