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阅读交流课实录(张贵栓略读实践课)

发布日期:2024-12-22 06:05:16     作者:在逃歼尸犯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hqb158634.html     违规举报


阅读能力的五个维度分别是:“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和创意运用”。

统编教材中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训练题,看似只是设计了三四个,但每一道题里边几乎涵盖了阅读能力的这些维度。如:六年级教材第二单元“外国名著”中的精读课文《鲁滨逊漂流记》,课后思考训练题:1、默读课文,想想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漂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

2、读节选的片段,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和同学交流。

另有一个“选做题”:最近你遇到什么困难和烦恼了吗?像鲁滨逊一样把坏处与好处列出来,再说说这样做对你是否有帮助。

课后思考训练题1,就问题的设计而言,要想明白“鲁滨逊漂流落荒岛的哪些事”,必须默读课文,①获取信息。认真阅读“梗概”部分,因为它是全书内容的梗概,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②整体感知。主要是对信息的整合,把获取信息进行整合,也就是主要内容。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③形成解释。列出小标题实际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解释,即小标题的来历。仅仅一个课后思考训练题涉及了三个方面的要求,而且逐一提升。即:流落荒岛→建房定居→蓄养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课后思考训练题2是针对“节选”部分,即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主要是“形成解释和作出评价”两个方面。其一、就“形成解释方面”,①解释说明“克服了哪些困难?”②解释说明“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二、就“作出评价方面”而言,评价“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里的关键不是一一回答问题,而是要作出解释,是在解决问题,所以,在这些思考训练题的问号后边加上了一个要求,逐一“和同学交流”。用语言表述清楚,而且条理清晰,这就是一种策略。

“选做题”就是指“创意运用方面”,其实是五个维度的综合体现,缺一不可。


另外,统编版六年级教材里,还有安排两篇略读课文的,如在本单元里,关于整本书的阅读方面,安排有《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两篇略读课文,

《骑鹅旅行记》(节选)部分,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文前提示语说:《企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读读下面这个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作品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鹤之舞表演大会”“大海中的白银”,猜猜它们又将讲述怎样的神奇。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原著读一读。

“交流平台”说: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如,很多人觉得尼尔斯太淘气、太顽皮,但是当我读到他心里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我觉得尼尔斯其实也是一个体贴父母的孩子。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部分,作者马克•吐温。文前提示语说:汤姆•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他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如果你还想知道汤姆的其他故事,就去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吧。

“交流平台”说:读名著时,我会对书里的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如,在我眼里,汤姆虽然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孩子,同时他又很有趣,还有点儿虚荣心。小说中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他的这些特点。


每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建构起“语文要素”“文前提示语”“交流平台”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实施策略阅读。其中,每一篇略读课文需要以本篇文章“文前提示语”为主确定阅读目标,设计学习流程。同样,“文前提示语”中确实能够体现“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和创意运用”五个维度,包括五个方面,更可以围绕这些维度开展阅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觉得,无论是单篇阅读,还是多文本阅读,甚至是整本书阅读,建议从“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创意运用”五个方面来思考,使阅读着陆,不再缥缈,看到阅读真正的“影子”。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hqb15863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2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