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越来越看不懂热搜(怎么越来越无聊了)

发布日期:2025-01-22 02:34:40     作者:素偶苯钕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hqj299610.html     违规举报


有人说,21世纪的人活在互联网里,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有了智能手机后,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便捷了,每天不用自己搜索,就有一条接一条的新闻推送“蹦”上屏幕。

但你有没有统计过自己每天刷新闻的时间呢?特别是短视频新闻出现后,是不是一不留神,一个小时就刷过去了?

有调查显示,短视频已经成为国人休闲“杀时间”第一利器。


当你抱着“看看有什么新鲜事”的心态打开短视频时,你的大把时间就注定要被“偷走”了。因为你会发现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新鲜事,24小时根本不够用。

就算你不主动看新闻,手机窗口上弹出来的推送通知,总会有一两个标题让你忍不住想点开。

弹出来的消息多了,很容易陷入不加选择的“刷新闻上瘾”。当你打开其中一条后,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去查看更多内容,浪费更多时间。

看起来你把大大小小的新闻都刷了一通,但实际上有多少信息是有效、有用、有益的呢


《我们与恶的距离》剧照

随着大量参差不齐的自媒体加入新闻创作与传播中,你所看到的新闻质量也大打折扣了。

为了抢新闻头条,抢点击率,有些媒体对新闻事实都不加求证和核实

前几年的一起公交车坠江事件中,有媒体在第一时间发消息称是一位女司机开车逆行,导致对向的公交车避让不及,失控坠江。


很多媒体纷纷转载,引来网友对这位女司机的一片谩骂,有网友甚至说“肇事女司机应该被关一辈子”。

而调查后的事实表明,这位女司机是正常行驶,并不是她导致了这场意外的发生。她也是受害者之一。

但在一通跟风报道后,她已经承受了一场网络舆论的“腥风血雨”。


还有很多媒体总是起一些危言耸听的标题,而内容都是片面化、碎片化、极端化的解读,背离了事物的初衷和原意。

标题跟风化,内容模式化,功能狭隘化,“点击率为王”正在侵蚀“内容为王”


不少人感叹,在茫茫信息中找一篇有营养、有品质的新闻,变得越来越难了。


除了新闻质量下降外,有网友称现在看新闻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新闻的数量看起来越来越多,但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一有热点,媒体就铺天盖地,一哄而上,挤满热搜。


而且表达的方式也大同小异,同一件事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话,你转发我的,我搬运你的。


同质化的内容看多了,受众难免感到有些腻烦。但为什么媒体都一阵风似的朝着一个点蜂拥而上呢?为什么要把别人写过的、说过的又再重复一遍呢?

在十几年前,美国学者帕布鲁·博奇科夫斯基就观察到了发生在阿根廷的新闻同质化现象。在《工作中的新闻:信息充裕时代的模仿》一书中,他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并对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做了细致的分析。

01 新闻走向同质化?

在阿根廷,最流行的两大报纸分别是《号角报》和《民族报》。帕布鲁比较了两份报纸的头版后发现,报道的选题、报道的位置、标题的结构都明显相似

放眼其他媒体,新闻同质化似乎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帕布鲁则提出了一个悖论:为什么在本该以多元为特质的信息充裕时代,新闻同质化的倾向越来越突出?“多”反而是“少”?

以生产为核心的模仿是他给出的答案。从生产过程到最终的新闻产品,再到受众消费模式和对文化、政治的影响,不断增强的模仿机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周期。

新闻报道的数量显著增加,但内容的多样性却在减弱。千篇一律和无能为力的螺旋(spiral)产生了重要的文化和政治影响。

帕布鲁认为,新闻的同质化与类型化新闻的流行度和通讯社供稿的重要性联系在一起,也与新闻机构传统上扮演的看门人角色的式微和同时发生的社会权力趋于平衡的转变有关。

即使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期,新闻源管制放松、公众对新闻的兴趣高于平常,媒体在报道主题方面的多样性也仍然较弱。在信息日益丰富的时代,消费者接触到的信息反而更为雷同。


在另一本书《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里,诺依曼提出了“沉默的螺旋”这一概念。

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那么人们将会下意识地“笃定”自己的观点是“大众化”的并且“自我确定”其为正确、合理的。

反之,如果人们并未看见自己赞同的观点,或者说即使看见了但是没有多少人的支持,甚至遭受了不少人的抨击、辩论,那么人们将选择保持沉默,不发表自己的观点

从受众的角度来说,这种“沉默的螺旋”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媒体跟风行为。大多数人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只愿意参与赞同自己观点的讨论,少数意见者则不将其观点积极表达出来。

02 “摸鱼”是一种新闻消费

在讨论新闻同质化的原因和机制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用户是在如何阅读和消费新闻的。受众的认识和行为,对新闻生产者其实有重要影响。

当各行业开始普及数字办公网络办公之后,互联网再造了人们阅读新闻的时空场景。

在工作中阅读新闻促使用户的消费习惯从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转移,也令原本不上网看新闻的用户逐渐养成了数字媒体消费的习惯。

原本用来在家打发时间的读报纸、看电视等行为,变成了在办公场所和工作时间的网络读屏,也就是“摸鱼”。


美剧《华盛顿邮报》剧照

帕布鲁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工作中的网络新闻消费已经成为他们培养阅读新闻习惯的入口。换句话说,很多年轻人进入职场后,便养成了阅读网络新闻的习惯。

