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第四儿子的女儿(顾事英国女王入土为安)

发布日期:2024-12-22 01:46:30     作者:一生中相恋     手机:https://m.xinb2b.cn/sport/kkt367229.html     违规举报

盛况空前。全球两千宾客共赴一场庄重的仪式,数十亿观众聚焦一位君主的葬礼。当代媒介史上也许从未有过如此隆重的收视奇观,而英国人累积几百年的文化软实力,也在这一刻到达最后的高潮。

当地时间9月19日,英国已故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国葬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在这里,1947年,她与心上人菲利普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在这里,1953年,她接受加冕,成为英联邦的女王。

当年赠予她的王冠、宝球和权杖,被安放在棺椁上依旧熠熠生辉,在鲜花的映衬下,诉说着曾经的主人一生的韶华和功绩。虽然,已经不乏一些前殖民地的政府,在她去世之际,要求英国王室和政府归还王冠和权杖上镶嵌的硕大珠宝,在被英帝国掠夺之前,这些稀世之宝本系这些海外的国家和地区所有,可是,此刻,这一切还不宜说起,至少要等到仪式结束,等到女王入土为安。

肃穆庄严。整个伦敦城甚至英伦三岛都停止了往日的喧嚣。电视屏幕上,红衣士兵头顶高高的礼帽,唱诗班的孩童身穿洁白的披风,全场亲朋和来宾目光所及都身着黑色的素服,象征皇族的鲜艳的红黄旗帜覆盖着棺椁,承载王冠的坐垫的紫色,和东方古老帝国的审美一样,代表的是九五至尊。

瑰丽的教堂门窗内,水晶吊灯像从天而降的巨大水滴,释放出温和的光亮。查尔斯三世和他的王后身形衰老;安妮公主面容憔悴,泪珠挂在她的脸上;威廉和他的妻子儿女得体端庄,漂亮的小王子懵懂地站在前列,时而低头颂歌,时而抬头张望,他正在迈向英俊少年的途中;而脱离王室的哈里夫妇则被安排在较远的位置,镜头每次给到梅根,丝毫不见哀伤的神情,她更像是在参加一场与有荣焉的走秀。

圣乐悠长。祭坛前,宗教领袖与新上任的女首相先后上台致辞祷告。宾客席上,全球各国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政要和嘉宾们济济一堂,悄无声息地注视和聆听,缅怀这位世纪风云人物。只有在默哀环节的须臾片刻,镜头才正面聚焦布莱尔、卡梅伦、特蕾莎·梅、约翰逊在内的几位前首相。黑压压的背影中,阿拉伯国家首脑的头巾和长袍最为醒目。至于哪个是美国总统拜登,哪个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哪个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实在无从辨认。

炮车运送棺椁,钟声、军乐声与脚步声有条不紊,伴随着队伍从威斯敏斯特教堂行进至白金汉宫,又从白金汉宫继续前行。沿途历史人物的雕像中,电视镜头特意选取了丘吉尔和女王的父母,摄像机从雕像的视角拍去,如同丘吉尔和乔治六世国王夫妇也在目送着伊丽莎白的离去。一位是她最敬重的治国良相,两位是她的生身父母。她向他们交出了一份优质的答卷。


入土为安。这场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策划的盛大葬礼,在她本人的监督下,几经修订和排演,终于到了正式上演的一天。这是自1965年丘吉尔去世以来,时隔50多年英国再次举行的国葬。国葬仪式的终点是惠灵顿拱门,从惠灵顿拱门出发,灵柩就被运往她挚爱的家园——温莎城堡。在温莎城堡的乔治六世国王纪念教堂,还会举行一个私人葬礼,伊丽莎白二世将被安葬于她的丈夫菲利普亲王身旁,那里还安葬着她的父亲、母亲和妹妹。

国葬的一切都可以被精心策划,不能策划的是国葬过后民众对女王自发的送行。令人动容的是,当灵车自惠灵顿拱门出发去往温莎城堡,所到之处,都能看到民众夹道欢呼和鼓掌,如同在为一场伟大演出的谢幕喝彩。天气很好,队伍很长,人们把绿色的松枝和红色的玫瑰,抛洒在灵车和道路上。


这句大人给小孩子“举高高”时常喊的口号,正是她的儿子在她92岁生日那天送上的意外之喜。那天,在电视台的演播室,她身穿鹅黄色的连衣裙站在舞台中央。70岁的查尔斯当着全英国的观众冲她撒娇:“陛下-妈咪”。她顿时一愣。查尔斯俏皮地说:“1948年,当您22岁生下我的时候,应该没有期待过在92岁大寿的时候,还得守着一个70岁的老儿子。好在我还有点力气带领大家喊上几嗓子。”而后,查尔斯向观众喊出“HIP-HIP-HIP”,观众则齐声高喊“HOORAY”。三轮“万岁”过后,她微笑着向观众挥手致意。

“HIP-HIP-HIP-HOORAY”是人们对一位虚位的君主最好的祝福,里头装着满满的爱和童真。70年来,也许她扮演的是一个吉祥物的角色,但是,她尽职尽责地履行着历史赋予她的使命,直到漫长人生的最后一刻。她的坚守超乎常人之上,她的离去也因此引起全球各国的悼念。然而,在她之后,英国的象征者能否继承这份坚守、平静和祥和,这恐怕不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跟着伊丽莎白女王入土为安的,是昔日帝国所剩无几的那点荣耀和辉煌。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port/kkt36722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运动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 M