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方言的形态特征(莆仙方言熟语中的语言艺术特色)

发布日期:2024-12-22 04:30:14     作者:又想到你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hpc236968.html     违规举报

【鸭卜管鹅】其意是说,下级想要管上级,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莆仙方言的形态特征?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莆仙方言的形态特征

【鸭卜管鹅】

其意是说,下级想要管上级。

“鸭”与莆仙方言的“下音同鸭”谐音,“鹅”与莆仙方言的“悬县与切”近音。莆仙方言的“悬”是指高。为此,经近音和谐音相结合,就使“鸭卜管鹅”这句变成了“下想要管高”,即是“下级想要管上级”。在语言艺术上也是同时采用谐音和双关的两种修辞手法。

【伤音同箱精熬郭学切无油】

指为人过分精明反而得不到什么好处或利益。

本语中的“精”是双关语,既指精肉的“精”,又指人“精明”的“精”。借“熬不出油”喻“得不到好处或利益”,转义为人过分精明反而得不到什么好处或利益。这在语言艺术上是同时采用双关语和借喻的两种修辞手法。

【蜀石匹 音同迫青炊都是头】

指在一个单位或人群中,人人都想做头头来出主张指挥别人。

在这里是借日常生活中吃完饭后,一碟青炊鱼剩下的全是头的情形,以“盘中的鱼头”与“集体中的头头”的双关,来喻“一个集体中人人都是头头”的含义。这在语言艺术上是同时采用双关和借喻的两种修辞手法。

【食屎配涂鲺音同勒】

意指这个人很土,土得不懂得变通。也称“食屎配涂墼音同克”。

这是借“食屎配涂鲺”来喻“很土的不合潮流行为”。其中“涂鲺音同勒”中的“涂”谐音为双关语“土”音。后因“涂鲺音同勒”与“涂墼音同克”相谐,一些地方就变成了“食屎配涂墼音同克”。在语言艺术上是同时采用借喻和谐音双关语的修辞手法。

【横柴卜锯直板】

1、喻硬把没道理的要说成有道理。2、指强横的行为。

把“横纹理的柴硬要锯成直板”的行为,喻为把“横道理硬说是直道理”,即把“没道理的硬说为有道理”的一种强辩。同时,借“横”音的双关,道出强横的行为。在语言艺术上是采用借喻和双关语的修辞手法。

【螃蟹展横行】

喻横行霸道行为。

借螃蟹横走的姿态,喻“横行霸道”的行为,以谐音作双关语。在语言艺术上是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

【蜀寺师姑都病囝】

1、指全体人都有毛病。2、指所有的人都有问题。

以“蜀寺师姑”指代“全体人”,以害“病囝”指代“病”,双关地暗指“有毛病”。如,班组长见车间没人来上班,一查,有的人病了,有的家中有事,有的有公假等等,他无可奈何地摇头说:“唉,蜀寺师姑都病囝咯。”

以“病囝”即“怀孕”,指代“有问题”,因为尼姑是没结婚的,一旦怀孕必是有问题的。从而道出了“所有的人都有问题”的涵义。如生产队队长发现,谷场上的谷子少了很多,他怀疑是昨夜守场人监守自盗,气得大骂说:“看来这是蜀寺师姑都病囝咯!”

本语在语言艺术上是采用双关和借代的修辞手法。

【铺袋尥留幼切水鸡】

水鸡即青蛙,装在布袋中就会在布袋中相互尥踢。本地人把互相推诿称为“尥来尥去”,为此人们就以“尥”音的双关和借布袋中水鸡互相尥踢的现象,来喻“人们做事时互相推诿,或互相推卸责任”的行为。本语在语言艺术上是采用借喻和双关的修辞手法。

【白米饲音同处痾音同箍骹鸡】

因损伤而跛足的鸡是很难养长大的,所以人们就以此喻白费劲。白米中的“白”是双关语,暗指白白地浪费米。本语在语言艺术上是采用借喻和双关语的修辞手法。

【师公吹笙——哪咤,哪咤】

其意为“依然那样,依然那样”的意思。

用“哪咤,哪咤”的笙响声谐音为莆仙方言的“依然那样,依然那样”应答的说话语气,这在语言艺术上是采用摹绘修辞手法中的拟声方式。如,有人问一个生活过得不宽心的朋友说:“近来你日子过得怎么样?”那朋友摇头答说:“唉,师公吹笙——哪咤,哪咤。”

【山鹗隹吼——咕咕,咕咕】

其意为“很久很久”的意思。

“咕咕,咕咕”的斑鸠叫声为莆仙方言的“久久,久久”的谐音,这在语言艺术上是采用摹绘修辞手法中的拟声方式。

【十二两巴音同棚巴音同爸】

本语用山中鹧鸪“十二两巴巴”的叫声,双关谐音为“十二两平音同棚平”的见秤称杆不翘起的不甚满意口吻。人们在买卖称量东西时,一般是看秤杆平衡状态,若是秤杆尾翘起,表示所称的东西的量足够重;否则,就表示不是很够重。“十二两平平”即是指秤杆称十二两重东西时,只是平平地不上翘,跟平日所约定俗成的足重平衡状态相比,买者就会觉得不是很够重而表现出不甚满意的口吻。

这在语言艺术上是采用双关和摹绘修辞手法中的拟声方式。(来源:莆田侨乡时报 吴松江)

编辑:王敏 沈琳 陈恒山

编审:林双华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hpc23696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