大多数人每天首次访问新闻网站的时间发生在早晨,通常在刚到办公室或者坐在家里准备工作之后、正式开始工作之前。另一个集中的时间段是午餐时间。

在工作场景中阅读网络新闻时,虽然每个人日常的消费习惯不尽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共通之处。

比如,阅读的行为系统性强、涉及面广,人们试图先涵盖每个网站的主要内容,再关注最感兴趣的新闻或话题。

此外,消费的惯例通常是为了获取外部世界的一般性信息和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特定内容。很少有人会在热门新闻网站的参与式空间上耗费精力,比如参与博客和论坛的讨论。

一般来说,首次访问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尽管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但多数人认为,首次访问网站的时间要比后续访问的时间长很多。


再次访问的时间和间隔则无规律可循。它没有固定时间,可以是工作日刚开始时或者吃午饭的时候,随人们休息时间的不同而变化。

受众再次访问新闻网站的初衷通常是想分散一下注意力,或想了解某个事件更多的信息。再次访问的频率和时机取决于消费者是否得空、是否需要分散注意力、是否发生了突发事件。

“一般我第二次去浏览新闻网站一定是为了找一些特别的信息,比如去看看网站上体育比赛直播的最新比分,去找一些电影院正在上映的电影信息,或者是我想了解一个突发事件更详细的内容。”

再次访问和首次访问的不同还表现在再次访问的范围并不广泛,更无系统性可言,耗时不长,也没有太多来自报纸的内容可供阅读。

它具有有限的、无组织的、简短的和聚焦突发新闻或新奇内容等特征。消费者浏览时通常只看网站首页的最上端,确认自从上次看过后有没有出现新的内容。

新闻消费也与线上线下社交活动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一个话题成为消费者与朋友、同伴对话的焦点时,当这个话题引起了很多公众争论时,或者当消费者身边的某个人不断提起这个话题时,他就会去搜索关于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


社会关系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场景中的网络新闻消费。网络新闻消费者的人际沟通建立在现有的社会关系之上,如和同事、家庭成员或朋友之间的交流,而非构建了新的社会关系。

亲朋好友间有关网络新闻的社交关系,可能会更加关注个人,也会更加包容有关公共事务报道的激烈争论。

而与同事交谈则和与家人、朋友交谈的内容不太一样,在办公场所讨论的新闻有两个特征:一是避免政治或经济方面的敏感话题,二是多讨论一些轻松的话题或者与工作相关的新闻。

03 新闻生产者的监看与模仿

前面提到的用户消费新闻的行为,新闻生产者其实可以通过技术进行抓取,从而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做新闻。

在迎合用户喜好的同时,生产者也在监看同行的数据。这种监看的结果,就是“模仿”行为的加剧。


记者监看新闻领域至少出于三方面的目的。一是为了获取最新的消息,二是为了寻找日常工作中可能有用的信息,三是为了帮助记者在新闻竞争的关键时刻决定如何行动。

从业者不会面对面地监看其他人,而是会采用一系列复杂的新旧媒体技术。而且以技术为中介的监看获得的信息有助于编辑决策,从而加剧媒体间的模仿。

如果没有计算机、电视、收音机、印刷报纸和杂志,以及大量的程序、设备、软件协议和物质基础设施,监看行为不太可能发生。

监看行为在记者中很普遍。他们发布一条新闻后,就立刻会去看是否在竞争中“获胜”了。特别是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求胜心更切。

帕布鲁发现,生产硬新闻的记者加强了对其他新闻机构的监看,增加了基于监看的对新闻报道的模仿,但是生产软新闻的记者在监看和模仿方面的变化都比较小。

硬新闻的及时性限制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的范围,影响了记者的努力方向。记者必需互相监看以确保他们没有遗漏任何相关内容,这么做增加了产出相似内容的可能性。

当有机会在日常工作中模仿其他新闻机构的报道时,记者们通常不假思索、自发、无意识并务实地去这么做。

相比之下,软新闻的内容不用那么及时,反而减少了模仿的可能性。而且消费者谈到软新闻时,更注重独特性、原创性,而不是生产硬新闻的记者追求的及时性和全面性。这种认知遏制了新闻生产中的模仿行为。


-End-

编辑:国栋,妍书

观点资料参考:

《工作中的新闻:信息充裕时代的模仿》,

[美] 帕布鲁·博奇科夫斯基 著,周亭 译

《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

[德] 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 著,董璐 译

图片来源:影视剧截图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箱:

scb01@pup

##20220228

本期活动

你个人平时喜欢看什么样的新闻报道?在评论区里跟我们聊聊吧!

小北将从留言中选出两位幸运读者,送上今天的主题图书《工作中的新闻:信息充裕时代的模仿》。

《工作中的新闻:信息充裕时代的模仿》》

本书揭示了互联网出现后,新闻业出现的两个普遍现象和一个悖论,通过研究新闻生产中的“模仿”机制解释了新闻媒体如何把社会知识之“多”变成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选择之“少”。


《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

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论述了舆论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作为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沉默的螺旋理论被相关学科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作者在新版本中加进了对舆论学理论新进展的研究,更加切合实际生活。本书也是德文原版的首本中文译本。


点击图书封面,即可直接购书

明朝灭亡的惨痛原因,明朝遗民说得最深刻

俄乌局势何解?这12本书,读懂当下世界

豆瓣9.5分强势回归!我希望它永远拍下去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hqj29961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