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略三略解读 正冈子规人生的啼血哀鸣之美

发布日期:2024-12-22 07:44:10     作者:天高雾远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hso340629.html     违规举报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尊重知识产权,引用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黄云鉴,江西万年人,男,1990年南京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翻译教学工作。2002-2007年留学日本,留日期间,2003年获日本岩垂奖学金,2004年于京都大学担任助教一年。2006年获日本京都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17年获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学位。2007年调入南京晓庄学院,从事日语文学教学与翻译研究工作。

一、代表性论文

[1]黄云鉴. 浅析松尾芭蕉俳句《夏草》的禅理和翻译[J/OL].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0):36 40. (2013-11-04)[2017-09-22].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298.G4.20131104.1647.021.html

[2]黄云鉴. 正冈子规人生的啼血哀鸣之美[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12):136-137. [2017-09-22].

[3]黄云鉴. 俳句的季语解读及其汉译的美学功效[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26(01):72-75. [2017-09-22].

[4]黄云鉴. 日汉翻译实践中的“信”的实现机制——翻译《见证南京大屠杀》有感[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2):113-114. [2017-09-22].

二、科研项目

正冈子规(1867~1902),近代俳句和短歌的先驱,日本歌人、俳人。他一生所作的23600首俳句收录在《子规句集》里。1889 年23 岁时他患上了肺结核, 开始咳血起, 子规就经常缠绵床褥, 直到去世为止, 写作吟咏从未少辍。他学识渊博, 才华过人,在余命只有10 年左右的时间里,经过努力笔耕,最后成为明治时代文学巨匠,在俳句、短歌、新体诗、小说、评论、随笔等多方面对日本文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于正冈子规

正冈子规本名常规,别号獭祭书屋主人、竹之乡下人。生于爱媛县松山,出生在明治时期,正冈子规的父亲是一个下级武士, 子规5 岁时,这位酷爱喝酒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八重是著名汉学家大原观山之女。上小学前子规就开始跟着儒学家的外祖父学习汉诗文,10 岁就能作汉诗了,从小练就的汉文学功底。12 岁曾写下《闻子规》“一声孤月下,啼血不可闻,关夜空欹枕,故乡万里云。”初显才华。这为他日后的文学活动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

子规初中没上完他就离开了故乡去东京求学, 17 岁时进了东京大学预科, 和他同级的还有夏目漱石,山田美妙等。人学后他开始作俳句、短歌, 同时还狂热地喜欢上了棒球, 是个超级球迷,“野球”这个词本身就是子规首创的。青年时代的子规兴趣广泛, 精力旺盛, 在各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才能。

1889 年23 岁时他患上了肺结核,开始咳血,肺结核当时是不治之症,余命只有10 年左右。1891 年冬,子规着手编辑俳句分类全集的工作,1892 年12 月(明治25)加入了日本新闻社。1892 年开始在报纸刊载《獭祭屋俳话》,提出俳句革新的主张。早期作品有小说《月亮的都城》(1892)《芭蕉杂谈》(1893)等。

1894 年(明治27),子规编辑、发行了《小日本》, 作为鼓吹俳句、短歌革新的刊物。1895 年(明治28)8 月,到松山,寄住在夏目漱石的上任处。1900 年(明治33)8 月大喀血。1898年出版的《俳句诗人芜村》,对主要吟咏风景的与谢芜村给予高度评价。他还主持出版同人俳句杂志《杜宇》。发表《花枕》(1897)、《曼珠沙华》(1897),《致歌人书》(1902)等。推崇《万叶集》,贬低《古今和歌集》,为此曾同与谢野宽发生激烈论争。

子规认为俳谐连歌缺少文学价值,主张使发句(起句)独立成诗,定名为俳句,为后世沿用,俳谐连歌随之衰落。他的随笔集《松萝玉液》(1896)、《墨汁一滴》(1901)、《病床六尺》(1902)、《仰卧漫录》(1918)等。1902 年(明治35)9 月19 日, 子规因肺结核在东京去世, 享年仅36 岁。

正冈子规的一生病苦,托付纸卷,春夏秋冬的轮回,诉不完的风霜,终归于一抔黄土。正冈子规是伟大的短歌革新家。俳句杂志《杜鹃》在停刊后,在子规的积极支持下,同年十月在东京复刊,从此该杂志成为子规派的新派歌人的专门杂志。在子规及其门人的竭力推动下,俳坛吹起了清新的变革之风。

正冈子规在比较美学理论方面有所发挥, 子规说:“美分为积极与消极二种。积极之美其意匠壮大、雄浑、劲健、艳丽、活泼、奇警,消极之美其意匠古雅、幽玄、悲惨、沉静、平易。总而言, 东洋的美术、文学倾向于消极之美,西洋的美术、文学倾向于积极之美。若以时代而言,则无分东西国别,古代消极之美居多,近代则积极之美居多然而壮大雄浑者却多见于古代”,又说:“极度的客观美就是画”。这些话有一定的道理,对比较美学理论作出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理论概括。

