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有四羊方尊(商代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典范)

发布日期:2024-12-22 09:39:09     作者:缠绵爱恋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kip147353.html     违规举报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的“夏商西周时期”区域,陈列着一个“周边各族”器物群,来自四川三星堆、江西吴城等地的青铜器静静地躺在玻璃柜中,其中有一件展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四羊方尊。

作为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四羊方尊造型逼真、工艺复杂,堪称长江流域商代青铜文明的典范。


命途多舛的国宝

四羊方尊现世后,命途颇为坎坷。

1938年,湖南宁乡县黄材镇的农民姜景书在山上挖红薯时,挖出来一个体量颇大、黑漆漆的青铜器,他和自家两个兄弟觉得这是件宝贝,于是将其抬到镇上,以400大洋的价格卖给了当地古董商。

当时共有4个古董商人集资买下了此物,结果因为分赃不均,事情闹到了长沙县政府。警察搜到宝物后,经长沙县法院判决,这件青铜器是重要文物,予以没收。

夺宝官司闹得沸沸扬扬,精美的青铜器更是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当时长沙《力报》撰文,称“周代古鼎”“惜一盖为土工挖坏,已成六块大小”。因青铜器腹部四角有四只大卷角羊,人们开始将这件残破的青铜器称为“四羊方尊”。

政府收回四羊方尊后,将其保管在湖南省银行。1938年10月,武汉被日军占领,湖南省银行西迁沅陵,结果途中遭遇日军空袭,四羊方尊被炸成20多片,只好装入箱中,等待战乱后再行整理。

转眼十几年过去,1952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专家蔡季襄在清理一批国民党遗留的文物时,在一个积满灰尘的木箱中,发现了四羊方尊的残片。1954年,文物修复专家张欣如历时两个多月,将四羊方尊重新修补,并铸造了残缺的部分,使它重新恢复了3000年前的威严。

1959年,四羊方尊被调往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然而,此时没有人知道,四羊方尊还有两块残片,仍被留在湖南境内。

1963年夏天,湖南省博物馆考古部负责人高至喜接到消息,宁乡黄材镇月山铺曾有青铜器出现,后来又下落不明,决定去现场看看。他在村里打听消息,恰好来到了村民姜景书家中。姜景书向高至喜讲述了自己当年挖到的宝贝,还拿出一块铜片给高至喜看,说是自己用铁锄不小心从器物上敲下来的。高至喜立刻想到了四羊方尊,他想买下这块残片回去进一步研究,却未能成功。十几年后,在县文物局干部周佑奇的劝说下,姜景书终于决定把自己手中的两块残片无偿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

2007年,四羊方尊首次回到湖南省博物馆展出,已经退休的高至喜受邀将馆藏残片与四羊方尊进行对比,残片上的花纹与器身合为一体,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四羊方尊原件终于得以重聚。

天才的艺术创造力

四羊方尊高58.6厘米,口最大径44.4厘米,重34.6千克,器表漆黑发亮,是典型的的“黑漆古”。其造型奇特,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羊头与羊颈伸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全器纹饰繁缛,颈部高耸,四边饰有蕉叶纹、夔龙纹与带状饕餮纹,肩部四周各有浮雕式盘龙,龙头探出器表。四只卷角羊嘴巴微张,神态自若,羊的背部、胸部饰鳞纹,腿上饰凤鸟纹,圈足饰夔纹、云雷纹,线条光洁钢劲。

四羊方尊设计新奇,集线雕、浮雕、立雕于一体,将平面图纹与立体雕刻结合起来,将动物形象与器型融为一体,体现了创作者天才的艺术想象力。

据考古学家分析,四羊方尊采用了两次分铸技术,铸造时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尊身外围,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嚣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说明当时湘江流域已经有相当高的青铜铸造水平。

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羊,祥也。”羊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有“吉祥”的寓意,说明四羊方尊应是一件象征吉祥的礼器。

湖南出土的青铜器,多以动物形象作为装饰,其中“羊”的数量较多,这些“羊”脸谱清晰、形象逼真,多呈现出动态效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kip14735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1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