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儿科门诊,一阵孩子的哭声,伴随着家长焦急的喊声,从门外传来。
接诊,原来是一对年轻父母抱着发热的孩子,后面还紧跟着孩子的爷爷奶奶……这是在医院门诊、病房经常见到的一幕。
发热,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发烧,医学术语叫做发热。发热,可是门诊上经常见到的一种症状,小到孩童,大到成年人,甚至80多岁的老人,都几乎被发热“袭击”过。人的一生当中,有几位没有经历过发热呢?有几位没有被发热“找上门"过呢?尤其是秋末冬初之际,感冒频发,发热症状更是屡屡得逞,可以说,发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状态。
那么,如果我们真要深究的话,发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您还能说上来吗?
本文就为您谈谈有关发热的“奥秘”。
要想明白发热,我们还是应该先了解一下体温,以及体温是如何调节的。
体温,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体的温度,是机体深部的温度,不是体表的温度。
正常情况下,人体温度,它也是在某个范围内正常波动的,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上下浮动,这个正常的波动范围,一般是36~37度之间(腋下温度)。人类是恒温动物,也就是说,虽然自然界温差非常大,夏天酷暑,温度可高达30多、40度;冬天严寒,温度可达零下十几度,甚至更冷,这样温差大的环境下,人类都能将自己的体温稳定在36~37度(当然也要运用一些措施),而不是随着外界变化而变化,这就是一种体温的恒定状态。
机体要保持这种体温的相对恒定,也是有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手段"的。
那么,机体是如何调节体温变化的?提及体温调节,一定要先了解了解下丘脑这个结构。
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体积虽小,却非常重要,被称为“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控制着糖、脂肪等物质的代谢,同时,还是“体温调节中枢所在地”,对体温的调节起着决定性作用。
人体的皮肤表层有感受温度的结构,叫做温度感受器。当人体感知到冷时,这种感知传入到下丘脑,于是,下丘脑发出指令,通过特定的途径,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增加热量,这是一种激素调节。再一个,下丘脑直接通过神经调节使骨骼肌收缩,以产生热量,同时皮肤的血管收缩,减少散热;而当机体感知到很热时,这种信号也会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通过促进汗腺分泌、皮肤血管扩张的方法来增强散热,使体温下降。
这样,通过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就达到了体温的稳定。
通过上述我们就可以明白,机体对体温的调节,分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大措施。
既然体温有着如此“精密的调节机构和程序",那为什么还会出现体温的升高,出现发热呢?
什么是发热?发热就是体温高于正常值的状态,一般情况下,腋温超过37度就称为发热,发热也分为轻、中、重几种程度。
轻度发热(低热),37~38度;
中度发热:38.1~39度;
重度发热(高热):39.1~41度;
超高热:41度以上,这种程度下需要紧急处理。
提到测量体温,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腋下夹支体温表,这实际上测量的是腋温,除此之外,测体温还有两种方法:口腔测温法和直肠测温法。
口腔测温法,一般是指将体温计头端放入舌下来测量,这种情况,患者容易咬碎体温计,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一般情况下不用。
直肠测温法,是指将体温计从患者肛门插入一定深度来测温。这种方法也不方便,所以也限制了它的使用。
3个方法相比,以测腋温最为方便,且安全性最大,所以,都通常采用测量腋下温度这种形式。
另外,3种测量方法所测出的人体的温度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标准也是各有各的正常范围:
一般情况下,腋温正常值为36~37度;
口腔温度正常值,比腋温高0.2~0.5度;
直肠温度正常值,又比口腔温度高0.2~0.5度。
人体为什么会发热?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
当外界的致病微生物侵入到机体之后,机体为了消灭、清除这些致病微生物,白细胞就会与其进行"战斗”,在战斗的过程中,致病微生物所产生的代谢产物或者毒素,就可以引起白细胞释放特殊的物质,叫做内源性致热原。内源性致热源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人体体温就会升高,就引起了发热。这种情况被称为感染性发热。
还有就是机体在进行某种手术后,或者骨折、烧伤后,或者患血液病、某些免疫系统疾病之后,也会出现发热。这种发热,并非感染了致病微生物所致,而是机体无菌性组织损伤,以及坏死产物吸收等情况下,也产生了某种使机体发热的的物质,结果也把体温升高了。这种情况叫做非感染性发热。
发热的具体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由很多物质参与的过程。目前,有一些环节可能还有一些争论。我们不再一一阐述。
发热以后怎样治疗?发热是一个症状,我们要通过发热,来判断患者到底是患了哪种疾病。是感染性疾病,还是非感染性疾病?需要医生通过病史、查体、各种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1,对症治疗:
1)如果体温在38.5度以下,患者一般状态良好,那就不需要对体温进行特殊处理,不需要使用退烧药。
2)如果体温在38.5度以上,患者不适症状明显,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药,也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使体温降一降。
现在常用的物理降温就是使用温水擦浴,不太主张酒精擦浴了,尤其是小儿,尽量不使用酒精擦浴,因为曾有小儿进行酒精擦浴后引起严重不良后果的病例报道。
提及物理降温,我想起一件非常暖心的事:刚入职那会儿,科里接诊了一位发热的孕妇,因为高热,又是事关母子两人性命,家属非常焦虑。那个夜班,我们的老主任得知情况后,急匆匆从家中赶到医院,亲自为孕妇进行物理降温……
当然这个事不大,其他的医护人员,甚至家属自己,也能进行这个操作,但老主任的言行还是很暖心,给了孕妇及家人很大的蔚籍。
2,对因治疗:
1)如果是感染性疾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2)如果是肿瘤患者因为化疗、放疗等造成白细胞数量下降,而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医生会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一些促进白细胞生成的药物,使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尽量达到正常范围。同时,患者要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以注意,注意预防感冒和各种感染性疾病。
下面我们为上文做一下总结吧: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一定程度的发热,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但过高的发热,也会给机体带来一定危害,所以,体温超过38.5度时,一般要使用退热药或进行物理降温。
除此之外,发热患者还要进行对因治疗,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还要给予抗感染治疗,控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且,还要对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疗法:在饮食上,进食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富有多种维生素的饮食,多摄入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