日本当代文学评论家吉田精一对子规有一段比较中肯允当的评论,他说“由于他的性格是理智的,其根本态度是实证式的,所以他那一代的俳风,与其说是余韵袅袅,还不如说采用了在看到眼前的实物实景时而兴感的、印象明了的客观句法。”

因此,他用这种“极度的客观美就是画”的写生方法创作了大量俳句,尤其从1895 年(明治28)起子规疾病缠身到去世为止,这种“消极之美”便渗透在了正冈子规的许多作品之中。下面就正冈子规的一些代表的俳句和作品来分析其啼血哀鸣之美。

正冈子规的啼血哀鸣之美

疾病的痛苦和死亡的威胁几乎人人都要体验,但是每人体验的程度差别很大。在子规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写下了诗歌:

卯の花散るまでなくか子規(ホトトギス)

杜鹃呀,难道你要一直啼血哀鸣到水晶花的凋落吗?

这里的子规即指杜鹃,栖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胆怯,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中国自古有“杜鹃啼血”之说,并将它视为为民喋血的化身。杜甫诗中有“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仍为喂其子,礼若奉至尊”之句。“惯作悲啼”的杜鹃之鸣叫,能使许多愁肠的人心酸肠断。唐以后,杜鹃鸟就被称为“悲鸟”、“怨鸟”,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吟咏作诗。天长日久,杜鹃鸟被定位为一种可怜、哀惋、纯洁、至诚、悲愁的象征。秦少游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李白有诗“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这一声声哀啼,透出诗人无限的凄清与酸楚。

杜鹃的嘴巴是红的,正冈子规患上肺结核开始咳血后,把自己比喻成啼血哀鸣不止的杜鹃。这是仿照白居易的“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写的,他又为此给自己起了个俳号子规,他意气消沉,反映了正冈子规的啼血哀鸣的“消极之美”。

在《父亲之墓》一文中他哀鸣道:学问还没有成就,而病魔猛烈折磨我。在过去没有成就什么。未来形式更难以成就什么。请父亲原谅我这个不幸之子吧。

为了排解“消极之美”,他到大阪、奈良旅玩。游奈良法隆寺时,子规写下了他的俳句中最家喻户晓的一首。

柿食へば鐘が鳴るなり法隆寺。(为病刚食涩柿子,钟声凄凉法隆寺。)

柿在俳句中是季语,指晚秋时节,在我们眼前呈现出这样一幅暮秋落日时分的风景,作者一边吃着手中的柿子,一边注视着浸在黄昏中的绵绵远山,突然,在凄凉的秋风中,晚钟的哀鸣声,从静穆的法隆寺中飘来,久久地回荡在奈良的上空。中医有柿味甘、涩,性寒,镇咳化痰的作用。所以为了生命的延长,他经常吃柿子。又如,三千の俳句を閲し、柿二つ。(读三千首俳句,啖吃柿子两枚。)

山茶花啊,

落了一朵,

落了两朵。

这一首切合俳句诗人的“写生”手法,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句中有时间的推移,使人仿佛目睹着艳丽的山茶花凄惨地飘落的情景。子规主张“感情的文学,即纯粹的文学。”“美的标准,在于美的感情”,所以这与子规当时的心情是一样的。

正冈子规的寂寥之美

行く我に, とどまる汝に秋二つ。(你留我离去,天凉两处秋。)

这首俳句简约寥落,别情一目了然。子规从松山要去东京,夏目漱石仍旧逗留松山。两人分别,时在秋天,惜别又叹境遇不同,巧妙地用了两处秋,表达当时的心情。1895 年子规在旅顺发病经住院治疗后,8 月回到了老家松山疗养,他和当时在松山中学教英语的漱石在“愚陀仏庵”共同生活了2 个月。子规在养病的同时还经常和同乡的晚辈高滨虚子等在“愚陀佛庵”召开俳句会,一帮年轻人在一起畅谈文学、人生,切磋技艺,热闹非凡。漱石在子规的指导下,也热衷起俳句来。子规回东京,好友分别之际互相作诗惜别写的。后来在漱石去英国留学时子规去世了,“你留我离去”也暗示了两人的各不相同的命运。

