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所有的相遇绝非偶然(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遇见你)

发布日期:2024-12-22 02:34:23     作者:一切太晚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khl427238.html     违规举报
推荐:春社:箫鼓追随狂欢日,古人比你更开放

文/笔谈


【作者简介】笔谈,像世俗之人一样做着与世俗一样的事儿,却与世俗格格不入。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离不弃。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他是一个对这个世界充满了诗意的人,生活是诗,感情是诗,文字是诗。可能你只知道他的《再别康桥》,却不知道他的《翡冷翠的一夜》,可能你没有读过他的诗,却知道他这个人。

沈钧儒是他的表叔,金庸是他的姑表弟,琼瑶是他的表外甥女。徐志摩,小时候有一个叫“志恢”的和尚摸过他的头,预言将来此人必成大器,因此在赴美求学之前,父亲给他改名徐志摩。


1915年,他毕业于浙江一中,考入上海理工。同年十月,家庭操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如果不是他,可能没有人记得张幼仪,但也正是他,成就了另外一位不离不弃的张幼仪。对见到自己照片就开始唾弃自己的徐志摩,张幼仪生活很苦,他在履行夫妻责任,而她却成天在担惊受怕。

正如他所说的: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记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而张幼仪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了徐志摩,她如何能离开呢?


1918年生下长子徐积锴,不久徐志摩就留洋去了。1920年徐志摩收到张君劢的信,被迫不耐烦地把张幼仪接到他身边,张幼仪回忆当时徐志摩的态度“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


对啊,他就是唯一不想出现在这里接我的人。我是那么卑微,那么的不堪一击。这就是张幼仪,她对徐志摩有浓烈的爱,而却感觉不到他一点施舍的爱,如果有,也可能少的极其可怜。

最彻底的伤害,最有力的成长,就在张幼仪有两个身孕的时候,已经和林徽因遁入爱河的徐志摩提出了离婚。徐志摩大她四岁,将她对爱情美好憧憬的梦一点点的撕碎破裂。

小时候哥哥们的宠爱和丈夫对自己轻蔑无视,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他对她毫无感情,甚至嫌弃,所以直至他遇见林徽因的时候才会不顾一切,义无反顾。

或许在她的世界,守着这样一个人,只要他在身边就好,无怨无悔。

可是最终,她还是在离婚书上签了字,该放逐的鸟儿就应该让他振翅高飞,不要囚禁在自己的笼子里,哪怕自己身怀六甲。

一个人的世界,很安静,安静的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冷了,给自己加件外套;

饿了,给自己买个面包;

病了,给自己一份坚强;

失败了,给自己一个目标;

跌倒了,在伤病中爬起来并给自己一个宽容的微笑

是啊,我总是一个人,你从来不曾来过,

我也从来不曾出现在你的世界。

是时候了。好好地做个女人。

穿裙子。扎辫子。

不和别人吵架。不翘课。不说脏话。

一日三餐一个不能少。

11点之前睡觉…其实这些,我做不到。


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就这样,两人离婚了,那个时候的张幼仪坚持着将徐志摩的儿子彼得,连一句剩下的生活该怎么延续的安慰也没有。她不责怪他,谁叫在这个不巧逢的时间遇上了呢。

对了,他离婚了,他挣脱了束缚,可以勇敢的追求自己所爱。在离婚前,他就和林徽因已经相爱,可能也正是因为婚外情让他爱的格外炙热。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


1920年秋天一个雾气蒙蒙的下午,在这浪漫的康河边上,一个清瘦飘逸戴着眼镜高挑的年轻男子,走进了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驻欧代表林长民的家,他就是到英国不久的年方24岁的徐志摩。刚刚摆脱了政坛困扰林长民,很喜欢和青年人结交,相貌俊朗、风神潇散、才情四溢的徐志摩成了林长民相见恨晚、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下午茶的谈论也成了他们最大的乐趣。

这时,总会一个娇美玲珑梳着长长小辫的女孩,象一只欢快的小鹿来回的为客人们端送茶点。她春山般的双眉,秋水般的眼睛,幽兰般的静谧,桃花般的梨涡。悄悄地走进了徐志摩心间。

他见她百般欢喜,心生爱慕,像他这样的人,遇上了,怎会不欢喜?怎会不爱?


他说爱你的时候,是无心之过,别轻易感动。

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

1921年-1922年,徐志摩在英国也住了两年,他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接受了“吸烟的文化”,他喜与英国名士交往,他广泛地涉猎了世界上各种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在这个时期,孕育了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胚胎了他的自我意识——理想主义,他自己要成为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也就是这样两个人,在爱河里不能自拔。

可就在这时,1921年10月14日,林长民悄悄把刚读完中学的林徽因带回国了。


你去,我也走,我们在此分手

你上哪一条大路,你放心走

你看那街灯一直亮到天边

你只消跟从这光明的直线

你先走,我站在此地望着你

放轻些脚步,别教灰土扬起

……


回来后,她已嫁给了梁思成,而徐志摩的诗,已经再别康桥。

1924年,北京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来到北京。5月8日是泰戈尔64岁生日,在协和医学院的礼堂,北京学界特意为他开了一个祝寿会。在祝寿会上一群名流出演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剧中,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徐志摩饰爱神,此时徐志摩正幻想与林徽因重温旧情,他想尽一切办法接近林徽因。当时,陆小曼也在协和医学院礼堂。不过,当时的徐志摩和陆小曼都不知道,爱神正向他俩走来。

两人结婚了,在胡适和梁启超的见证下。婚礼很简单,没有那么繁琐,他们没有那么多钱。这个时候已归于生活的平淡,而徐志摩的收入却已跟不上陆小曼的开销。尽管他比任何人都要努力。


而陆小曼在牌桌前,在舞场霓虹里,悄悄送走了时光。这段时光并不完美。而一个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的人怎会屈服呢?

1930年秋,徐志摩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徐志摩自己北上的同时,极力要求陆小曼也随他北上,幻想着两人到北京去开辟一个新天地。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为了赶上林徽因那天晚上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礼堂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讲演,迫不及待地搭乘了一架邮政机飞往北京。

飞机因大雾影响,机长又未休息好,最终飞机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徐志摩身亡。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痛悔不已,她在书桌前写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从此不再出去交际。

1965年4月3日,一代名媛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离开。

她的灵堂上,只有一副挽联:推心唯赤诚,人世常留遗惠在;出笔多高致,一生半累烟云中。

《人间四月天》,没有得到的才是最好了,如果说是林徽因杀了徐志摩,不如说是徐志摩再已无四月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个“艳阳”,又是谁的谁呢?


推荐:

沈眉庄原型班婕妤: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图说丨元宵节,成都府南河畔梅花争艳

欢迎访问头条号《悦读圈》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

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邹开歧

编辑:洪与、姚小红、邹舟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khl42723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2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