声随君行远,木屐履寒冰。

雪中相送人已别,木屐草鞋履痕留。

这两句都表达了别离时的哀思,各有其妙。第一句的木履,践冰,寒声,动作感较强,增加了别离后的孤寂之情。第二句人虽分离,雪上两种履痕赫然犹在,表现了人去后的寂寥感。

稻草人也感寂寞,

当此秋之暮。

子规卧病久居室内,来日不多,最寂寞的不是稻草人,而是诗人自己。在悲秋中,与稻草人一样的孤单,而诗人更令人哀怜。

砧柞千万恨,凭寄断续声。

砧柞凄怨, 以无量之恨, 寄托于时断时续不绝如缕的寒声之中,可谓曲尽寒夜,子规哀鸣不断。俳句的意境与汉诗更多有相通之处。俳句的妙处,是在攫住大自然的微光绮景,与诗人的玄思梦幻对应起来,造成一种禅寂,在中国的诗歌里也屡有体现。如韩栩的“星河秋一雁,砧柞夜千家”。秦观的重阳词《满庭芳》“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柞声催。”使人感受的都是晚秋萧瑟、肃杀,砧柞哀鸣的气氛。

频频寻问,

积雪深几许?

当时正冈子规的妹妹和妈妈都从松山来照顾久病卧床的子规,妹妹为此终身没嫁。听说下雪了,久病卧床的子规,很想知道“积雪深几许”,所以问了妹妹,又问妈妈。看到这一首,想到病床上的子规,不由落泪,亦能深切理解子规热爱生命,热爱大门外面那活生生的大自然,可是他却无力走出去,与大自然亲近,伸手看看“积雪深几许”,情何以堪?

正冈子规与命运抗争之美

面对死亡的子规的心中,某种恐惧不断地增加,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的生命不知道能否继续?而我的事业也将随我个人的一生而完结。在我的脑袋里的文学思想将从黑暗来,又还诸于黑暗,最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当病魔正在严重地吞噬子规的身体健康时,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死亡是在不断地逼近。而我的文学事业渐入佳境,但现在当我想写作时,仿佛纸到了尽头。

1901 年(明治34 年)4 月19 日,子规在长期卧病时写成的《墨汁一滴》说:因极度痛苦时没有办法,只得呻吟,或叫喊,或痛哭,或默默地忍受。默默地忍受是最痛苦的。大声地呻吟,大声地叫喊,大声地哭泣,疼痛就会减轻些。

子规在死亡的威胁下,经历了恐惧、怨恨、厌倦、绝望,最后变得坦然。他记述的一段《病床六尺》日记中写道:六尺病床,这就是我的世界。而这六尺病床对我来讲,实在已经过于宽广,我只是想从这死亡中寻求一条活路。

正冈子规忍着病痛的折磨,凝望着病床六尺外的庭院的草,花,虫,风,阳光,写下了《小院日记》。我生病以来,从没有象今天早上那样头脑清醒地静静凝望这个庭院,一两片丝瓜的树叶在风中飘摇着,病痛到极至,好像短暂感觉不到了一点痛苦,我感觉不可思议,我想要把它写下来,所以口述之。

如最后子规写的绝笔:

丝瓜花开花落,痰塞喉头将成佛。

(糸瓜咲て痰のつまりし仏かな)

丝瓜,性寒,无毒,凡人风痰湿热,水肿等症者,服之有效,汁滴瓶中,能消痰火,所以子规经常饮丝瓜汁。这里季题是“丝瓜”,所以后世又称子规忌辰为“丝瓜忌”。

这也许是正冈子规与命运抗争“极度的客观”的反映,疾病缠身到去世为止,他的“古雅、幽玄、悲惨、沉静、平易”,他的恐惧、怨恨、厌倦、绝望,他的啼血哀鸣,他的寂寞等等,这种渗透在正冈子规的作品之中的“消极之美”,慰藉了作者自己那颗孤独痛苦的心灵。

正冈子规10 年左右时间的卧病在床的生活,形成了他独特的啼血哀鸣的“极度的客观”写生创作风格,美妙的笔触下总是流淌着一丝淡淡的忧愁,这种对大自然的爱,对生命的渴望铸造了正冈子规作品的动人之处。是呀,在正冈子规人生的啼血哀鸣中,那是一颗多么真实,多么需要慰籍的孤独而又感伤的灵魂啊!

参考文献

[1] 正冈子规.子规句集[M].东京:岩波文库,1941,(6).

[2] 正冈子规.病床六尺[M].东京:岩波文库,1993,(4).

[3] 李芒.俳句汉俳汉译[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3).

[4] 林林.日本近代五人俳句选[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90.

[5] 黄云鉴.俳句的季语解读及其汉译的美学功效[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1).

[6] 正冈子规.俳谐大要[M].东京:岩波文库,1983,(9).

[7] 正冈子规.墨汁一滴[M].东京:岩波文库,2005,(3).

[8] 彭恩华.日本俳句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2).

[9] 正冈子规.漱石·子规往复書简集[M].东京:岩波文库,2002,(10).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hso34062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7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